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山水诗的审美特质

阅读: 评论:0

第34卷第2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4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b.2013
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
多少人败给了一个等字谢灵运山水诗的审美特质
顿德华
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丽水学院 幼儿师范学院,浙江 松阳 323400)
摘  要:谢灵运钟情自然山水,他悟乐于山水、得自由于山水、融创造于山水,并认为美在山水,乐在山水,这不仅增添了他山水诗的诗意彩,而且彰显了山水诗的审美特质。文章从美形引人、美情感人、美理服人三个方面探索其山水诗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山水诗;美形引人;美情感人;美理服人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3)02-0044-03
一目所见:美形引人
谢灵运创作了大量描写永嘉、会稽一带自然风景的山水诗,《诗品》评价其诗是“名章迥句,处处间起。”我们品读谢灵运的山水诗,确有满口生香之感。
美形引人的审美特质是指谢灵运山水诗生动逼真再现了自然山水的声、光、形等物理属性,并且展现的自然属性 不仅给人感官上的直觉快感,而且还直接引人自觉欣赏山水。美形引人的审美特质可用中国诗学理论中的“兴”对其概括。所谓“兴”,就是指诗歌可让欣赏者的精神感动奋发。“兴”的最初含义指诗人对观察到的自然界中生命状态或自然节律的感动和兴发。自然山水本身充满了诗情画意,可谓美形引人,为诗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题材。由于自然山水是感发诗人诗情画意的重要动因之一,所以刘勰在《文心・原道》中说:“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又说“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认为山水自然、山林原野是启发文思的宝库。
谢灵运似乎早就认清了“物之动”与“心亦摇焉”之间的密切关系,当他在面对自然山水时,自然山水的审美形式引发他的文思,也让他获得了“欣赏”的审美快感,“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晤”的诗意表达是最好的体现;《入彭蠡湖口诗》中的“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是他描写山水的清幽妩媚、气蕴生动;《游南亭诗》中的“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更是泽鲜明、形态逼真的写出了雨后傍晚景象,类似于“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法。”这些山水诗不仅是描画自然山水的外在之美,而且表现了他欣赏山水美景获
收稿日期:2012-11-05
作者简介:顿德华(1982-),男,湖北建始人,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美学。得了内在的审美愉悦,进而达到“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的境界。
谢灵运诗美的创造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精神生产,他的山水诗绝非向壁虚构之作,而是肆志山水后留下的一幅幅远游探险的真实山水图,因而也具有美形引人的审美特质。终身与大自然为伍的美国作家梭罗说“大自然是更伟大、更完美的艺术,上帝的艺术。”袁行霈先生在其《中国文学概论》中也说:“自然界是触动文思的重要契机。士林文学对山川草木日月星辰所构成的自然界,也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感情。”[1]P58自然山水中的江海湖泊、虫鱼鸟兽等“美形”景象成为“引”谢灵运写诗起兴的本源。
二心所感:美情感人
美情感人的审美特质指诗歌要让人产生物我同一的奇妙心境。自然之美影响,反映于人心,对人性也得以昭然显示。我国从《庄子》开始,就有庄周梦蝶的人与万物共感与同情,在魏晋南北朝则有刘勰《文心雕龙・物》中的“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些都是论述物我不分,心物感应的审美理想。
石墨钢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终于情的,情,是文学的生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歌德甚至说:“没有情感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世界文学》)我国早在《毛诗・序》中就说过:“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刘勰说“情者,文之经”,白居易言“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刘熙载说“作者情生文”……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是贯穿于文学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它是作家情感的结晶。文学艺术的“情”表现在
任务调度44
>太阳方位角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03:2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6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山水   审美   情感   形引人   特质   文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