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一般地涉及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旁通阀,其用于允许来自发动机的排气绕过
涡轮机或者用于允许空气在某些操作条件下绕过压缩机。
背景技术:
2.排气驱动的涡轮增压器是一种与内燃发动机结合使用的装置,其用于通过压缩被输送到发动机进气口以与燃料混合并在发动机中燃烧的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安装在压缩机壳体中的轴的一个端部上的压缩机叶轮和安装在涡轮机壳体中的轴的另一个端部上的涡轮机叶轮。典型地,涡轮机壳体与压缩机壳体分开地形成,并且还存在另一个中心壳体连接在涡轮机壳体和压缩机壳体之间,以便容纳用于轴的轴承。涡轮机壳体限定了围绕涡轮机叶轮且接收来自发动机的排气的大致环形的腔室。涡轮机组件包括从该腔室通向涡轮机叶轮的喷嘴。排气从腔室通过喷嘴流到涡轮机叶轮,并且涡轮机叶轮由排气驱动。因此,涡轮机从排气提取动力并驱动压缩机。压缩机通过压缩机壳体的入口接收环境空气,并且空气被压缩机叶轮压缩,然后被从壳体排出到发动机进气口。
3.设计涡轮增压器并使其与给定发动机适当匹配通常是在低发动机速度下获得足够的扭矩和在高发动机速度下产生足够的功率之间的折衷。如果设计者选择与发动机尺寸相关的小型涡轮增压器,则涡轮增压器将会能够快速地加速,因为它重量轻且惯性低。因此,涡轮增压器将会能够在低发动机速度下快速地产生扭矩。然而,这种小型涡轮增压器将会迅速达到其最大速度,在此之后,它将不能够提供在高发动机速度下获得最大期望功率所需的增压。
4.另一方面,如果设计者选择与发动机尺寸相关的大型涡轮增压器,则涡轮增压器将会能够在高发动机速度下产生足够的功率,但是会由于其较大的惯性而加速缓慢,因此将会难以在低发动机速度下提供期望的增压。
5.鉴于这些考虑,已经开发了致力于在两个领域均具有最佳效果的两级涡轮增压器布置结构。所谓的“串联顺序两级”涡轮增压器布置结构具有以串联顺序方式连接的两个涡轮机以及以串联顺序方式连接的两个压缩机。涡轮增压器中的一个大于另一个,并且通常表示为低压(lp)涡轮增压器。较小的涡轮增压器被称为高压(hp)涡轮增压器。lp涡轮增压器的尺寸被设置成在高发动机速度下提供期望的增压,并且hp涡轮增压器的尺寸被设置成在低发动机速度下辅助lp涡轮增压器。
6.因此,存在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在低发动机速度下,系统被置于“两级”模式,其中,两个涡轮增压器一起工作,小型(hp)涡轮增压器提供增压的主要部分,而大型(lp)涡轮增压器逐渐地加速。在高发动机速度下,系统在小型(hp)涡轮增压器达到其最大速度之后被置于“单级”(或lp级)模式,于是hp涡轮增压器被绕过并且大型(lp)涡轮增压器单独工作。从两级到单级模式的过渡是通过涡轮机旁通阀(tbv)来实现的,其被布置成使得当该tbv被打开时,来自发动机的排气绕过hp涡轮机并且直接来到lp涡轮机而不是首先穿过hp涡轮机。tbv有许多要求。理想地,它应该是在完全关闭时是完美密封的,并且在完全打开时
应该尽可能小地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典型地,涡轮机旁通阀是二态的,即,或者完全关闭或者完全打开。
7.然而,最近,由于期望改进涡轮增压器性能以及对co2、no
x
和so
x
排放的日益严格的限制,消费者要求tbv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和灵敏度,以便能够以第一开口程度精细地控制tbv,从而更好地管理小型涡轮增压器旁通,并由此实现从两级模式到单级模式的更平滑的过渡。然而,典型的涡轮机旁通阀的设计不适于提供其初始打开阶段的精细控制。
8.本发明的目的是允许旁通阀在其初始打开阶段期间的高灵敏度(即,精细控制),从而使得能够实现从两级到单级模式的平滑过渡,同时在完全打开位置处保持基本上相同的打开角度并且不牺牲在完全关闭位置处的密封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公开描述了一种旁通阀组件,其在阀开始打开时具有改进的可控性。根据本文所示和所描述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旁通阀组件包括旁通阀,该旁通阀借助于受引导的肘节布置结构连接到致动器。旁通阀具有能够绕阀杆轴线旋转的阀杆。受引导的肘节布置结构包括铰接的双杆连杆机构,该双杆连杆机构包括第一
曲柄和第二曲柄,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各自具有接头端部和连接器端部。第一和第二曲柄在其各自的接头端部之间形成枢转接头,并且第一曲柄的连接器端部固定地连接到阀杆,使得阀杆被约束成与第一曲柄一起绕阀杆轴线旋转。
所述旁通阀组件还包括致动器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与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可操作地联接,所述致动器组件被构造和布置成使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沿着位于垂直于所述阀杆轴线的平面中的引导路径在一个方向上前进,以导致所述双杆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之间的相对枢转运动以及所述阀杆绕所述阀杆轴线的旋转,以便使所述旁通阀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使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沿着所述引导路径在相反方向上缩回,以使所述旁通阀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引导路径整体上是非线性的并且为非圆弧。
