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DOI:10.16541/jki.2095-8420.2016.30.078
——谈语文教学的“乡土化”“特化”
欧阳琦硅酸盐通报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摘 要:新时期的教育以人性化、生活化发展为方向,要求还给学生人性化、生活化的课程与课堂。以丰富的地域文化为背景,融入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及内容,语文教学的“乡土化”“特化”为语文教育开辟了新的方向与领域。 关键词:语文教学;地方特文化;育人
保护蔬菜一 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特文化的意义与价值赫冀成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的科学知识急剧膨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逐渐产生了对科技的崇拜,科技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人文教育地位弱化、功能退化,导致现代人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教育缺失,由此引发了人的价值信仰危机和道德没落。“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既摆脱了假大空的虚妄之谈,又摒弃了只谈技术操作的枯燥乏味的琐碎之谈,开始回归课程与教学本身,面向老师和学生的活生生的日常生活,帮助老师和学生反思常规、审视权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建构意义、寻求超越[1]。”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新的教育理念注重人的根本属性、生活经验与体验,关注人的日常生活与经历。新时期的教育以人性化、生活
pdflib化发展为方向,要求还给学生人性化、生活化的课程与课堂。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依托乡土资源、凸显地方特文化的校本课程重视体验性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2]P6,得到了广泛认可。以丰富的地域文化为背景,融入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及内容,语文教学的“乡土化”“特化”为语文教育开辟了新的方向与领域。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 对学生而言(1)价值观的改变。在这种特教育中,始终社稷
凸显、贯穿“文化是生活”的理念,强调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创造了文化,所以我们要关心文化,尊重文化,包容多样文化。
华南地震(2)浓厚的地域人文情感熏陶。在这种特教育中,强调、重视学生要走出教室,走进生活,热爱本土文化;要用心体验感悟,积累经验,不断聆听观察学习体悟,丰富自己的地域人文情感。
(3)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这种特教育中,提倡培养创新、探究、外向的学习价值观,倡导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与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4)促进教育培养目标更贴近生活,更人性化。这种特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能够独立观察、分析、辨别、思考、欣赏、表达的人,同时充分考虑到了就业、从业、创业的需求;要求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并具备一定的策划、组织、协调、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符合现代社会对职场人的要求。
(二) 对教师而言(1)转变教育理念。教育培养目标不再单一的局限于升学、考试,更多地转向关注生活,注重应用,树立教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观念,学习是用了用,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让人生更美好。(2)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乡土化”“特化”
的语文教学立足于本土自然文化资源,丰富而多样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极大地丰富语文教育教学内容。(3)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乡土化”“特化”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多样的开放的,教育方法与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特文化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项
目编号:14B22,主持人:李文莲)、 湖南省教科规划课题《地方高职院校校地文化融合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014bzy027,主持人:李文莲)
作者简介:欧阳琦,女,汉,湖南双峰人,学历:硕士,副研究员,谢冰莹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要从事高教管理、思政、文学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