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发展模式弊病积重难返
:张茂荣
游园惊梦 影评
江西省计划生育条例
欧洲的“莱茵模式”倡导无所不包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社会福利支出过度,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生活水平提高明显超出生产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增长动力,阻碍经济发展。且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劳动力成本过高,失业率上升,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企业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从而不能形成具有充分自我持续能力的经济增长。 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欧洲“莱茵模式”的高福利制度陷入严重困境。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不 罗先特区
少欧洲政客对美国次贷危机幸灾乐祸,认为这只是“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完全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重大失败。更有人认为,这是美元没落、欧元上升和欧洲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获得成功的标志性事件。很多欧洲政客甚至建议拒绝美国关于联手拯救金融市场的请求。
然而,没高兴多久,欧盟即深陷“救市”漩涡。这场发端于美国却硬着陆于欧洲的金融危机几近摧毁欧洲的金融体系并严重损害其实体经济,金融海啸后不到3个月,欧洲即陷入经济衰退深渊。随着危机在欧洲的蔓延和深化,“力图将自由市场与社会团结和管制结合到一起的欧洲资本主义模式面临二战结束以来的最大考验”。
2008年10月8日,法国《世界报》刊文毫不留情地直指“莱茵模式”问题,指出:“20世纪的福利国家被证实不适应21世纪的世界,良性循环变成了恶性循环——增长无力令福利国家瘫痪,重新分配导致经济竞争力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削弱了增长。”结果,希腊债务危机引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暴露“莱茵模式”的深层问题。过高的社会福利支出导致政府负担沉重,不得不靠借债度日,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加上经济金融危机导致税收减少,最终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泥潭。
与此同时,高福利使国民艰苦奋斗精神丧失,政府为克服债务危机而推出的财政紧缩计划
遭遇强烈反对,并导致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政权更迭。欧洲在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挣扎,化解危机尚需时日,而要想重新走上经济健康成长的道路,更是遥遥无期,因为这需要进行涉及治本之效痛苦的结构性与制度性改革。
二、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困境
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奉行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的市场竞争,主张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推崇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市场自动调节,支持低税率,鼓励私有化,追求利润和财富集中合法化。这种以追求效率和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优点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动力强,科技创新不断,国际竞争力较强。在过去30年中,这一模式推动美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因而受到大力推崇。
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更成为西方政客向前苏东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广的发展模式。然而,该模式过于强调自由放任,忽视乃至无视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监管,以及强力推行忽视乃至无视平等、社会公正等原则的社会福利政策,导致监管缺失、投机猖獗、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等弊病。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约翰·格雷认为:“自由市场创造了长期经济繁荣,但大多数美国人却很难从中受益。美国国imsi
内不平等的程度与拉美国家相似,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布热津斯基也担忧地指出:“以相对主义的享乐至上作为生活的基本指南,是不能构成任何坚实社会支柱的;一个社会没有共同遵守的绝对确定的原则,相反却助长个人的自我满足,那么这个社会就有解体的危险。”
金融危机爆发使“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危机使这一种模式主张的“市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放松管制是私有经济取得成功的前提、不应在私营经济领域进行国有化和国家投资”三个教条失去了魔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该模式30年来在市场自由竞争理念指导下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结果。危机充分表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奉行和兜售的自由市场、追求利润和竞争等一系列政策理念无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而其本身反成了问题的根源。
科学信息 不仅如此,该模式固有的弊病由于危机而被揭露与批评。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阿什指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存在3个突出问题:首先,政府和市场、公有和私有、有形和无形之手间的平衡问题;其次,如何实现可持续、环保、低碳型经济增长,以免加剧全球变暖问题;第三,贫富分化严重,相当大一部分人无法享受
经济增长成果。不仅是低收入的工人大都被排斥在20世纪后20年和21世纪前10年经济繁荣之外,大部分中产阶级也均如此。同时,美国经济“去工业化”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居民“寅吃卯粮”过度消费盛行,以及难以为继的庞大公共债务。
三、金钱政治与“民主”政治困境
西方民主政治实质上是打着“自由民主”旗号的金钱政治。金钱政治与民主政治是一对“孪生兄弟”。近年来,美国总统竞选费用不断刷新纪录。1980年总统竞选耗资1.62亿美元,1988年翻番达到3.24亿美元。到2000年,总统竞选费用猛涨至5.29亿美元,2004年再创新高到8.81亿美元,其中两党候选人小布什和克里筹到的竞选费用总额超过5亿美元。2008年,总统选举费用更创24亿美元的新高。近年来,在美国参议院每届选举中,20多位当选议员平均花费在400万美元以上,30多位议员平均花费300万美元。对此,美国《华盛顿邮报》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国会是富人的国会,是富人的统治,为富人谋福利。”美国政治学家查尔斯·比尔德在其著作《美国政府与政治》中感叹:“在这里,民主平等的理论不灵了。虽然谁最有钱谁就稳操胜券未必尽然,但谁要没钱就休想获得任何重要职位,这可是千真万确。”
垄断资本日益与国家政权相结合。2002年初,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破产。国会审计署在对这一破产案进行审计时发现,有188名国会议员接受过安然公司的政治捐款,小布什在竞选得克萨斯州州长时也曾接受过该公司200万美元的政治捐款,2000年竞选总统时乘坐的包机也由安然公司提供。而且,在当今美国,“旋转门”现象已成为美国政治腐败的加速器。这一机制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披上了合法外衣,金钱便是进入“旋转门”的入场券。
经济已被企业集团垄断,垄断资本利用金钱操纵国家政权,使之为自身经济利益服务,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愈演愈烈,民主政治事实上已成摆设。金钱与政治“联姻”使“民主”徒有虚名,国家权力脱离民众监督,成为部分利益集团实现利益诉求的工具,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急剧扩大,华尔街的穷奢极欲与普通百姓在金融危机下的生活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在现代金融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社会,金融隐匿运行加上经济高度虚拟化,客观上造成普通百姓与金融垄断资本所拥有的信息更加不对称,大资本侵蚀普通百姓权益的现象更易发生。在金融资本的巧取豪夺下,美国中产阶级分化和困顿明显,经济增长的收益流向中产阶级上层和富豪阶层。在此形势下,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劳动者在社会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日趋降低,工会组织地位不断下降,民众投票选举的热情日益递减,政府合法性弱化。在金融资本的挤压下,普通中产阶级日益弱势化和边缘化,导致西方国家社会抗议活动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