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复习笔记
一、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俄亥俄1.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1)《论语》
①《论语》的成书
《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记载了孔子(前551~前479)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
②《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③论语的主要文学价值
《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等。
b.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论语》往往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2)《老子》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它主要是老子自撰,
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和《论语》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为主,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1)对话体论辩文的形成
战国中期的《孟子》为语录体,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
在孟子之前的《墨子》,和《孟子》同时代的《庄子》,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如《墨子》中的语录,段与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是在围绕同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而不再是语录的简单连缀,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了。
(2)寓言体
《庄子》中的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并且在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辨结合在一起,就文体形式来说,别具一格,可算是抒情性说理文。
3.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
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从此以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孟子》成书
《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前372~前289)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该书反映了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表达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塑造了大思想家的鲜活形象。书中主要的政治主张为“行王道、施仁政”。
2.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
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更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1)“长于论辩”。《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他得心应手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2)“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3.气势浩然的文风
(1)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
①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这《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
②《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2)《孟子》的语言特
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三、《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1.《庄子》成书
聂耳钢琴
《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道”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它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2.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
(1)寓言、重言、卮言
①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
②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③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2)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往往以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3.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
(1)《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磷霉素钠
(2)《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3)《庄子》诡奇的想象,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同时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海尔t628拆机4.形象恢诡的论辩
《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mncc
5.富有诗意的语言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且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四、《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1.《荀子》
(1)《荀子》成书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他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并吸取百家学术的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所著《荀子》,现存32篇,是其学说的集中体现。这32篇绝大多数是说理散文。荀子另有一篇《成相》辞和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2)严谨详密的论证
荀子的说理文擅长论辩,并尤以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子说
理文中别具一格。而且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
2.韩非和《韩非子》
(1)韩非
韩非继承了荀子的哲学和政治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为刑名法术之学。他推崇老子,借鉴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舍弃了老子的柔弱无为,对“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他还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法、术、势,并将三者冶为一炉,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韩非不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也是战国末期集诸子学说之大成的思想家。
(2)犀利峭刻的议论
韩非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中,其文多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发,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有冷峻的观察,主张君主以法术威势制人,严刑峻法治国,其文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
(3)植根现实的寓言
山火韩非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集。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都是寓言专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和《庄子》风格截然不同。其中如“守株待兔”、“矛与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画鬼最易”、“买椟还珠”等,都以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五、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先秦说理散文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儒、道为代表的先秦说理散文,以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