10.所述致动器组件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具有能够沿着致动器路径伸展和缩回的致动器构件,并且所述致动器组件还包括限定第一
凸轮表面的引导件。凸轮从动件连接到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所述凸轮从动件限定与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可操作地接合的外周表面。所述组件包括具有连接到所述致动器构件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所述凸轮从动件的相对的第二端部的联接连杆。随着所述致动器构件沿着所述致动器路径伸展和缩回,所述第一凸轮表面被构造成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以沿着所述引导路径前进。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致动器包括线性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路径是线性的并且与所述致动器构件的轴线共线。
12.所述凸轮从动件可包括凸轮滚子,所述凸轮滚子能够相对于所述双杆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二曲柄绕滚子轴线旋转,所述滚子轴线平行于所述双杆连杆机构的接头轴线,所述凸轮滚子还能够绕所述滚子轴线相对于所述联接连杆的所述第二端部旋转。所述联接连杆的所述第一端部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致动器构件。
13.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引导件包括引导轨道,所述引导轨道限定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并且还限定与所述第一凸轮表面间隔开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凸轮表面的第二凸轮表面,所述第二凸轮表面被构造成引导所述凸轮滚子以沿着所述引导路径缩回。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引导路径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之后是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偏离所述致动器路径。在这种情况下,当所述旁通阀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凸轮滚子有利地在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第一部分内,并且当所述旁通阀在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凸轮滚子在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第二部分内。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第二部分可以是非线性的。
15.根据本文所描述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打开和关闭旁通阀的方法,所述旁通阀具有能够绕阀杆轴线旋转的阀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铰接的双杆连杆机构,所述双杆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各自具有接头端部和连接器端部,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接头端部枢转地互连;将所述第一曲柄的连接器端部固定地连接到所述阀杆,使得所述第一曲柄被约束成与所述阀杆一起绕所述阀杆轴线旋转;以及提供致动器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与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可操作地联接,并且操作所述致动器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沿着位于垂直于所述阀杆轴线的平面中的引导路径在一个方向上前进,以导致所述双杆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之间的相对枢转运动以及所述阀杆绕所述阀杆轴线的旋转,以便使所述旁通阀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操作所述致动器组件以使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沿着所述引导路径在相反方向上缩回,以使所述旁通阀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其中,所述引导路径整体上是非线性的并且为非圆弧。
