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技术涉及勘查取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塞式取芯阻流阀。
背景技术:
2.地质工程勘察是为查明影响建筑物工程的地质因素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勘察时,勘察人员常常需要通过取芯装置进行取芯存样操作,便于后续对地质土样检测。
3.在一些对岩层进行取芯的过程中,通过
钻具带动取芯管伸入至地下岩层地下取芯,取芯管在钻具的带动下先伸入至地下岩层处,之后降低钻具的速度,同时增加钻具对取芯管的钻压,从而使得取芯管逐渐伸入至地下岩层完成取样。
4.然而,由于岩层上部会存在有中砂或者粗砂等流变地层,当钻具经过流变地层与岩层的边界区时,钻具直接带动取芯管取样会导致取得的岩芯样品中混入杂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钻具直接带动取芯管取样会导致取得的岩芯样品中混入杂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塞式取芯阻流阀。
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塞式取芯阻流阀,
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包括:
8.阀座主体,开设有同轴且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
9.
密封件,与所述阀座主体活动连接,其外壁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且其外壁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呈球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取芯杆的螺纹结构。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敞口开设。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与钻具连接的螺纹结构。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封堵孔,所述封堵孔的尺寸由第一通孔朝向第二通孔逐渐减小。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钻具与第一通孔连接,取芯管连接在第二通孔处,当取样管钻过流变地层时,采用小泵量、低转速钻进,回次取芯临近结束时,停泵,将密封件由钻具的投料口投入,然后开泵,将密封件沿钻具运动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连接处,密封件的外壁与第二通孔内壁贴合从而彻底阻断泥浆,使得泥浆泵出现憋泵现象,此时立即停泵,开始低转速、高钻压对岩芯采取作业,可实现减少岩芯样本被污染的概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塞式取芯阻流阀的剖视图;
20.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塞式取芯阻流阀的剖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阀座主体;2、第一通孔;3、第二通孔;4、密封件;5、封堵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实施方式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24.本技术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
″
第一
″
、
″
第二
″
、
″
第三
″
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25.术语
″
包括
″
和
″
具有
″
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26.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塞式取芯阻流阀的剖视图。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塞式取芯阻流阀,其包括阀座主体1和密封件4,阀座主体1为刚性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铸铁或者不锈钢,阀座主体1设置为回转体,阀座主体1沿其中心轴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同轴且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阀座主体1的高度设置为400mm,其中,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垂直于其轴线方向的截面设置圆形,且第二通孔3的半径小于第一通孔2的半径,第一通孔2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实施为150mm;密封件4与所述阀座主体1活动连接,其外壁尺寸大于第二通孔3且小于第一通孔2。
28.通过将钻具与第一通孔2连接,取芯管连接在第二通孔3处,当取样管钻过流变地层时,采用小泵量、低转速钻进,回次取芯临近结束时,停泵,将密封件4由钻具的投料口投入,然后开泵,将密封件4沿钻具运动至第一通孔2与第二通孔3的连接处,密封件4的外壁与第二通孔3贴合从而彻底阻断泥浆,使得泥浆泵出现憋泵现象,此时立即停泵,开始低转速、高钻压对岩芯采取作业,可实现减少岩芯样本被污染的概率。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4的端部设置有倒角,倒角可以实施为圆角或者斜角。
30.通过在密封件4的外壁处设置倒角,从而减少密封件4与第一通孔2内壁发生卡滞的概率,可实现提高密封件4沿第一通孔2内壁滑动的便利性。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4呈球形。
32.通过将密封件4实施为球形,从而方便密封件4在第一通孔2内运动,同时提高密封
件4对与第二通孔3的封堵效果,减少泥浆在取样过程中与岩芯接触的概率。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4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34.通过将密封件4实施为不锈钢材料,从而减少密封件4的外壁发生磨损的概率,同时提高密封件4封堵第二通孔3的可靠性。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远离第一通孔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取芯杆的螺纹结构,第二通孔3处的螺纹结构实施为内螺纹。
36.通过将取芯杆与第二通孔3内壁通过螺纹结构进行连接,从而提高取芯管与阀座主体1分离的效率,提高取芯管和阀座本体连接的便利性。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远离第一通孔2的一端敞口开设。
38.通过将第二通孔3的开口敞口开设,从而方便将取芯管与阀座主体1连接,提高取芯管与阀座本体连接的效率。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与钻具连接的螺纹结构,在本实施例,第一通孔2的螺纹结构实施为外螺纹。
40.通过第一通孔2处的螺纹结构,从而实现第一通孔2与钻具的可靠连接,提高对岩层进行岩芯取样的效率。
41.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塞式取芯阻流阀的剖视图。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与第二通孔3连接处还设置有封堵孔5,封堵孔5沿第一通孔2的轴线方向朝向靠近第二通孔3处半径逐渐减小。
43.通过在第一通孔2与第二通孔3之间设置封堵孔5,从而方便对密封件4发生磨损后与封堵孔5内壁贴合,进而实现对泥浆进行封堵,减少泥浆与岩芯样本发生接触的概率,可实现提高岩芯取样的施工效率的目的。
44.本部分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钻具与第一通孔2连接,取芯管连接在第二通孔3处,当取样管钻过流变地层时,采用小泵量、低转速钻进,回次取芯临近结束时,停泵,将密封件4由钻具的投料口投入,然后开泵,将密封件4沿钻具运动至第一通孔2与第二通孔3的连接处,密封件4的外壁与第二通孔3贴合从而彻底阻断泥浆,使得泥浆泵出现憋泵现象,此时立即停泵,开始低转速、高钻压对岩芯采取作业,可实现减少岩芯样本被污染的概率。
45.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在一些实施例中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塞式取芯阻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包括:阀座主体,开设有同轴且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件,与所述阀座主体活动连接,其外壁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且其外壁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端部设置有倒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呈球形。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取芯杆的螺纹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敞口开设。7.如权利要求1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与钻具连接的螺纹结构。8.如权利要求1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封堵孔,所述封堵孔的尺寸由第一通孔朝向第二通孔逐渐减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勘查取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塞式取芯阻流阀,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钻具直接带动取芯管取样会导致取得的岩芯样品中混入杂质的问题。所述塞式取芯阻流阀包括:阀座主体,开设有同轴且贯穿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其中,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件,与所述阀座主体活动连接,其外壁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通孔,且其外壁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通孔。于所述第一通孔。于所述第一通孔。
技术研发人员:
彭新明 郭永岩 闫永高 周国庆 郑祺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北京市生态地质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2022.11.04
技术公布日:
20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