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00年国企改革的回顾

阅读: 评论:0

1998—2000年国企改革的回顾
作者:石建国
来源:《百年潮》2017年第江外江业主论坛01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围绕着曲艺表演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目标,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当时称为国营企业)进行改革。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产生一些历史借鉴意义。
        一、国企改革之前的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农村和城市经济中,各种形式的改革开始酝酿并兴起。城市中国营企业改革最初是从放权让利开始的。
        19796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上刊登了四川省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生产资料的广告。广告见报后不到两个月,宁江厂就签订了1300多台机床的合同。宁江机床厂的自主权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自主钱。宁江机床厂的变化只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情况下,198410月下旬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被称为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文件明确指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企业
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两权分离的提出,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施行和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从此,东周刊事件字进城,承包制开始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这一时期,浙江海盐县衬衫总厂与河北石家庄造纸厂的承包改革闻名全国,两位厂长步鑫生与马胜利开风气之先,被媒体称为南步北马se.20sqw”,成为当时企业改革的代表人物。
        1987年秋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改革思路。企业承包制继续得以推行。但不久以后,由于价格闯关失败,我国进入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时期。治理整顿开始后,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市场疲软,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三角债问题严重。当时的承包制由于信息不对称、承包基数不同,人为地造成了企业的苦乐不均。从实际贯彻结果来看,企业采取短期行为、包盈不包亏的做法越来越普遍。19915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通知》。9月,中央又召开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但这些努力并没有换来国营企业生产局面的好转。到1991年末,我国国营企业出现了西南联合大学1/3明亏、1/3暗亏、1/3盈利的三三制空集局面。在此情况下,企业已无利可包,承包制也就很难再推行下去了。要想继续搞活搞好国营企业,必须另寻他途。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02:0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11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企业   改革   国营企业   开始   宁江   承包制   推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