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属于救生气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救援
气囊坐垫。
背景技术:
2.目前,针对包括汽车、摩托车在内的交通工具落水事故中,对于其乘员的逃生自救,主要集中在破玻器和安全带切割刀等快速离开载具手段,但忽视了对于乘员离开载具至得到救援的时间空档内的有效保护。
3.对于水性欠佳的人,当所乘车辆落水,即便冷静快速的击碎玻璃,钻出车外,在没有漂浮物的水面上也是非常危险的;即便是水性较好的人,受身体浸泡冷水失温或水流湍急等因素影响,若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外部救援,同样存在溺亡的风险。
4.当前已有的水上自救援手段,如救生衣、救生圈等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或提前穿戴,即使随车储备,也难以在错不及防的事故中发挥作用。
5.并且大部分救生用具,无法稳固使用者在水中的姿态,不便于不会游泳的使用者使用,因为其在水下难以借力,从而受到水流等因素随意翻滚,很容易因慌乱或者使用不当造成溺亡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
7.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包括气囊,
所述气囊由聚酰胺布制成,所述气囊表面喷涂有隔水涂层,所述气囊内部设有局部粘合,所述气囊内部形成多个气囊柱,所述气囊柱互相连通;所述气囊有两种状态,分别为折叠状态和充气状态;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呈两端分别折叠一次的三层叠摞状;充气状态的气囊为展开状,可漂浮于水面,可负重漂浮;所述气囊的两侧分别设有握柄和气瓶,所述握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连接件,所述气瓶的一端固定设有一个所述连接件,三个所述连接件都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一侧。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囊由高强度聚酰胺布制成,表面喷涂有隔水涂层,内部通过有设计的局部粘合,形成由多个相连接的气囊柱组成的气囊垫。未充气时,如图所示折叠存放;充气过程中,受内部气压,自动展开;充气饱满后,可漂浮于水面,同时可承载至少一个成年人不发生沉没,使用方法简单,泛用性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气瓶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启动器,所述启动器上可拆卸安装有启动按键,所述启动器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可拆卸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口,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启动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瓶是产气单元的储气模块,主体为高压储气瓶,高强钢制,内部充装氦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可燃或惰性气体。与启动器焊接或螺纹连接。产品作用
后可作为握柄,便于逃生人员爬上或扒扶气囊垫。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气囊柱内部设有控制
空间和充气空间,所述控制空间和充气空间之间由隔离布分隔为两个独立空间,所述隔离布位于充气空间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间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将所述控制空间和所述充气空间连通。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囊柱内部空间分隔,利用两部分充气饱满程度的差异(排开水量大的一侧漂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多),使本实用新型的姿态在水中可控,不会因为水流过急或者使用者手忙脚乱造成本实用新型随意翻滚的情况,方便使用者在水中借力,从而更快更合理地实施自救。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圆孔内滑动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充气空间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控制空间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转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设有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接触。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空间和充气空间的连通与不连通通过滑动件来控制,滑动件的一侧与摆动件接触,摆动件为方向柱体,其纵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长边的长度,当摆动件的棱与滑动件接触时,会将滑动件向下压,从而隔断两个空间,当摆动件的一个面与滑动件接触时,滑动件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滑动,从而连通两个空间。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控制空间内设有两个滑柱,两个所述滑柱分别位于所述摆动件的两侧,每个所述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空间的一侧内壁和所述隔离布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滑柱上滑动设有一个重力块,每个所述重力块上转动设有一个转动轴,每个所述转动轴都分别固定设置在一个控制杆上,每个所述控制杆的一端都固定设有一个控制轴,每个所述控制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摆动件上。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重力块来判断本实用新型是否水平,重力块带动连杆转动,调整摆动件的姿态。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两个所述控制轴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两个所述控制轴和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轴和旋转轴的位置需要严格保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才能保证本实用新型水平时,摆动件处于竖直状态。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滑动件的侧面设有多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完全位于所述充气空间内部时,所述控制空间与所述充气空间不连通,所述通气槽位于所述隔离布处时,所述控制空间与所述充气空间连通。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气槽的位置决定两个空间的连通与不连通。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滑柱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滑柱的两端均可收缩,所述滑柱可收缩至与所述重力块的长度相同。
