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神州教育
唐小航 胡思
湖南中医药大学
摘要:本文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着重分析其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拥有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针对其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参考意见,以期在中医药院校内培养出专业特鲜明、社会高度认同的食品专业人才。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优势;挑战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国家一级学科[1],具有工科专业的典型特点,是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大工程。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近年来,不少中医药院校新增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在中医药背景下培养的学生虽然有自己的特优势,但相较于工农类院校也有更多的挑战[3]。 1.在中医药院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拥有的优势
1.1容易突出专业特
中医院校的各专业教学都会涉及一定的医学知识[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也会开设诸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解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这些课程能培养学生将中医养生文化运用于食品的思维,也能加深学生开发天然活性产物重要意义的认知,这也是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特所在。 1.2校园大环境易突出工科专业优势
与理工类院校院校不同,中医药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学科大环境下有利于突出其工科专业的独特优势: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一般为长学制,课程任务较重,工科专业培养学制为普通的四年制,培养期限较短,毕业生社会适应领域较广,从横向比较,工科专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2.在中医药院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面临的挑战
2.1难以平衡其工科性质
作为中医药大背景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带有医药特是其一大亮点,然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却难以平衡其工科性质。特课程的加入必然会导致传统工科性质课程的压缩,缺乏相应工科所要求的思维与能力,会导致学生在社会相应领域工作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2.2部分专业课知识点易出现重复芽孢杆菌
专业课作为一个专业的核心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建设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容易出现不同课程讲述相同知识点的现象。由于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资较少,未对专业进行分流,以致于各个课程在开设时偏向于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六大营养素为章节划分依据,容易产生部分内容的重叠。而相对来说,一些理工类院校在为该专业设置课程时,会以乳制品、肉制品、蔬菜类等种类划分
法为依据,在教学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3部分专业课存在感不强声波时差
有部分专业课程,非考研所需,但贴合实际运用。这部分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以案例作为教学手段,课本中理论知识涉猎得不够完整,不利于学生的整体知识建设。其实,这部分课程也是专业课中举足亲重的部分,其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对后期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2.4中医特课中的实践操作部分无统一客观理论指导
中医药院校的食品专业以引入中医中药课程为特,这种建设方式已经得到部分行业专家以及社会人员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争议[5]。客观而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西方营养学为基础的,具有各元素“量”的特征,而中医中药院校的食品专业,以养生、调理为主,讲究以“整体”为特征,在制造中药类食品时,其各成分的添加标准相对模糊,以药膳为例:中医药膳是采取食品添加中药而成,具有养生、治病的作用,有其独特优势,但在具体加工过程中,对中药与食材的比例、中药场地的要求、加工烹饪时间等基本无统一规范的适用标准,难以实现产业化。
3.建议的解决办法
3.1加强工科课程在专业中的建设
pdp1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被授予的是工学学士学位,由此,加强该专业中工程类课程的建设是必要的。对于工程类基础课程可从学科大方向上加以细分,如物理学科可细分为电学、力学、光学等。对于工程类专业课程则需要保证知识点教授的完整性,由此给学生建立起牢固的知识网络。
3.2对专业课重复部分进行整合
知识点的重复往往会降低教学效果,由此,相同知识点在不同课程重复出现的概率应尽可能降低。可以建议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率领相关团队成员对学生进行调研,针对学生反馈上来的问题做课程安排调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3加强对边缘专业课的重视
专业课对学生整体思维的形成以及丰富知识网络具有重要意义[6],部分边缘专业课对学生以后的工作能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另外,提升学生对整体学科的思维认识,对其更好的理解专业核心课具有重要的作用。
3.4加强中医药特在食品专业应用中的客观标准建设
意象与意境在进行食品专业中医药课程授课时,要求相关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了解该课在食品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以便学生更能明确该课的学习方向和目的。另外,教师也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中医中药与食品相
结合的相关标准建设,如通过药理、毒理实验,在药膳、功能性食品等种类中建立更明确的指导标准,以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与食品工程相结合的作用。
4.总结
作为原理工类院校的一大学科,加以中医思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中医院校衍生出了新的活力,但保持好其工科特,承接好其工程学科所需要培养的基本能力,才能使其在中医院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3工学类排行榜[J].高考金刊,2013,(7):200-213.
[2]徐美玲,黄金宇,马福敏等.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5):464-465.
[3]夏明,管婧婧.关于在高等中医院校建设食品专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4):274-276.
[4]王身艳,薛峰,李璇,等.中医药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实验”研究与建设[J].农产品加工(下半月),2016,(5):81-82,84.
新余周建华[5]江景涛.中医现代化的引进、补充与存疑路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7,(7):75-77.
[6]梁少华,潘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浅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143-145.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15)
作者简介:唐小航,男,湖南省省永州市东安县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食品科学与工程班学生,本科,推免至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攻读食品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通讯作者:胡思,女,湖南中医药大学老师,助教,副科,主要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