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310543700.0
  • 20131106
  • CN104629289A
  • 20150520
  • 殷培花
  • 不公告发明人
  • C08L69/00
  • C08L69/00 C08L55/02 C08K13/06 C08K9/06 C08K7/14 C08K3/34 C08K5/20 C08K5/17 B29B9/06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海王路海怡嘉园2号楼1单元1604室
  • 中国,CN,山东(3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50%~70%、ABS20%~40%、玻璃纤维10%~15%、有机蒙脱土2%~8%、耐水解稳定剂0.5%~2%、相容增韧剂2%~5%、1010/168复合抗氧剂0.1%~0.5%、防玻纤外露剂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综合了PC、ABS各自优异性能,采用玻纤增强和添加相容增韧剂、耐水解稳定剂等助剂,大大提高了PC/ABS共混体系的力学强度和耐热性能,而且具有优良的耐水解性能,其加工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优良,可应用于电子、通讯、家用电器、汽车、机械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 50%~70%、ABS 20%~40%、玻璃纤维10%~15%、有机蒙脱土2%~8%、耐水解稳定剂0.5%~2%、相容增韧剂2%~5%、1010/168复合抗氧剂0.1%~0.5%、防玻纤外露剂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为直径在8~12μm、且表面经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后的无碱短切玻璃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水解稳定剂为碳化二亚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容增韧剂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玻纤外露剂为TAF(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PC在鼓风干燥机中于110℃~130℃温度下干燥3~4小时,ABS在80℃~90℃下干燥2~4小时,待用;

(2)、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的PC和ABS,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分钟,然后加入按重量配比称取的有机蒙脱土、耐水解稳定剂、相容增韧剂、1010/168复合抗氧剂、防玻纤外露剂,使一起搅拌10~25分钟和达到混合均匀后,出料;

(3)、将步骤(2)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同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加入将按重量配比称取的玻璃纤维,控制加工温度在230℃~260℃,螺杆转速200~300r/min,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后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本发明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

说明书

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PC)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冲击韧性,宽广的使用温度范围和良好的电绝缘性,已经在汽车和电子电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PC熔体粘度大,成型加工困难,特别是大型制品容易产生应力开裂,耐化学药品性差,而且价格又较高,使得PC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性能介于工程塑料和通用塑料之间,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能和加工性能,价格也比较便宜,但其耐热性、耐候性差、机械性能不够理想。以PC和ABS为主要原料的PC/ABS复合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耐低温冲击性能,较高的热变形温度和光稳定性。但PC/ABS共混体系属于部分相容的聚合物体系,而其相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合金体系的各项性能指标。为了改善PC/ABS复合材料的相容性,需在PC/ABS中加入第三组分,如相容剂、增强剂等,能显著提高合金体系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 50%~70%、ABS 20%~40%、玻璃纤维10%~15%、有机蒙脱土2%~8%、耐水解稳定剂0.5%~2%、相容增韧剂2%~5%、1010/168复合抗氧剂0.1%~0.5%、防玻纤外露剂0.1%~1%。

所述的PC为分子量在18000~30000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其玻璃化温度为145℃~150℃。

所述的ABS为分子量在80000~15000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腈10%~30%、丁二烯15%~30%、苯乙烯40%~70%。

所述的玻璃纤维为直径在8~12μm、且表面经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后的无碱短切玻璃纤维。

所述的耐水解稳定剂为碳化二亚胺。

所述的相容增韧剂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

所述的防玻纤外露剂为TAF(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

上述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PC在鼓风干燥机中于110℃~130℃温度下干燥3~4小时,ABS在80℃~90℃下干燥2~4小时,待用;

(2)、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的PC和ABS,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分钟,然后加入按重量配比称取的有机蒙脱土、耐水解稳定剂、相容增韧剂、1010/168复合抗氧剂、防玻纤外露剂,使一起搅拌10~25分钟和达到混合均匀后,出料;

(3)、将步骤(2)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同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加入将按重量配比称取的玻璃纤维,控制加工温度在230℃~260℃,螺杆转速200~300r/min,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后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本发明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综合了PC、ABS各自优异性能,采用玻纤增强和添加相容增韧剂、耐水解稳定剂等助剂,大大提高了PC/ABS共混体系的力学强度和耐热性能,而且具有优良的耐水解性能,其加工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优良,可应用于电子、通讯、家用电器、汽车、机械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 50%、ABS 24%、玻璃纤维15%、有机蒙脱土5%、碳化二亚胺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3%、1010/168复合抗氧剂0.2%、TAF(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8%。其中,所述的PC为分子量在18000~30000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其玻璃化温度为145℃~150℃;所述的ABS为分子量在80000~15000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腈10%~30%、丁二烯15%~30%、苯乙烯40%~70%;所述的玻璃纤维为直径在8~12μm、且表面经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后的无碱短切玻璃纤维。

制备方法:(1)、将PC在鼓风干燥机中于110℃~130℃温度下干燥3~4小时,ABS在80℃~90℃下干燥2~4小时,待用;(2)、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的PC和ABS,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分钟,然后加入按重量配比称取的有机蒙脱土、碳化二亚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10/168复合抗氧剂、TAF(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使一起搅拌10~25分钟和达到混合均匀后,出料;(3)、将步骤(2)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同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加入将按重量配比称取的玻璃纤维,控制加工温度在230℃~260℃,螺杆转速200~300r/min,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后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本发明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

实施例2:

一种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配比为:PC 55%、ABS 27%、玻璃纤维10%、有机蒙脱土2%、碳化二亚胺1%、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4%、1010/168复合抗氧剂0.3%、TAF(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0.7%。其中,所述的PC为分子量在18000~30000的双酚A型聚碳酸酯,其玻璃化温度为145℃~150℃;所述的ABS为分子量在80000~15000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其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丙烯腈10%~30%、丁二烯15%~30%、苯乙烯40%~70%;所述的玻璃纤维为直径在8~12μm、且表面经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后的无碱短切玻璃纤维。

制备方法:(1)、将PC在鼓风干燥机中于110℃~130℃温度下干燥3~4小时,ABS在80℃~90℃下干燥2~4小时,待用;(2)、按重量配比称取干燥的PC和ABS,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分钟,然后加入按重量配比称取的有机蒙脱土、碳化二亚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10/168复合抗氧剂、TAF(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使一起搅拌10~25分钟和达到混合均匀后,出料;(3)、将步骤(2)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同时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喂料口加入将按重量配比称取的玻璃纤维,控制加工温度在230℃~260℃,螺杆转速200~300r/min,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后挤出、冷却造粒,即得本发明的玻纤增强耐水解PC/ABS复合材料。

本文发布于:2023-03-31 09:38: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84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