16.本公开的旁通阀组件和方法使得能够简单地通过适当地构造由凸轮从动件的引导件所决定的引导路径来将tbv的打开特性调整到任何期望的情况。因此,设计者可以将引导路径构造成使得能够对tbv的初始打开阶段进行精细控制,同时在完全关闭位置处仍然实现良好密封并且在完全打开位置处仍然获得相同的打开角度。
附图说明
17.已经概括地描述了本公开,现在将参考(一幅或多幅)附图,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其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双涡轮增压器布置结构的发动机的示意图;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组件的示意图,示出了处于缩回状态的组件,其将旁通阀置于关闭位置;图2b示出了处于伸展状态的图2a的组件,其将旁通阀置于打开位置;图3a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旁通阀组件,示出了处于缩回状态的组件,其将阀置于关闭位置;图3b示出了处于伸展状态的图3a的组件,其将阀置于打开位置;图4是涡轮增压器的等距视图,该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旁通阀组件;图5是图4的涡轮增压器的子组件的等距视图,其包括涡轮机壳体和旁通阀组件;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旁通阀组件的分解图;图7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旁通阀组件的等距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旁通阀组件的前视图,示出了处于缩回状态的组件,其将旁通阀置于关闭位置;图8b示出了处于伸展状态的图8a的组件,其将旁通阀置于打开位置;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旁通阀、双杆连杆机构、凸轮滚子和引导件的子组件的前视图,示出了一种可能的引导件构造;以及图10类似于图9,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可能的引导件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在将参照上述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附图描绘了本公开所属的(一个或多个)发明的一些但不是全部实施例。这些发明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包括本文没有明确描述的形式,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描述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数字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
19.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涡轮增压的发动机系统。本发明的旁通阀组件可用在这种发动机系统中。该系统包括具有多个发动机气缸c的内燃发动机e。进气歧管im将进气供给到每个气缸,并且排气歧管em接收从每个气缸排出的排气。供应到进气歧管的空气通过双涡轮增压器布置结构增压,该双涡轮增压器布置结构包括与高压(hp)涡轮增压器htc串联顺序连接的低压(lp)涡轮增压器ltc。lp涡轮增压器包括通过轴连接到低压涡轮机lpt的低压压缩机lpc。hp涡轮增压器包括通过轴连接到高压涡轮机hpt的高压压缩机hpc。低压压缩机与高压压缩机串联顺序连接,使得由lp压缩机加压的空气被供给到hp压缩机以进一步加压,然后空气被供应到进气歧管im。高压涡轮机与低压涡轮机串联顺序连接,使得来自排气歧管em的排气通过hp涡轮机膨胀,然后被供给到lp涡轮机,以便在通过排气导管ec排出之前进一步膨胀。
20.在例如图1所示的双涡轮增压器布置结构中,已知包括涡轮机旁通阀tbv,用于在某些操作条件下绕过hp涡轮机,如前所述。涡轮机旁通阀布置在hp涡轮机周围的旁通通道bp中。当该阀被打开时,排气基本上绕过hp涡轮机并且直接前进到lp涡轮机。任选地,还可有压缩机旁通阀cbv,用于在每当hp涡轮机被绕过时绕过hp压缩机。本技术涉及对用于发动机系统中的旁通阀组件的改进。
21.图2a和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旁通阀组件10。该组件包括旁通阀20,其具有固定地连结到阀杆24的阀构件22,阀杆24能够绕阀杆轴线sa(垂直于图2a和2b的平面)旋转。该组件还包括铰接的双杆连杆机构30,其包括第一曲柄c1和第二曲柄c2。每个曲柄具有接头端部和连接器端部,并且两个曲柄在其各自的接头端部之间形成枢转接头j1。第一曲柄c1的连接器端部e1固定地连接到阀杆24,使得阀杆被约束成与第一曲柄一起绕阀杆轴线sa旋转。该组件还包括致动器组件40,其可操作地与第二曲柄c2的连接器端部e2联接。致动器组件被构造和布置成使第二曲柄c2的连接器端部e2沿着位于垂直于阀杆轴线sa的平面中的引导路径gp在一个方向上前进,以导致双杆连杆机构30的第一曲柄c1和第二曲柄c2之间的相对枢转运动以及阀杆24绕阀杆轴线sa的旋转,从而使旁通阀20从如图2a所示的关闭位置运动到如图2b所示的打开位置。致动器组件可操作以沿着引导路径gp在相反方向上缩回第二曲柄c2的连接器端部e2,以使旁通阀从打开位置运动到关闭位置。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引导路径gp整体上是非线性的并且为非圆弧,这在本公开中意味着虽
