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寂寞 心无旁骛

阅读: 评论:0

甘于寂寞三民主义青年团 心无旁骛
作者:孙洵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cad模型》2013男生的第一次的重要性年第06
        南京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自古以来受到世人的关注。多少豪杰与俊彦为之龙争虎斗,谋取王业。继东吴定都于此,后有东晋、宋、齐、粱、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建都。文化积淀之深厚、人文环境之独特,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心仪。除当地有一批资质禀赋颇负才名者外,寄寓金陵在艺术上而成大气候者屡见不鲜。
        从中国篆刻艺术发展史论之,明清篆刻流派的逐渐形成,派生迭出,最重要的标志是文人积极介入治印,遂有学士专为篆刻者。而在南京崛起或发迹者,多为领印坛之一代风骚者。明代前有文彭、何震,后有胡正言、甘畅、程邃等名家。尤其是程邃一生长于金石考证,博学工诗文,精篆刻。曾居南京十余年,后世印学家把程邃及受到他熏染的印人称为徽派。因程是安徽歙县人,其实他的发源地与主要影响是南京与扬州。接踵而至者是周亮工,虽是河南样符人,后移家金陵。周命其三个儿子集成《赖古堂印谱》与张灏《学山堂印谱》、汪启淑编《飞鸿堂印谱》为后世称为三堂印谱。论周为清初印坛泰斗当不为过也。
至清乾隆年间为今人称为碑学大师的邓石如,虽邓氏为皖人,乃孕育于金石学家江宁梅谬家十年奥巴马 复旦大学书从印入,印从书出之明证。邓之亲炙弟子包世臣也客居金陵多年。笔者稍加勾勒,诸君即可知南京实为中国印学之重镇,底蕴丰厚,人才辈出,且代不乏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金陵颇有建树而饮誉全国者,首推丁二仲,五十年代后之佼佼者是罗叔子。本文着重论证罗氏的篆刻艺术之渊源与创作取向、人生理想,正本清源,剖析考辨,祈求方家指正。
       
        罗叔子(1919.12-1968.2.13),亦作叔子,别署祟艺、范球,书斋名无华盦。湖南新化人。年少家贫,抗战时日军犯境,曾游寓重庆,受雇于字画古董店,日与金石书画为伍,潜移默化,由是萌生求艺之念。好在他军委扩大会议“幼年聪颖好学,在家乡跟随我国著名女文学家谢冰莹之父学习汉语。谢老先生知识渊博,是前清的举人。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罗先生增长了知识,打下扎实的文史基础。”1941人类的祖先是谁年,他只身来到桂林,就读于马万里先生创办的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深得马校长的赏识。马先生不仅收其为入室弟子,且免缴一切学杂费用。他常吃住在马万里先生家中,时为恩师捉刀代笔。其印其书盖植基于此。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15:5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79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篆刻   艺术   南京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