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膜制袋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e膜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e膜制袋机。
背景技术:
2.pe膜为一种常见的塑料膜,pe膜可以通过制袋机制造成包装袋用于包装,制袋机将两张矩形的pe膜夹持住,制袋机加热pe膜使其融化两张粘在一起,再预留一个袋口将两张pe膜制造成包装袋;
3.而现有技术中的pe膜制袋机,通过加热管加热加热导热
介质,导热介质加热
金属夹条,金属夹条加热pe膜使其融化,由于导热介质受热时为静止状态,加热管的热量需要缓慢的通过导热介质传导给金属夹条,导致导热介质由内而外温度不均匀,使金属夹条升温降温慢,使其极其不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通过导热介质循环在加热管周围流动以克服上述缺陷的pe膜制袋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导热介质受热时为静止状态,加热管的热量需要缓慢的通过导热介质传导给金属夹条,导致导热介质由内而外温度不均匀,使金属夹条升温降温慢,使其极其不便等问题,从而提出一种pe膜制袋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e 膜制袋机,包括桌面板以及其顶部通过活动件可活动设置的上隔热套,上隔热套打下后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嵌入设置在桌面板上的下隔热套,所述下隔热套和上隔热套的一端嵌套设置有金属筒,金属筒的一端均嵌入设置有加热管,金属筒的另一端嵌入设置有防水轴承,防水轴承的中间贯穿有小型
马达的动力输出端,小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
螺旋桨,两个金属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金属夹条,金属筒内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分隔套。
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筒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罩住小型马达的马达箱,上隔热套端部的马达箱上固定设置有手握杆,活动件为铰链。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隔套的一端套住螺旋桨并开设有缺口,分隔套的另一端与加热管套设,分隔套与下隔热套的内壁和加热管均不接触。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隔热套和上隔热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被两个金属夹条穿过,两个金属夹条紧贴并保持平行,金属夹条与加热管保持平行。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金属筒和分隔套的形状相配适,金属筒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其另一端的横截面积。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旋桨沿着加热管的圆心轴向设置,螺旋桨间隔等距均匀分布在小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上。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小型马达通过支杆固定在金属筒的另一端,小型马达和加热管通过电线以串联的方式电性连接,金属筒的内部填充有形状不定的流体状的导热介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螺旋桨转动驱动分隔套内部的导热介质从左往右流
动,导热介质沿着加热管的轴向从左往右流动,导热介质通过分隔套的一端排出然后沿着金属筒的内壁从右往左流动,导热介质在通过分隔套另一端的缺口进入,如此导热介质循环的在分隔套内外流动,使导热介质温度均匀,快速的将加热管的热量传导给金属筒,使金属筒升温快、降温快,进而使金属夹条升温快、降温快,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使用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桌面板1、下隔热套2、活动件3、上隔热套4、手握杆5、金属筒6、金属夹条7、加热管8、分隔套9、马达箱10、小型马达 11、防水轴承12、螺旋桨13。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4,一种pe膜制袋机,包括桌面板1以及其顶部通过活动件3可活动设置的上隔热套4,上隔热套4打下后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嵌入设置在桌面板1上的下隔热套2,下隔热套2和上隔热套 4的一端嵌套设置有金属筒6,金属筒6的一端均嵌入设置有加热管 8,金属筒6的另一端嵌入设置有防水轴承12,防水轴承12的中间贯穿有小型马达11的动力输出端,小型马达11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螺旋桨13,两个金属筒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金属夹条7,金属筒6内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分隔套9。
20.优选的,金属筒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罩住小型马达11的马达箱10,上隔热套4端部的马达箱10上固定设置有手握杆5,活动件 3为铰链,上隔热套4通过活动件3可以在桌面板1顶部进度活动,使上隔热套4底部的金属夹条6正好位于下隔热套2顶部的金属夹条上方,两个金属夹条6夹持住pe膜。
21.优选的,分隔套9的一端套住螺旋桨13并开设有缺口,分隔套 9的另一端与加热管9套设,分隔套9与下隔热套2的内壁和加热管 8均不接触,分隔套9能够分隔加热管9内部的导热介质,进而使导热介质可以循环的流动快速的传导加热管8的热量。
22.优选的,下隔热套2和上隔热套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被两个金属夹条7穿过,两个金属夹条7紧贴并保持平行,金属夹条7与加热管 8保持平行,金属筒6和分隔套9的形状相配适,金属筒6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其另一端的横截面积,金属筒6和分隔套9一端大一端小,螺旋桨13位于大头的分隔套9内部,可以使螺旋桨13的直径更大,进而增加导热介质在金属筒6内部的流速,进而增加导热介质的热传导效率。
