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以及班级精神的树立等一切和“文化”有关的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在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氛围,教育力量,可以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模式,体现了以文化特质为核心,通过知识传递、艺术熏陶和精神启迪作用于学生思想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对教育人、陶冶人、培养人、发展人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广西中医学院专家楼
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地美化学生所处的环境。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让学生在感受到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深刻内涵的同时,真
KPI指标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追求美、创造美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
其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我们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们也可以试着让教室的一切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师生一起精心布置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期的黑板报,甚至每一张字画,每一条标语,其实都在无声地启发、教育我们的学生。而班级的一些文化活动的开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信、团结、奉献等可贵的品质。
第三,班级文化建设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目前的教育普遍偏向于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等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班级文化建设要求把班级的所有活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设计、制作、组织、大胆展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无疑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有益的。
我们班上学期做了几件事。
第一,美化课堂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古往今来,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的例子不计其数,主要就是因为它有潜移默化的育人的功能。教室环境的美化主要包括教室墙壁布置、黑板报设计、班级文明公约以及班训的张贴、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等等。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就是要抓好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个学期,我班在美化教室环境方面做了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级训练)、班级文明公约,布置在教室的醒目位置。
福田繁雄
班队名称体现了一个班级的目标、追求,乃至于一个班级的精神,我们的名称是“飞梦中队”,取意为“在复兴的校园里,刻苦学习,快乐生活,积极进取,放飞梦想”。
班级标语(班训)体现的是班级在某一个阶段的所要达到的要求。考虑到中预年级学生重
在各种习惯的培养,其中尤其重要的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经过我们师生的考虑,把“五到”即“眼到、耳到、嘴到、手到、心到”作为我们班级在中预阶段的班级标语。
班级文明公约是全班同学约定要遵守的准则,它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还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所以,我认为,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对班级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班级这个学年的文明公约是“遵规守纪,诚实守信;明辨是非,学会选择;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感恩父母,勤奋学习;知错即改,积极上进。”
2、发挥学生所长,让墙壁变得“漂亮”起来。
半距等高线一是让班级里一些能写会画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带来并张贴在在教室的墙壁上;二是精心设计制作每一期黑板报;三是设计制作了两块用来发表学生作品的kt板,这个学期主要是展示了学生的一些绘画作品以及优秀的课堂笔记、优秀作业等。此外,还在教室前方设置布告栏,把一些通知张贴于此;在教室后面布置了荣誉墙,把班级在活动中获得的奖状张贴在上面。
第二,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同时也更有利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它能使学生在一定的规范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两点。
1、制定适合班情的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以严导其行”,才能最终真正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最好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因为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参照入学教育、《复兴学生手册》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根据中预年级的德育教育重心,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化作比较具体的要求发在我的博客上,和学生家长进行了交流,以便班级工作尽快有序开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好班级工作。
班级的工作有时是老师管得越多,学生能力反而越差。班级工作如果集中到几个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就丧失了。我认为,一个良好班级的建设,它不是老师一个
人的事情,也不是几个学生的事情,而是全班学生要一致努力的一件事。为此,我将班级工作细化,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让每个学生都分担了一点自己能够做得好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个做法的最大收益是:鼓励了一批原来在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学生,使他们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也有了一些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工作中,逐渐培养出了一些能力。
第三,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要求。目前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更注重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1.培养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一个集体如果有很大的凝聚力,学生之间有着很好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那么,这个集体就一定是很优秀的,同时,这个集体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的大。一个新集体的建立,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形成一股合力,要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学校在这个学期举行了不少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是借此机会来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
2、注重教育学生“好好做人”。贾成炳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育的根本在于一个“真”字,在于教育学生“好好做人”,而教会学生“好好做人”,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作为我们老师,在“言传身教”中应用各种形式来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感恩师长。启发学生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提倡让学生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自己的事情独立完成等。进而使学生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班级,关心集体,关心学校,关心国家。
3、在班级开展“读书、荐书”活动,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读书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更是我们提高思想和修养,丰富心灵的最好途径。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大师对话;读一本好书,精神就会得到一次升华;读一本好书,灵魂就会受到一次洗礼。”一本好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打算在班级每个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活动,上个学期主要是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下个学期可以开展“让学生、家长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读书荐书活动,以后还可以开展书评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