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铁路检修辅助轨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铁路轨道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其中,转辙机是必须定期更换的轨道设备之一,转辙机是指用以可靠地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信号基础轨道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由于转撤机使用时所处环境恶劣,风沙雨雪会对转撤机的伸缩拉杆造成侵蚀,长时间会影响转撤机的正常使用。
3.目前,通过采用可在轨道上移动的滑板车转移转辙机,但实际使用时存在如下不足:使用滑板车转移时,由于轨道和站台之间具有高度差和水平差,转辙机的重量重,从滑板车向站台上转运或从轨道旁向滑板车上转运难度均较大,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包括轨形平台、升降支架、升降平台和连接平台;
6.所述轨形平台装设有多个轨形轮,所述升降支架的底端与轨形平台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的顶端与升降平台连接,所述升降支架升降带动升降平台升降,所述连接平台的一端与升降平台的一端连接,放置在升降平台顶面的轨道设备可通过连接平台脱离升降平台。
7.可选的,所述连接平台以可旋转折叠的方式与升降平台连接,其中,当连接平台展开后,所述连接平台与升降平台共面,当连接平台折叠后,所述连接平台与升降平台上下叠加。
8.可选的,所述连接平台以相对滑动的方式与升降平台连接,当连接向远离升降平台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平台与升降平台的总长度增加,当当连接平台向靠近升降平台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平台与升降平台的总长度减少。
9.可选的,所述连接平台的一端与升降平台的一端通过焊接或者螺丝螺母连接座固接,所述连接平台与升降平台处于同一水平面。
10.可选的,所述升降支架包括外框架、内框架和升降驱动器,所述外框架侧杆的中部与所述内框架侧杆的中部铰接,所述外框架的底端可滑动设于轨形平台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外框架的顶端铰接在升降平台的底面,所述内框架的底端铰接在轨形平台的顶面,所述内框架的顶端可滑动设于升降平台底面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外框架与内框架形成x形结构,所述升降驱动器的固定端铰接在外框架的底杆上,所述升降驱动器的驱动端与内框架的上
部铰接。
11.可选的,还包括横档,所述横档的两端分别与内框架侧杆的上部固接,所述升降驱动器为两个,且两个升降驱动器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外框架底杆的两端,所述升降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横档铰接。
12.可选的,所述轨形平台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一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外框架底杆的两端设有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
13.可选的,所述升降平台包括第二框架和装设于第二框架顶面的升价板,所述第二框架一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滑槽上下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内框架顶杆的两端设有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5.本技术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通过设置升降支架和连接平台,降低了轨道设备、用品、用件所需的人力、物力,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转移效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局部示意图;
18.图3是图1的使用示意图;
19.轨形平台10、第一框架11、第一滑槽111、轨形轮12;
20.升降支架20、外框架21、第一滑动部211、内框架22、第二滑动部221、横档222、升降驱动器23;
21.升降平台30、第二框架31、第二滑槽311、升价板32;
22.连接平台40;
23.转撤机50。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5.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其包括轨形平台10、升降支架20、升降平台30和连接平台40;
26.如图1所示,轨形平台10装设有多个轨形轮12,升降支架20的底端与轨形平台10连接,升降支架20的顶端与升降平台30连接,升降支架20升降带动升降平台30升降,连接平台40的一端与升降平台30的一端连接,放置在升降平台30顶面的轨道设备可通过连接平台40脱离升降平台30。
27.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升降转运车转移轨道设备时,将升降转运车停靠在靠近轨道设备旁边的轨道上,将升降支架20下降至最低点,采用人工或其他机械设备将轨道设备放置在升降平台30上,之后推动升降转运车移动至指定站台,此时在根据站台高度,启动升降支架20使升降平台30升降至与站台处于同一高度或略高于站台,最后推动或者拉动轨道设备通过连接平台40转移至指定站台,其中,轨道设备包括检修设备和零部件(如转撤机50)。
28.本技术提供的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通过设置升降支架20和连接平台40,可降低了转运轨道设备时所需的人力、物力,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转移效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2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连接平台40的一端与升降平台30的一端通过焊接或者螺丝螺母连接座固接,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处于同一水平面,连接平台40相当于连接平台40的延伸部。
30.可选的,连接平台40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连接轨和连接连接轨的多根加强杆,两根连接轨之间的间距与转撤机50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导轮之间的间距相适配,使转撤机50通过连接轨移动至指定的站台。
31.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平台40以可旋转折叠的方式与升降平台30连接,其中,当连接平台40展开后,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共面,当连接平台40折叠后,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上下叠加,当连接平台40不使用时或者通过横向障碍物时,可旋转折叠连接平台40,以方便收纳或方便通过障碍物。