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伸缩的滑柱,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未充气时不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可以当做普通坐垫来使用。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气囊内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空间直接连通,所述进气口通过细口径支管与所述充气空间连通,多个所述气囊柱内的所述控制空间互相连通,多个所述气囊柱内的所述充气空间互相连通。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口径不同的气管来控制相同时间内充气空间和控制空间
的进气量。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表面层。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表面层提高产品作为日常坐垫时的舒适性结构。根据用户需要,可采用皮质、布质、绒质等面料制作,缝制于气囊折叠状态的上下表面。
2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平时可作为普通坐垫正常使用,产品外观与普通坐垫无异。可放置于汽车座椅、摩托车坐垫等作为日常坐垫使用或卷曲收纳在便于拿取的地方;当在发生落水事故需要应急自救或救助他人时,拿取坐垫,紧握握柄,同时按下启动按键,坐垫内折叠的气囊随即快速自动展开,形成气囊垫漂浮于水面,待救者即可借助握柄,爬上或趴扶气囊垫等待救援;且使用后的气囊垫,检查气囊布无破漏后,经有序折叠并干燥后,仅需更换气瓶即可重复使用;且本实用新型在初步充气时可根据需要来稳固气垫的姿态,保持一端始终翘起的姿态,方便使用者在水下借力,更快速更合理完成救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者初步脱离危险时,可根据需要将本实用新型调整至与水面平行的状态,并有保持此状态的趋势。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柱36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下面结合图1-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包括气囊17,所述气囊17由聚酰胺布制成,所述气囊17表面喷涂有隔水涂层,所述气囊17内部设有局部粘合,所述气囊17内部形成多个气囊柱36,所述气囊柱36互相连通;所述气囊17有两种状态,分别为折叠状态和充气状态;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17呈两端分别折叠一次的三层叠摞状;充气状态的气囊17为展开状,可漂浮于水面,可负重漂浮;所述气囊17的两侧分别设有握柄18和气瓶11,所述握柄18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连接件19,所述气瓶11的一端固定设有一个所述连接件19,三个所述连接件19都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囊17的一侧。
37.有益地,所述气瓶11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启动器12,所述启动器12上可拆卸安装
有启动按键13,所述启动器12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导气管14,所述导气管14上可拆卸安装有单向阀15,所述气囊17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口16,所述导气管14远离所述启动器12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16固定连接。
38.有益地,所述气囊柱36内部设有控制空间21和充气空间22,所述控制空间21和充气空间22之间由隔离布34分隔为两个独立空间,所述隔离布34位于充气空间22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架35,所述支架35中间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将所述控制空间21和所述充气空间22连通。
39.有益地,所述圆孔内滑动设有滑动件31,所述滑动件31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远离所述滑动件3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充气空间22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控制空间2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安装件27,所述安装件27的一端转动设有旋转轴29,所述旋转轴29上固定设有摆动件28,所述摆动件28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31的一端接触。
40.有益地,所述控制空间21内设有两个滑柱23,两个所述滑柱23分别位于所述摆动件28的两侧,每个所述滑柱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空间21的一侧内壁和所述隔离布34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滑柱23上滑动设有一个重力块24,每个所述重力块24上转动设有一个转动轴25,每个所述转动轴25都分别固定设置在一个控制杆26上,每个所述控制杆26的一端都固定设有一个控制轴30,每个所述控制轴30转动设置在所述摆动件28上。
41.有益地,两个所述控制轴30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29的两侧,两个所述控制轴30和所述旋转轴29的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42.有益地,所述滑动件31的侧面设有多个通气槽32,所述通气槽32完全位于所述充气空间22内部时,所述控制空间21与所述充气空间22不连通,所述通气槽32位于所述隔离布34处时,所述控制空间21与所述充气空间22连通。
43.有益地,所述滑柱23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滑柱23的两端均可收缩,所述滑柱23可收缩至与所述重力块24的长度相同。
44.有益地,所述进气口16位于所述气囊17内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空间21直接连通,所述进气口16通过细口径支管与所述充气空间22连通,多个所述气囊柱36内的所述控制空间21互相连通,多个所述气囊柱36内的所述充气空间22互相连通。
45.有益地,所述气囊17的一侧固定设有表面层20。
46.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
47.初始状态时,本实用新型未充气,控制空间21和充气空间22未撑开,控制杆26紧贴气囊柱36与隔离布34,滑柱23两端收缩在重力块24内部,弹簧33呈压缩状。
48.未充气时,如图1所示折叠存放;充气过程中,受内部气压,自动展开;充气饱满后,可漂浮于水面,同时可承载至少一个成年人不发生沉没。
