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阅读: 评论:0

作者: 袁行霈
爱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出版物刊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20页
主题词: 中国古典诗歌;文心雕龙;诗歌艺术;陶渊明;情韵义;诗歌批评;象征;诗歌语言;深层义;
我为人民鼓与呼李商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摘要: <;正> 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已经谈到了。《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又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他所说的“复意”、“重旨”、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多义性。然而,刘勰并沒有专门论述诗歌的多义性问题,更沒有把多义性作为诗歌艺术的一个独立范畴来看待。此后,在中国古代的诗歌批评著作中,也偶尔有涉及多义性的,如皎然《诗式》所谓“两重意”,但都沒有从理论上对多义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西方,对诗的多义性也有人谈到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所讲的“两义语”。就是一个与多义性有关的问题。但丁在《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中说《神曲》“具有多种意义”。军事硕士
>耦合度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3:2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6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歌   多义性   学报   沒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