1‘“公共关系”一词本世纪初起源于(美国)
2、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
3、为公共关系产生奠定社会基础的是(社会公众力量的崛起)
4、为公共关系发展奠定科学基础的是(传播媒介的发达)。
5、公共关系兴起的主要政治条件是(民主政治)
6、为公共关系奠定理论基础的是(现代管理理论)
隧洞衬砌9、80年代公关部门在我国迅速发展,1989年,全国公关公司已有(12家) 12、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核心是(“说真话”)
13、1903年,创立世界上第一家公关咨询所的是艾维.李
17、据资料估计,美国设有公关机构或外聘公关顾问的企业占(85%以上)
18、80年代美国从事公关职业的人员已超过(20万)
20、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了朴素的公关意识及类似现代公关的手段
21、在我国,现代公关的某些活动和意识最早出现在(中共的革命活动中)
22、80年代初,公关最早出现在(宾馆、饭店)
兽用疫苗
23、国内率先设立公共关系部的企业是(广州白天山制药厂)
第二章、公共关系要素程序
1、公共关系主体是社会组织
2、从(性质)上讲,社会组织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文化组织等
3、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属于综合性社团
4、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是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全国性涉外专业组
6、国际公关协会于1955年5月1日在(英国)正式成立
7、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
8、(潜在公众)是指在组织活动中,可能在未发生影响的个人,体或组织,是未来组织公共关系活动要加以考虑的对象。
9、格鲁尼戈发现的四类公众;爱管闲事的公众、漠然的公众、单一问题公众和热门问题公众。
10、在企业组织中,一些学校、医院、非营利的社会服务组等等,属于边缘公众
12、主体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在一个复杂事物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某个方面或部分。
13、狭义公共关系是指具体执行公共关系工作职能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4、公共关系组织机构有三种类型:专业的公关公司、社会组织内部的公关职能部门和公关社团组织。
5、专项业务公共关系公司是专门针对某一特殊的公共关系业务开展服务的。
6、提高公共关系的行业水准和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是国际公关协会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7、 次要公众 是指虽然和组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的公众。
8、 边缘公众 是指和组织不直接的联系,但可以施工加一定的影响力的公众。
9、公共关系工作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 组织形象。
10、公共关系开始到结束一般都遵循着四个基本步骤: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计划制定、公共关系计划实施、公共关系评估即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高靖海
11、公共关系调查可分别采用 文献研究 、民意测验和公共关系预测的视角。
12、在文献研究中,调查需要重视的是公众直接意见分析和 媒体信息分析。
13、 公共关系目标 的确定标志着制定公共关系计划具体程序的开始。
14、每一个公共关系活动的可行性方案,都应包括项目、策略和时机等三个方面的因素。
15、计划实施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
16、公共关系的沟通主要是以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为工具的。
17、人际传播主要依靠语言和 文字符号 进行,也常常辅以体态语言,如手势、表情等。
18、1977年,在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资助下,美国公共关系效果测量联合会在 马里兰大学 正式成立。
19、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正式报告,一般有四种形式:定期备忘录和报告;小组或委员会议;汇报会;年度报告。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公共关系之父”艾维李于(1906)年的《原则宣言》中鲜明提出了“讲真话”这一现代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2、公共关系的目标性原则是在公共关系活动和工作中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主要有(三)项
3、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互惠互利的原则是一种正和博弈
4、公共关系的互惠互利的原则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5、公关工作必须遵循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7、“双向非对称”理论模式时期侧重公共关系有利于组织,组织地位高于公众。
8、“双向对称 ”模式时期强调组织与公众的平等交流,它们的地位同等重要的理念。
9、“公众利益”是互惠互利的前提和基础。
10、互惠互利的公众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公众利益优先 。第二,公众利益基础上的互惠互利。
11、立足长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效益的长远性 二是计划的长期性。
第四章、公众心理分析
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内部刺激因素
2、1918年,美国学者W.1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把态度概念引进社会心理学,他们研究移居美国的波兰移民对新环境的适应时提出了态度概念。
3、相符行为主要包括暗示、模仿、感染和从众四种形式(从众)即本来意义上的相符行为。
4、研究暗示现象最早著作是德国学者施密根斯1892年写的《暗示心理学》。
5、非公众心理的表现形式是模仿
9、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德认为,时尚是建立在个别人的创造和多数人相互之间模仿基础上的社会现象。
10、1901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社会控制》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社会暗示 ”的概念。
1、公关活动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是(公关调查
2、在公关调查中,对组织知名度和美誉度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
3、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成正比最好
4、在组织形象地位图中,组织形象区域越大,组织形象越好
5、(抽签法)即将调查总体中的所有单位统一编号,并做成签片,然后在其中随机抽取样本。
决战东北6、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组织基本情况调查、_组织形象调查; 传播媒介状况调查、社会环境调查和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五个方面。
7、公共关系调查的核心阶段是调查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8、调查阶段就是调查方案的实施过程,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搜集资料、 协调关系 9、非全面调查可以分为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等。
10、常用随机抽样方法主要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和整随机抽样。
11、公共关系调查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和 文献法
12、简单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随机数表法、抽签法和直接抽选法。
第六章、公共关系传播
1、1950年,怀特在研究美国一家非都市报纸的电讯编辑时采用了“守门人”的概念,这位编辑舍弃许多新闻的决定被视为最值得注意的守门行为。
约翰逊总统
2、美国理查德.L.威瓦尔提出 “三要素”说;
3、在(香农.韦弗的模式)中,传播被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
模式展示了五个要完成的正功能和一个负功能因素,即噪音。
4、一般认为,组织传播过程包括:社会化过程 .行为控制过程;决策过程,冲突管理过程,压力和社会支持过程;多元化管理过程,外部传播过程。
5、“ 两级传播 ”就是理论观念常常是从广播和报纸流向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流向人口中不太活跃的部分。
6、创新扩散模式、新闻扩散模式 等理论都是两级传播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而形成的。
7、创新扩散模式基于这样的假设:一个创新扩散过程至少包含四个明显的环节:知晓 (释码)、劝服(编码)、决策(行动)、证实(反
素: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10、 个体差异理论 则认为,影响信息接收过程的最重要因素,是被传播者的个人性格和态度。
11、公共关系传播中的人际传播主要包括口头式个体传播、书面式传播和 专题活动 三大类。
12.新闻价值 是指该事实自身所具有的重要性、新鲜性、接近性、及时性和趣味性。
第七章、公共关系策划
1、按照公共关系策划所面向的对象又可以划分为内部公共关系策划和外部公共关系策划。
2、三要素论,即策划者、策划对象和策划方案;
3、(策划目标)是成功策划的必要条件。
5、(直接类比法)是从自然界或人为成果中直接寻与创意相类似的要素可事物,进行类比性创意的灵感激发方式。
大的改进就是不但不禁止批评,还鼓励批评,通过批评缺点来完善设想。
7、公共关系策划是当代公共关系的最高层次,有研究者指出公共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接待型公共关系 销售型公共关系 和策划型公共关系。
8、一个成功的公共关系需要遵循如下的四步工作法,即 PDCA 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