然引导路径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以是线性的并且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以是圆弧,但是引导路径整体上不能由直线或者恒定曲率半径的圆弧表示。
22.阀杆轴线sa的取向和位置被固定,并且第一曲柄c1绕阀杆轴线旋转,使得双杆连杆机构的接头j1被约束成沿着以阀杆轴线为中心并且位于垂直于阀杆轴线的平面中的圆弧移动。第二曲柄c2的连接器端部e2被约束成沿着引导路径gp移动。
23.根据第一实施例,致动器组件40包括具有致动器构件44的致动器42,致动器构件44能够沿致动器路径ap伸展和缩回。致动器组件还包括引导件g,引导件g限定第一凸轮表面45以及与第一凸轮表面间隔开并大致平行于第一凸轮表面的第二凸轮表面46,从而形成凸轮轨道。该组件包括凸轮随动件47,凸轮随动件47连接到第二曲柄c2的连接器端部e2。凸轮随动件47限定与第一凸轮表面45和第二凸轮表面46可操作地接合的外周表面,以及具有连接到致动器构件44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凸轮随动件47的相对的第二端部的联接连杆48。第一凸轮表面45被构造成引导凸轮随动件沿着引导路径gp前进(在图2a和2b中从左到右),并且第二凸轮表面46被构造成引导凸轮随动件沿着引导路径缩回(在图2a和2b中从右到左)。联接连杆48可旋转地连接到致动器构件44,以便允许它们之间的相对旋转,例如如图2b对比图2a所示。
2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致动器42包括线性致动器,并且致动器路径ap是线性的并且与致动器构件44的轴线共线。
25.凸轮随动件47可包括凸轮滚子,其能够相对于双杆连杆机构30的第二曲柄c2绕平行于双杆连杆机构的接头轴线的滚子轴线旋转。凸轮滚子还能够相对于联接连杆的第二端部绕所述滚子轴线旋转。
2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件g被构造成使得引导路径gp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之后是第二部分。当涡轮机旁通阀20处于如图2a中的关闭位置时,凸轮滚子47在引导路径的第一部分内,并且当旁通阀处于如图2b中的打开位置时,凸轮滚子在引导路径的第二部分内。在该实施例中,引导路径的第二部分是非线性的。
27.应当理解,旁通阀20的打开特性部分地取决于引导路径gp的形状。也就是说,对于致动器构件44的给定位移速率,并且所有其它因素相同,可以通过改变引导路径的形状而使旁通阀以更大或更小的速率打开。打开特性还取决于两个曲柄c1和c2的相对长度。因此,旁通阀设计者能够通过适当地选择这些参数来获得期望的打开特性。
28.图3a和3b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旁通阀组件。旁通阀组件110包括旁通阀120,旁通阀120具有固定地连结到阀杆124的阀构件122,阀杆124能够绕阀杆轴线sa(垂直于图3a和3b的平面)旋转。该组件还包括铰接的双杆连杆机构130,其包括第一曲柄c11和第二曲柄c12。每个曲柄具有接头端部和连接器端部,并且两个曲柄在其各自的接头端部之间形成枢转接头j11。第一曲柄c11的连接器端部e11固定地连接到阀杆124,使得阀杆被约束成与第一曲柄一起绕阀杆轴线sa旋转。因此,枢转接头j11被约束成沿着中心在阀杆轴线sa处的圆弧移动。该组件还包括具有狗腿形或香蕉形状的减速器曲柄150,其导致连杆的两个相对端部在其间形成钝角。在图3a和3b的图解描述中,减速器曲柄150被示出为具有两个线性部分,这两个线性部分在顶点152处会合,从而形成所述钝角;然而,曲柄替代地可以像香蕉一样更平滑地弯曲。在任何情况下,在顶点(或者位于减速器曲柄的两个端部中间的一些适当定位的点)处,第二曲柄c12的连接器端部e12以枢转方式连接,以便允许减速
器曲柄150和第二曲柄c12之间的相对枢转运动。
29.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旁通阀组件还包括致动器组件140,致动器组件140包括致动器142,致动器142具有能够沿着致动器路径伸展和缩回的致动器构件144。致动器构件的远侧端部枢转地连接到联接连杆148的一个端部。联接连杆148的相对端部枢转地连接到减速器曲柄的一个端部154。减速器曲柄的相对端部156枢转地连接到固定枢转点pp。因此,连接到双杆连杆机构130的减速器曲柄的端部154被约束成沿着中心位于固定枢转点pp处的圆弧移动。
30.图3a示出了处于与旁通阀120的关闭位置相对应的缩回位置的致动器构件144。当致动器构件伸展(朝向图3a中的右侧)时,其导致联接连杆148使减速器曲柄150的端部154沿着围绕固定枢转点pp的圆弧路径前进,这进而导致双杆连杆机构130绕阀杆轴线sa旋转,从而使阀杆124旋转,以便使阀构件122从关闭位置朝向图3b的打开位置移动。致动器构件的缩回使阀构件朝向图3a的关闭位置移动。
31.应当理解,旁通阀120的打开特性将会取决于双杆连杆机构130和减速器曲柄150的几何形状。例如,联接连杆148与减速器曲柄150连接处的顶点152相对于固定枢转点pp的位置影响阀构件122的运动对致动器构件144的位移的敏感程度。在所有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将顶点152设置成更靠近枢转点pp减小了对于给定致动器构件位移的阀构件的移动量。第一曲柄c11和第二曲柄c12的相对长度也影响打开特性。因此,旁通阀设计者能够通过适当地选择这些参数来获得期望的打开特性。
