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一般一些产品在生产后需要经过电镀,电镀这一工序不仅可以实现产品很好的金属质感,同时也极大的改善了产品的美观性。但是在现有电镀生产过程中,一些电镀产品的两端造型有些扭曲并存在尖角的造型,而产品末端是电镀电流高度集中区域,经过电镀后,两端会出现电镀肌瘤,烧焦等不良现象,影响产品的美观性。
3.现有电镀防止烧焦大多采用挂具挡板或不锈钢丝保护条来改善电镀件的铬层烧焦和铜镍层的结瘤,其中挡板只有在距离产品尖角5mm时,才有较好的防止烧焦效果且不稳定,同时不便于上挂操作作业,容易造成产品靠在挡板上造成漏镀,不锈钢保护条可以改善烧焦,但是成本较高,需要退镀,其中铬层退镀需要盐酸,而铜镍镀层需要硝酸,其操作过程中会使用盐酸和浓硝酸,产生和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且浓度较高,不容易处理,操作人员操作安全性较低,且污染环境,给实际的生产带来较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镀时产品镀层不均匀,且传统防护易污染环境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包括挂具和挂具上设置的保护条,
所述挂具呈框型结构,保护条在挂具前后两侧进行对称的横向和纵向设置;所述保护条为两侧开口的开放式盒状结构,且保护条一
侧壁上设置
多个通孔,且两个相邻的通孔之前设置有
挂接头,所述挂接头设置于保护条内侧后向外延伸,且挂接头延伸至保护条外侧处设置有挂接孔。
7.优选的,所述挂具框型结构中央设置多个平行的横杆,所述横杆前后两侧对称连接多个电镀产品。
8.优选的,所述电镀产品靠近横杆一侧两端与横杆之间采用挂接杆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挂具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等长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上端连接有悬挂放置挂具的挂板。
10.优选的,所述保护条上与设置通孔一侧壁相邻的侧壁内部均匀排布多个凸块。
11.优选的,所述挂具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多个与保护条连接的安装头,且挂具横向设置的保护条其通过挂接头上的挂接孔与保护条相连接,所述挂具上纵向设置的保护条其为保护条设置通孔的侧壁外部与挂具侧边的安装头相连接,且横向设置的保护条与挂具之间的距离大于保护条本身的宽度。
12.优选的,所述保护条为采用回收的abs粒子通过模具注塑制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通过abs注塑制成的保护条进行挂具在实际电镀过程的防护,即可根据电镀线的窗口尺寸设计保护条的尺寸,依据保护条的尺寸进行模具设计即可,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电镀挂具,同时生产成本较低,适宜推广使用;
15.2、本发明通过abs材质的注塑保护条,可以和产品一起上挂,一起电镀,通过电流分布,产生抢电效应,从而改善挂具高区产品的烧焦;同时其注塑时可采用注塑件的水口料,二次料等不可用于产品成型的abs废料;并且电镀后直接去除报废不需要重复退镀使用,减少了环保风险和人员安全风险。
16.3、本发明保护条的安装设置能够在电镀产品周围产生均匀的强点效应,保证电镀产品上电镀层均匀的形成,防止产品电镀不均匀,同时有效防止镀层烧焦和结瘤。
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有效防止电镀过程中产品电镀层的烧焦和结瘤,同时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减少污染,适合规模性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镀产品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条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挂具;101、连接杆;102、挂板;103、横杆;104、挂接杆;105、安装头;2、电镀产品;3、保护条;301、挂接头;302、通孔;303、挂接孔;30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实施例:
26.参照图1-4,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包括挂具1和挂具1上设置的保护条3,所述挂具1呈框型结构,呈现出窗口式结构,方便后续的部件连接,保护条3在挂具1前后两侧进行对称的横向和纵向设置,便于根据实际挂具1的大小和产品的放置密度进行保护条3的排布;所述保护条3为两侧开口的开放式盒状结构,提升保护条3的表面积,且保护条3一侧壁上设置多个通孔302,便于电镀过程中的抢电,且两个相邻的通孔302之前设置有挂接头301,所述挂接头301设置于保护条3内侧后向外延伸,且挂接头301延伸至保护条3外侧处设置有挂接孔303,方便保护条3的安装的同时,提升保护条3的外部接触面积。
27.为了方便挂具1的使用,优选的,所述挂具1框型结构中央设置多个平行的横杆103,所述横杆103前后两侧对称连接多个电镀产品2。
