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我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数量及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可以说轨道交通的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维的重视,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降低城市交通运行成本。纵观当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作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由于其具备客流量大、风险度高、受周边环境影响大等特性易引发一些突发事故。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建议
引言
当前,国内轨道交通已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涉及管理层次多、技术专业多、建设运营阶段多、技术产品迭代速度快等复杂性的特点,致使轨道交通在建设与运营管理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和难点。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相关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兼顾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客运服务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营价值两方面的需求,这两者的基础是将乘客安全、快速、便捷地运送至目的地。运营管理涵盖的范围很广,乘客进站后的购票、候车、乘车和出站均包含在内。目前城市地铁的运营管理的管理准则为集中调度、统一指挥、按图行车,运营公司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各系统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按照轨道交通的客观规律和运行特点科学行车,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优质的客运服务。列车运行系统、客运服务系统和检修保障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要管理内容。列车运行系统主要由轨道、车辆、牵引供电、信号、通信、控制中枢、车辆段等基础设施系统组成,客运服务系统主要涵盖车站设备、环控通风、照明、消防、乘客服务等。同时,为了使以上各系统设备时刻保持较好的运行状态,运营公司还应具有检修相关业务,保证对损伤的设备进行功能恢复或更换。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地铁线网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向多投资主体、多运营商、多集成商方向发展,以点带面地促进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各个系统间的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常见问题
完善的预警机制涉及较多的部门机构,沟通协调繁琐。比如,恶劣天气需气象部门发布信息,周边活动需办公室人员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应急物资需物资部门统一配备。新运营的地铁线路往往出现应急物资不足、后续待发的情况;线路周边大型活动后知后觉,不能提前做好准备应对事件的发生,以致于处理过程中出现衍生事件。
2.2车站人员业务管理存在的困难
车站安全教育缺少经验传承,同时人员流动性加强,新员工较多,安全意识薄弱,对于车站安全关键点及作业要点重视程度不高。对中心、部门业务规章要求学习不到位,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人员急需系统的、全面的业务培训,且需重视实战结合,加强员工的印象,强化培训效果,方便员工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电动睫毛器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3.1建立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警信息系统
(1)车站备品的准备。为应对突发事件,车站需配备充足的过滤式自救呼吸器、消防靴、
悬浮机器人灭火防护服套装、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正压式自救呼吸器、融雪剂、推雪铲、雨衣雨靴套装、膨胀袋等应急备品。(2)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目前,我国轨道运输行业还没有为地铁行业应急预案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全国各省市的地铁运营公司的应急计划也是参差不齐,都有不同的规范、准则,很少注意到各种紧急事件处置的科学合理性。因此,提前制定应急预案,能够提高突发事件处理时的效率和规范,使突发事件前的准备工作更加全面,从而提高危险防范意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个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防止事故扩大。
3.2开展经常性学习
车站需对关键作业、设备操作制作相关培训资料,以视频讲解为主,日常存放在车站范围内的供员工随时翻阅回炉学习。重视事故预想、开展针对性演练以及事故分析。结合过去案例我们能够发现在应急处理过程中人员业务不强造成的影响是主要因素,许多日常工作中所未发现的问题都通过应急实操演练体现出来。由此可见多进行应急实操演练工作在维护地铁安全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进行应急演练,结合应急演练开展关键业务培训,可以让地铁员工更加熟悉应急情况下需要采取的措施,也可以帮助员工发现业务短
利乐包板,加强学习。在设备故障发生和运营异常情况下如何迅速、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力争把事故影响降到最低,这是车站经常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车站应该根据实际,配合上级加强应急管理,定期组织班组成员开展行车安全演练和事故分析活动,提高现场员工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3.3车站行车方面
行车安全是运输行业赖以生存的命脉,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行车作业主要依赖于信号系统自动控制或半自动控制,配合车站值守人员在现场监控,辅助确保行车安全。因此,车站行车条件越复杂,涉及的行车设备和进路排列操作就越多,安全风险随之增加(例如折返站需要清客作业、联锁站需要监控/操作联锁设备),对应车站值守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为此,选取是否折返站、是否联锁站、是否出入场站、是否有待避线4个评价指标来评判车站行车工作量及工作难度,这4个行车指标均属于分类指标,若为是,则取100分,若为否,则取0分。
3.4客流时间动态性的行车组织
一般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在实际运行时列车间隔会有一定的动态性,并且会对客流量的运行时间造成直接的影响,并且会呈现出高低峰的特殊属性。例如:在处在高峰时期的时候,那么就需要相对应地增加列车的运用车数,从而缩小列车间隔。反之,处在低峰时期时,就需要适当地降低列车的运用车数,避免列车间隔过密造成的资源浪费。例如:某线当客流量处在高峰时期的过程中,会采用混合编组列车投入运营通过5+2(5列8编组加2列4编组,2列4编组的加入既满足缩小列车间隔又能充分利用列车的运能运力)的列车配比来满足高峰时段的列车间隔及满载率要求。倘若车站客流进入平峰期客流量相对来说比较少,会采用5+1(5列8编组加1列4编组)的列车配比来满足低峰时段的列车间隔及满载率要求,减少运用列车的数量,从而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3.5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养护检修
我们可以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养护检修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以及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构建出包含状态感知系统的轨道交通在线监测体系,全方位实时监测轨道交通各个设施和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达到智能诊断、养护以及检修的效果。状态感知系统可以实时采集轨道交通各个设施设备的运行数据,而智能诊断系统中的人工
萃取装置
智能技术,可以利用状态感知系统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实时监测诊断轨道设施、列车设备的运行状态,针对出现的问题或者可能存在的故障发出预警,从而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或者相关设备在出现运行故障前及时接受维修。
结语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集团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集团仍然需要继续着力完善标准体系,优化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为集团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为集团新的发展目标助力。
甘薯苗参考文献排队长度
[1]张恒业.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1(10):26-27.
[2]邱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特征和建议[J].居舍,2021(13):125-126.
[3]石京杰.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发展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