32.图4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涡轮机旁通阀组件210的涡轮增压器tc。还示出了排气歧管em,其连接到涡轮增压器的涡轮机壳体,用于将排气供给到涡轮机。涡轮机旁通阀220定位成使得当阀打开时,基本上所有排气都绕过涡轮机而不是通过涡轮机。替代地,当阀关闭时,排气通过涡轮机。图5示出了图4的布置结构的子组件,仅示出了与涡轮机壳体th联接的旁通阀组件210。图6是旁通阀组件的分解图,并且图7示出了该组件的等距视图。
33.参考图4至7,旁通阀组件210包括旁通阀220,旁通阀220具有阀构件222,阀构件222具有阀杆224(在图6中可见)。阀杆绕其纵向轴线的旋转导致阀构件在关闭位置(图8a)和打开位置(图8b)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阀构件222密封地接合被限定在旁通通道223上的阀座,以便防止排气通过旁通通道。当阀构件打开时,旁通通道打开以用于排气流动。
34.旁通阀组件还包括双杆连杆机构230,其具有在接头j1处枢转地连接的第一曲柄c1和第二曲柄c2。双杆连杆机构的第一曲柄c1的第一端部e1固定地连接到阀的阀杆224,使得第一曲柄c1被约束成与阀杆一起绕阀杆轴线sa枢转(图8a和8b)。双杆连杆机构的第二曲柄c2的相对的第二端部e2枢转地连接到联接连杆248的一个端部。第二曲柄c2的第二端部e2还连接到凸轮从动件247,凸轮从动件247包括凸轮滚子。凸轮滚子接合在引导件g的凸轮轨道中。凸轮轨道限定第一凸轮表面245和大致平行于第一凸轮表面并与第一凸轮表面间隔开的第二凸轮表面246。引导件的凸轮轨道限定引导路径,凸轮滚子被约束成沿着该引导路径行进。引导件被构造成使得引导路径整体上是非线性的并且为非圆弧。
35.通过致动器组件240使凸轮滚子247沿着由引导件g限定的引导路径行进。致动器组件包括致动器242,致动器242具有能够沿着致动器路径ap(图8a和8b)伸展和缩回的致动器构件244。致动器构件与联接连杆248的相对端部可旋转地联接。因此,从旁通阀220处于
图8a所示的关闭位置(致动器构件244处于缩回状态)开始,致动器构件的伸展导致凸轮滚子247沿着引导件的凸轮轨道行进,这导致双杆连杆机构230绕阀杆轴线sa枢转并且将旋转运动施加到阀杆,以便打开阀,如图8b所示。致动器构件的随后的缩回导致凸轮滚子返回到开始点以再次关闭阀。
36.如前所述,旁通阀220的打开特性部分地取决于由引导件g限定的引导路径的形状。也就是说,对于致动器构件244的给定位移速率,并且所有其它因素相同,可以通过改变引导路径的形状而使旁通阀以更大或更小的速率打开。打开特性还取决于两个曲柄c1和c2的相对长度。因此,旁通阀设计者能够通过适当地选择这些参数来获得期望的打开特性。例如,图9示出了用于引导件g的一种可能的构造,并且图10示出了具有不同构造的引导件g'。这两个引导件能够实现阀构件的相同的全开角度,但是它们在角度相对于致动器位移的曲线方面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这些仅是两个示例性构造,本发明在引导件构造方面不受限制。
37.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将会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文描述的发明概念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对本文描述的发明的修改和其他实施例。本文使用的特定术语是用于解释的目的而不是限制的目的。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修改和其它实施例旨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旁通阀组件,包括:旁通阀,所述旁通阀具有阀杆,所述阀杆能够绕阀杆轴线旋转;铰接的双杆连杆机构,所述双杆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各自具有接头端部和连接器端部,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在其各自的接头端部之间形成枢转接头,所述第一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固定地连接到所述阀杆,使得所述阀杆被约束成与所述第一曲柄一起绕所述阀杆轴线旋转;以及致动器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与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可操作地联接,所述致动器组件被构造和布置成使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沿着位于垂直于所述阀杆轴线的平面中的引导路径在一个方向上前进,以导致所述双杆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一曲柄和所述第二曲柄之间的相对枢转运动以及所述阀杆绕所述阀杆轴线的旋转,以便使所述旁通阀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使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沿着所述引导路径在相反