49.充气时需按下启动按键13,气瓶11内的气体经导气管14和单向阀15进入进气口16,大部分气体进入控制空间21,一部分气体由小口径支管进入充气空间22内,控制空间21一侧迅速膨胀,充气空间22一侧缓慢膨胀,至一定程度时停止充气;
50.一般情况下,控制空间21一侧的气压大于充气空间22一侧的气压,控制空间21的一侧膨胀饱满,充气空间22的一侧膨胀程度较小;滑柱23伸长,弹簧33伸长,只要本实用新型不持续保持水平状态,摆动件28则会呈倾斜状态(对角线长度大于长边),压住滑动件31,使控制空间21和充气空间22不连通,此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水中,控制空间21一侧的一端
会被迫朝上,呈姿态稳固状态;
51.若使用者已经落入水中,本实用新型在水中的姿态稳定,方便使用者在水中借力,可当使用者脱离初步危险时,将本实用新型逐渐调整为水平;
52.此过程中,两个重力块24上下摆动(受风浪影响),逐渐趋近水平,当两个重力块24水平时,在控制杆26的作用下,摆动件28呈竖直状态,滑动件31受到的挤压为最小值,在弹簧33的作用下,通气槽32位于隔离布34齐平的位置,通气槽32将控制空间21和充气空间22连通,两空间的气压逐渐平衡,解除姿态稳固状态;当两空间气压平衡后,重力块24的移动不在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姿态。
53.用后的气囊垫,检查气囊布无破漏后,经有序折叠并干燥后,仅需更换气瓶即可重复使用。
54.若使用者未落入水中,可将本实用新型水平放置(气瓶11和握柄18均朝上),再按下启动按键13,此时进入控制空间21和充气空间22的气压不同,但是控制空间21和充气空间22为连通状态,最终控制空间21和充气空间22内的气压相同,待本实用新型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直接放入水中,使用者蹲坐在上面即可。
5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6.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由聚酰胺布制成,所述气囊表面喷涂有隔水涂层,所述气囊内部设有局部粘合,所述气囊内部形成多个气囊柱,所述气囊柱互相连通;所述气囊有两种状态,分别为折叠状态和充气状态;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呈两端分别折叠一次的三层叠摞状;充气状态的气囊为展开状,可漂浮于水面,可负重漂浮;所述气囊的两侧分别设有握柄和气瓶,所述握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连接件,所述气瓶的一端固定设有一个所述连接件,三个所述连接件都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启动器,所述启动器上可拆卸安装有启动按键,所述启动器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可拆卸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口,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启动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柱内部设有控制空间和充气空间,所述控制空间和充气空间之间由隔离布分隔为两个独立空间,所述隔离布位于充气空间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间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将所述控制空间和所述充气空间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内滑动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充气空间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控制空间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转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设有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空间内设有两个滑柱,两个所述滑柱分别位于所述摆动件的两侧,每个所述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空间的一侧内壁和所述隔离布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滑柱上滑动设有一个重力块,每个所述重力块上转动设有一个转动轴,每个所述转动轴都分别固定设置在一个控制杆上,每个所述控制杆的一端都固定设有一个控制轴,每个所述控制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摆动件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控制轴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两个所述控制轴和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的侧面设有多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完全位于所述充气空间内部时,所述控制空间与所述充气空间不连通,所述通气槽位于所述隔离布处时,所述控制空间与所述充气空间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柱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滑柱的两端均可收缩,所述滑柱可收缩至与所述重力块的长度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气囊内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空间直接连通,所述进气口通过细口径支管与所述充气空间连通,多个所述气囊柱内的所述控制空间互相连通,多个所述气囊柱内的所述充气空间互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表面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由聚酰胺布制成,所述气囊表面喷涂有隔水涂层,所述气囊内部设有局部粘合,所述气囊内部形成多个气囊柱,所述气囊柱互相连通;所述气囊有两种状态,分别为折叠状态和充气状态;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当在发生落水事故需要应急自救或救助他人时,拿取坐垫,紧握握柄,同时按下启动按键,坐垫内折叠的气囊随即快速自动展开;且本实用新型在初步充气时可根据需要来稳固气垫的姿态,保持一端始终翘起的姿态,方便使用者在水下借力,更快速更合理完成救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者初步脱离危险时,可根据需要将本实用新型调整至与水面平行的状态,并有保持此状态的趋势。态的趋势。态的趋势。
技术研发人员:
陈智 韩利萍 卢春明 魏亚宁 黄维新 魏煜 张广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西菱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11
技术公布日:
20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