28.为了方便电镀产品2的安装和悬挂,优选的,所述电镀产品2靠近横杆103一侧两端与横杆103之间采用挂接杆104相连接。
29.为了方便对整个挂具1进行悬挂,优选的,所述挂具1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等长的连接杆101,两个所述连接杆101上端连接有悬挂放置挂具1的挂板102。
30.为了进一步提升保护条3的表面积,实现良好的抢电效应,优选的,所述保护条3上与设置通孔302一侧壁相邻的侧壁内部均匀排布多个凸块304。
31.为了保证对电镀产品2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优选的,所述挂具1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多个与保护条3连接的安装头105,且挂具1横向设置的保护条3其通过挂接头301上的挂接孔303与保护条3相连接,所述挂具1上纵向设置的保护条3其为保护条3设置通孔302的侧壁外部与挂具1侧边的安装头105相连接,且横向设置的保护条3与挂具1之间的距离大于保护条3本身的宽度。
32.为了节约资源,同时实现安全绿生产,优选的,所述保护条3为采用回收的abs粒子通过模具注塑制成。
33.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电镀产品2安装到挂具1上,并根据电镀产品2的放置将保护条3在两侧分别横向和纵向设置,将保护条和产品一样上挂在挂具的高区,和产品一起电镀,电镀后直接摘下,做报废处理即可。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包括挂具(1)和挂具(1)上设置的保护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具(1)呈框型结构,保护条(3)在挂具(1)前后两侧进行对称的横向和纵向设置;所述保护条(3)为两侧开口的开放式盒状结构,且保护条(3)一侧壁上设置多个通孔(302),且两个相邻的通孔(302)之前设置有挂接头(301),所述挂接头(301)设置于保护条(3)内侧后向外延伸,且挂接头(301)延伸至保护条(3)外侧处设置有挂接孔(3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具(1)框型结构中央设置多个平行的横杆(103),所述横杆(103)前后两侧对称连接多个电镀产品(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产品(2)靠近横杆(103)一侧两端与横杆(103)之间采用挂接杆(10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具(1)上端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等长的连接杆(101),两个所述连接杆(101)上端连接有悬挂放置挂具(1)的挂板(1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条(3)上与设置通孔(302)一侧壁相邻的侧壁内部均匀排布多个凸块(30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具(1)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多个与保护条(3)连接的安装头(105),且挂具(1)横向设置的保护条(3)其通过挂接头(301)上的挂接孔(303)与保护条(3)相连接,所述挂具(1)上纵向设置的保护条(3)其为保护条(3)设置通孔(302)的侧壁外部与挂具(1)侧边的安装头(105)相连接,且横向设置的保护条(3)与挂具(1)之间的距离大于保护条(3)本身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条(3)为采用回收的abs粒子通过模具注塑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胶电镀防烧焦保护装置,涉及电镀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挂具和挂具上设置的保护条,挂具呈框型结构,保护条在挂具前后两侧进行对称的横向和纵向设置,保护条为两侧开口的开放式盒状结构,且保护条一侧壁上设置多个通孔,且两个相邻的通孔之前设置有挂接头,挂接头设置于保护条内侧后向外延伸,且挂接头延伸至保护条外侧处设置有挂接孔。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防止电镀过程中产品电镀层的烧焦和结瘤,同时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减少污染,适合规模性使用。适合规模性使用。适合规模性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
王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长春富晟安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6
技术公布日:
20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