方向上缩回,以使所述旁通阀从所述打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其中,所述引导路径整体上是非线性的并且为非圆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阀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具有能够沿着致动器路径伸展和缩回的致动器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还包括限定第一凸轮表面的引导件、连接到所述第二曲柄的所述连接器端部的凸轮从动件以及具有连接到所述致动器构件的第一端部和连接到所述凸轮从动件的相对的第二端部的联接连杆,所述凸轮从动件限定与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可操作地接合的外周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表面被构造成引导所述凸轮从动件以沿着所述引导路径前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旁通阀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线性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路径是线性的并且与所述致动器构件的轴线共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旁通阀组件,其中,所述凸轮从动件包括凸轮滚子,所述凸轮滚子能够相对于所述双杆连杆机构的所述第二曲柄绕滚子轴线旋转,所述滚子轴线平行于所述双杆连杆机构的接头轴线,所述凸轮滚子还能够绕所述滚子轴线相对于所述联接连杆的所述第二端部旋转。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旁通阀组件,其中,所述联接连杆的所述第一端部被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致动器构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旁通阀组件,其中,所述引导件包括引导轨道,所述引导轨道限定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并且还限定与所述第一凸轮表面间隔开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凸轮表面的第二凸轮表面,所述第二凸轮表面被构造成引导所述凸轮滚子以沿着所述引导路径缩回。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旁通阀组件,其中,所述引导件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引导路径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之后是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偏离所述致动器路径。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旁通阀组件,其中,当所述旁通阀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凸轮滚子在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第一部分内,并且当所述旁通阀在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凸轮滚子在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第二部分内。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旁通阀组件,其中,所述引导路径的所述第二部分是非线性的。10.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组件,包括:
低压涡轮增压器,所述低压涡轮增压器包括与低压压缩机联接的低压涡轮机;高压涡轮增压器,所述高压涡轮增压器包括与高压压缩机联接的高压涡轮机,其中,所述低压压缩机和所述高压压缩机串联顺序连接,并且所述低压涡轮机和所述高压涡轮机串联顺序连接;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旁通阀组件,其中,所述旁通阀布置在所述高压压缩机和所述高压涡轮机中的一者周围的旁通通道中。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旁通阀组件包括旁通阀,旁通阀具有能够绕阀杆轴线旋转的阀杆,以打开和关闭阀。铰接的双杆连杆机构的第一曲柄的端部连接到阀杆。连杆机构的第二曲柄的端部连接到与引导凸轮接合的凸轮从动件。致动器向凸轮从动件提供原动力以沿着引导凸轮前进,该引导凸轮被构造成使凸轮从动件沿着非线性且非圆弧的引导路径前进,从而导致双杆连杆机构使阀杆旋转。可通过改变引导路径的形状而改变阀杆角位移与致动器行程的关系。变阀杆角位移与致动器行程的关系。变阀杆角位移与致动器行程的关系。
技术研发人员:
C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盖瑞特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