32.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平台40以相对滑动的方式与升降平台30连接,当连接平台40向远离升降平台30的方向移动时,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的总长度增加,当连接向靠近升降平台30的方向移动时,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的总长度减少,当连接平台40不使用时或者通过横向障碍物时,将升降平台30推入升降平台30内,以方便收纳或方便通过障碍物。
33.如图2所示,升降支架20包括外框架21、内框架22和升降驱动器23,外框架21侧杆的中部与内框架22侧杆的中部铰接,外框架21的底端可滑动设于轨形平台10的长度方向上,外框架21的顶端铰接在升降平台30的底面,内框架22的底端铰接在轨形平台10的顶面,内框架22的顶端可滑动设于升降平台30底面的长度方向上,外框架21与内框架22形成x形结构,升降驱动器23的固定端铰接在外框架21的底杆上,升降驱动器23的驱动端与内框架22的上部铰接。
34.具体的,轨形平台10包括第一框架11,第一框架11一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111,外框架21底杆的两端设有与第一滑槽11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211。
35.具体的,升降平台30包括第二框架31和装设于第二框架31顶面的升价板32,第二框架31一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滑槽111上下对应的第二滑槽311,内框架22顶杆的两端设有与第二滑槽311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221。
36.具体的,第一滑动部211和第二滑动部221可为导轮或滑杆。
37.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横档222,横档222的两端分别与内框架22侧杆的上部固接,升降驱动器23为两个,且两个升降驱动器23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外框架21底杆的两端,升降驱动器23的驱动端与横档222铰接,设置横档222一方面可增加内框架22的强度,另一方面便于安装升降驱动器23,升降驱动器23可以为电动推杆、液压推杆或者气动推杆。
3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轨形平台(10)、升降支架(20)、升降平台(30)和连接平台(40);所述轨形平台(10)装设有多个轨形轮(12),所述升降支架(20)的底端与轨形平台(10)连接,所述升降支架(20)的顶端与升降平台(30)连接,所述升降支架(20)升降带动升降平台(30)升降,所述连接平台(40)的一端与升降平台(30)的一端连接,放置在升降平台(30)顶面的轨道设备可通过连接平台(40)脱离升降平台(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平台(40)以可旋转折叠的方式与升降平台(30)连接,其中,当连接平台(40)展开后,所述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共面,当连接平台(40)折叠后,所述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上下叠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平台(40)以相对滑动的方式与升降平台(30)连接,当连接平台 向远离升降平台(3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的总长度增加,当连接平台(40)向靠近升降平台(30)的方向移动时,所述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的总长度减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平台(40)的一端与升降平台(30)的一端通过焊接或者螺丝螺母连接座固接,所述连接平台(40)与升降平台(30)处于同一水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架(20)包括外框架(21)、内框架(22)和升降驱动器(23),所述外框架(21)侧杆的中部与所述内框架(22)侧杆的中部铰接,所述外框架(21)的底端可滑动设于轨形平台(1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外框架(21)的顶端铰接在升降平台(30)的底面,所述内框架(22)的底端铰接在轨形平台(10)的顶面,所述内框架(22)的顶端可滑动设于升降平台(30)底面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外框架(21)与内框架(22)形成x形结构,所述升降驱动器(23)的固定端铰接在外框架(21)的底杆上,所述升降驱动器(23)的驱动端与内框架(22)的上部铰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档(222),所述横档(222)的两端分别与内框架(22)侧杆的上部固接,所述升降驱动器(23)为两个,且两个升降驱动器(23)的固定端分别铰接在外框架(21)底杆的两端,所述升降驱动器(23)的驱动端与横档(222)铰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形平台(10)包括第一框架(11),所述第一框架(11)一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111),所述外框架(21)底杆的两端设有与第一滑槽(11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动部(21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30)包括第二框架(31)和装设于第二框架(31)顶面的升价板(32),所述第二框架(31)一相对的两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一滑槽(111)上下对应的第二滑槽(311),所述内框架(22)顶杆的两端设有与第二滑槽(311)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部( 221 )。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铁路轨道升降转运车,包括轨形平台、升降支架、升降平台和连接平台;所述轨形平台装设有多个轨形轮,所述升降支架的底端与轨形平台连接,所述升降支架的顶端与升降平台连接,所述升降支架升降带动升降平台升降,所述连接平台的一端与升降平台的一端连接,放置在升降平台顶面的轨道设备可通过连接平台脱离升降平台。本申请的升降转运车通过设置升降支架和连接平台,降低了转运轨道设备所需的人力、物力,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转移效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

陈德国 熊焕国 曾熠 庞波 刘余 黄绍华 赵坤 徐锦材 潘允 赖帝仰 钱成捆 蓝李珂 喻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恒悍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0

技术公布日:

2022/8/8

本文发布于:2023-03-05 21:0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668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平台   所述   框架   轨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