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汊河集船闸是滁河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尽快恢复滁河下游水运通道,迫切需要重建汊河集船闸。根据场区的地形地貌、行政区划及枢纽现状等条件,通过原位重建、江苏境内新建、汊河镇内新建三个方案进行深入的比选,最终确定的经济、合理、可行的闸位方案。 关键词:汊河集船闸 场区现状 闸位方案比选 原位重建
项目背景
汊河集枢纽工程是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的主要配套工程之一,位于滁河支流清流河、来安河汇合口下游的滁河干流上,枢纽工程由节制闸、船闸等组成,1970年开工建设,1972年投入使用。火过冰壶化
汊河老节制闸设计流量1260m3/s(其中船闸及其两侧滩地过流255m3/s),校核流量1550 m3/s(其中船闸及其两侧滩地过流375m3/s)。目前汊河老节制闸正在进行加固改造,根据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滁河汊河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汊河节制
闸重建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流量为1610m3/s,包括老船闸及其两侧滩地的过流量。
图1汊河集船闸在滁河航道网中的位置
汊河集船闸是一座非标准尺度的100吨级简易船闸,可季rtu 节性通航100吨船舶。船闸闸室长100米,净宽8.4米,当上游水位超过7.5~8米时,船闸溢流过水。该闸已从2008年11月20日起正式停航。滁河自该闸以上至襄河口(含清流河、来安河)段水上运输需从驷马山干渠绕行。为尽快恢复滁河下游水运通道,迫切需要重建汊河集船闸。
基础资料
1、设计船型
滁河来往船舶主要为长江水系船型,因汊河集船闸停航,滁河上游船舶需通过乌江船闸才能进入长江,通过调研乌江船闸过闸船型资料,统计得出过闸船舶主要为500吨级~1500吨级单船,约占过闸总量的66%。
根据滁河航道等级、航道条件、航线平均运距,考虑船型标准化、大型化的趋势,设计代表船型选择500t级货船,兼顾1000t级货船。
2、运量预测浙江湖州织里镇
本项目的腹地主要是清流河两岸的滁州市区、来安河两岸的来安县域及滁河上游的全椒和含山等地。根据滁河腹地工农业生产及运输发展趋势,采用货源调查和综合分析法进行预测。
表1汊河集船闸分货种通过量预测表
3、设计水位
表2 汊河集船闸设计特征水位表(吴淞高程,下同)
建设规模
依据《内河通航标准》及《船闸设计规范》,按船舶营运组织方案,确定汊河集船闸建设规模为Ⅳ级。工程区域外部条件复杂,不具备建设复线船闸的条件,预留远期运量发展要求,船闸规模适当加大,闸室尺度确定为:长×宽×槛上最小水深=180×23×4.0(m)。单向设计年通过能力913.4万吨。
闸位方案比选
1、闸位选择原则。
闸位选择应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要求;闸址应选择在地形、地质条件较好,顺直、稳定、开阔的河段,并尽量减少退建堤防工程、减少征地、拆迁工程量;应妥善处理好和枢纽既有水工建筑物、构筑物的关系,协调好跨河建筑物、道路的布置,充分考虑上下游桥梁的影响;应使进出闸船舶具有良好的通航条件和在引航道中停泊条件;选址应考虑便于船闸管理和运营,有利于提高船闸通过能力;船闸建设应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2、场区现状
汊河集枢纽位于滁州、清流河、来安河三河交汇河段,滁河流向由西向东,经马汊河入长江;清流河、来安河由西向东于本段汇入滁河。汇流区河段形态呈等边三角形状,每边长约900m,中部构成面积约为450×205m的弧岛,岛上满布民房。该河段是苏皖两省界河,北侧和中岛属安徽省范围,东、南、西三面归江苏省管辖。
安徽大学
汊河集枢纽由节制闸和船闸组成,两闸分开布置,节制闸布置在清流河和滁河连接河段上,船闸布置在滁河的老河道上,两闸轴线相交交角20世纪最伟大的运动员50°左右。老船闸闸室长100米,净宽8.4米,现已废弃。船闸所在河段狭窄微弯,总长约650m,直线段长350m,两侧高岸线最小宽度约70m,河槽底宽20m,底标高1.8~3.3m,两侧滩地标高7.0胜负之神~8.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