23.优选的,螺旋桨13沿着加热管8的圆心轴向设置,螺旋桨13间隔等距均匀分布在小型马达11的动力输出端上,螺旋桨13转动驱动导热介质从左往右流动,使导热介质循环流动快速的传动热量。
24.优选的,小型马达11通过支杆固定在金属筒6的另一端,小型马达11和加热管8通
过电线以串联的方式电性连接,金属筒6的内部填充有形状不定的流体状的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可以为汽车冷却液、导热油或液压油等,导热介质具有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并且导热介质的膨胀系数小沸点高,可以防止导热介质蒸发成气态,防止金属筒6内部导热介质的液压过大。
25.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首先,接通两个小型马达11和两个加热管8的电源,小型马达11驱动螺旋桨13快速转动,螺旋桨13转动驱动分隔套9内部的导热介质从左往右流动,导热介质沿着加热管 8的轴向从左往右流动,导热介质通过分隔套9的一端排出然后沿着金属筒6的内壁从右往左流动,导热介质在通过分隔套9另一端的缺口进入,如此导热介质循环的在分隔套9内外流动,加热管8不断的加热导热介质,导热介质温度升高后使金属筒6和金属夹条7的温室升高,其次将两张pe膜重叠放置在下隔热套2顶部的金属夹条7上,再手握手握杆5将上隔热套4方向,使两个金属夹条7夹持住两张 pe膜,两张pe膜融化粘在一起,两张pe膜经过多次热熔后留有一个袋口,两张pe膜生产成包装袋。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pe膜制袋机,包括桌面板(1)以及其顶部通过活动件(3)可活动设置的上隔热套(4),上隔热套(4)打下后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嵌入设置在桌面板(1)上的下隔热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热套(2)和上隔热套(4)的一端嵌套设置有金属筒(6),金属筒(6)的一端均嵌入设置有加热管(8),金属筒(6)的另一端嵌入设置有防水轴承(12),防水轴承(12)的中间贯穿有小型马达(11)的动力输出端,小型马达(11)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螺旋桨(13),两个金属筒(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有金属夹条(7),金属筒(6)内壁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分隔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膜制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筒(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罩住小型马达(11)的马达箱(10),上隔热套(4)端部的马达箱(10)上固定设置有手握杆(5),活动件(3)为铰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膜制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套(9)的一端套住螺旋桨(13)并开设有缺口,分隔套(9)的另一端与加热管(8)套设,分隔套(9)与下隔热套(2)的内壁和加热管(8)均不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膜制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热套(2)和上隔热套(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被两个金属夹条(7)穿过,两个金属夹条(7)紧贴并保持平行,金属夹条(7)与加热管(8)保持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膜制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筒(6)和分隔套(9)的形状相配适,金属筒(6)一端的横截面积小于其另一端的横截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膜制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13)沿着加热管(8)的圆心轴向设置,螺旋桨(13)间隔等距均匀分布在小型马达(11)的动力输出端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膜制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马达(11)通过支杆固定在金属筒(6)的另一端,小型马达(11)和加热管(8)通过电线以串联的方式电性连接,金属筒(6)的内部填充有形状不定的流体状的导热介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E膜制袋机,包括桌面板以及其顶部通过活动件可活动设置的上隔热套,上隔热套打下后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嵌入设置在桌面板上的下隔热套,下隔热套和上隔热套的一端嵌套设置有金属筒,金属筒的一端均嵌入设置有加热管,金属筒的另一端嵌入设置有防水轴承,防水轴承的中间贯穿有小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桨转动驱动分隔套内部的导热介质从左往右流动,导热介质沿着加热管的轴向从左往右流动,导热介质通过分隔套的一端排出然后沿着金属筒的内壁从右往左流动,导热介质在通过分隔套另一端的缺口进入,如此导热介质循环的在分隔套内外流动,使金属筒升温快、降温快,进而使金属夹条升温快、降温快,使用便捷。使用便捷。使用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
李桂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苏宝塑料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5
技术公布日:
20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