㊀
2021年7月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Jul.2021
第4期㊀总第158期
JournalofShandongWomen sUniversity
No.4Ser.No.158
㊀收稿日期:2021-04-21
㊀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后经典视域下的中国现代女性小说叙述声音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YB2018052)㊀作者简介:舒凌鸿,女,云南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㊁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叙事学理论研究㊂ ㊃女性文化研究㊃
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庐隐‘海滨故人“中集体型叙述声音
舒凌鸿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㊀㊀摘㊀要:处于新文学发轫期的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常常以反抗封建礼教为其目的,从女性生活视角出发,写出了许多极具影响力的作品㊂庐隐的‘海滨故人“就是其中写作女性生活的代表作品㊂该小说以少女学生体为描写对象,形成由不同个性的女性人物组成的一种集体型叙述声音特㊂在这些叙述者㊁人物叙述声音中,呈现了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叙述声音的表达形式单一,虽然强化了女性观点,但又弱化了女性作者对读者的叙述影响力,使文本所建立的性别伦理构想遭到了消解;另一方面,叙述声音反复强调了对未来的悲观情调,直接指向了对传统异性恋社会伦理的屈服,女性同性情谊呈现出模糊性和脆弱性㊂
关键词:‘海滨故人“;集体型叙述声音;伦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I207.4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6838(2021)04-0063-08
㊀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庐隐作为女性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以其对女性生活的大量展现而著称㊂其
小说尤其呈现了新旧交替时代女性所处的性别伦理困境㊂庐隐的‘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㊁石评梅的‘玉薇“‘小苹“㊁凌叔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㊁谢冰莹的‘给S妹的信“等都是五四时期涉及女性同性情谊题材的著名小说㊂庐隐就是较早对女性情谊进行小说描写的女作家,她的‘海滨故人“‘丽石的日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㊂‘海滨故人“中的几个女学生都曾面临来自家庭和婚姻的不如意㊂这种不如意促使她们从异性恋转而对同性情谊的依恋㊂作品描写了女性体生活,以体 我们 共同面对外面的世界,构想了一个女性体的乌托邦㊂她们分享共同的情感与思想,为同为女性的命运而哀叹㊂正
是父权制下的男人悄悄把女性贬为他者,在话语中剥夺其权力,压制其呼声, 迫使她永远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不得不依赖男性的 稳定 ,来获取自身一点可怜的安全感 ,使女性只有依赖于男性, 母性和妻性代替了女性,进而解构了女性之间的情谊[1]㊂贝蒂㊃弗里丹在对美国妇女的调查中发现,这些女性常常诉说: 我感到空虚 ,
我感到我好像并不存在 , 我永远是孩子们的妈妈,或牧师的妻子,我永远不是我自己 [2]㊂这些女性在家庭中只能是妻子和母亲,只要女性跨进了婚姻的大门,就必须割舍与自我相关的一切㊂这样的处境迫使女性走向团结,并与其他女性结成团体共同发出女性的声音㊂这种发声方式被美国女性主义叙事学家苏珊㊃S.兰瑟命名为 集体型叙述声音 ㊂
㊀㊀一㊁女性集体型叙述声音的乌托邦彩兰瑟认为,集体型(communal)叙述声音是指 一
系列的行为,它们或者表达了一种体的共同声音,或者表达了各种声音的集合 [3]22㊂集体型叙述声音是兰瑟的独创,是被以往叙事学家所忽略的层面,因此也没有一种较为专门的术语来表示这种叙述声音㊂在女性作家小说中,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㊂这种形式与多重叙述不同,如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多人对事件各个角度的叙述,也与书信体小说中写信双方的相互回应有所不同㊂集体型叙述声音以女性作为叙述主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性作为主要发言者,在文本中形成一定规模的女性叙述权威㊂当读者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阅读的时候,不同女性叙述声音所建构的观念㊁意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㊂在这样的小说里,女性体的故事叙述在文本空间里逐步形成一个综合的观念场,对读者形成了比单一的个人叙述更具有说服力的叙述权威,也比无法分辨性别的作者型叙述更能代表女性的观点㊂ 这种叙述权威通过多方位㊁交互赋权的叙述声音,也通过某个获得体明显授权的个人的声音在文本中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㊂ [3]23兰瑟将集体型叙述声音分为三种表现形式: 单言 (singular)形式, 共言 (simultaneous)形式和 轮言 (sequential)形式㊂ 单言 是在文本中单个叙述者代替体发言, 共言 是以 我们 进行发言, 轮言 是在体中的单个叙述者轮流发言[3]23㊂处于优势的主导文化很少采用集体性叙述声音,兰瑟在白人和统治阶级男性作家所写的小说中没有发现这种形式,而在边缘体和受压制的体的小说中,如黑人小说和女性作家小说中则看到了这种形式㊂女性作家集体型叙述声音的题材模式以少女模式和乌托邦模式最为常见㊂它们犹如春天里的梦,唯美又虚幻㊂女性作家集体型叙述声音的小说所描写的女性人物往往处于豆蔻年华,未曾出阁,她们常常结成一个少女的团体,这种题材模式即少女模
式㊂苏珊㊃S.兰瑟在分析蔡斯(JoanChase)的小说时谈道: 比起成年女性来,异性社会的小说传统更加容忍少女组成的体性,成年女性的生活被认为是分散不聚的 ,蔡斯小说正是以少女体性为前提的,好像 少女一旦成人,女性社随即不再 [3]296㊂兰瑟发现,在莎拉㊃奥恩㊃朱伊特(SarahOrneJewett)的‘深港村“(Deephaven)㊁玛丽亚㊃卡曾巴赫(MariaKatzenbach)的‘夺取“(TheGrab)中,母亲刚去世的三妹是讲述故事的主要人物㊂集体型叙事的几个女性人物自然形成一个体,她们都很年轻,都讲述了与异性生活之前的一个片段㊂乌托邦模式是指在女性作家集体型叙述声音的小说中,女性体常常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远离社会,构成一个单独的社会体㊂这种社会体有时是真实的,有时又是理想化的,具有一种集体性和空想性的特征㊂英美19世纪中叶的一些女性作家常常利用小说构建一个 独门独户 的 家庭氛围 ,这些小说中,正式的㊁非正式的女性社,形成了一种带有明显 女性气质 的外在的或内在的理想之国㊂兰瑟分析了夏洛蒂㊃帕金丝㊃吉尔曼的小说‘女儿国“(Herland)所构成的一种集体型叙述声音,这个体全部由女性构成,但不是女同性恋的体,而是以孩子为生活中心的单性繁殖的乌托邦社会㊂莎拉㊃司各特(SarahScott)的‘千年圣殿“(Mille⁃niumHall)㊁伊丽莎白㊃盖斯凯尔(ElizabethGas⁃kell)的‘克莱福镇“(Cranford)也与之相似,描写了女性社集体生活的现象㊂
在20世纪最初几十年,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新伦理和旧道德的剧烈冲突过程㊂在这一历程中,中国女
性的身份依然是边缘性的,这种地位促使女性作家创作出集体型叙述声音的文本㊂她们个人感受到的压迫是女性体的共同经历㊂在这些文本中,不仅仅有少女主题和乌托邦主题的呈现,更多的是以同性情谊和体生活的主题居多,其中庐隐的‘海滨故人“就是其典型代表㊂二㊁中国女性体乌托邦的想象书写
庐隐是一位喜欢用书信体和日记体创作小说的女性作家㊂她非常喜欢用第一人称来创作小说,这些小说都带有明显的 自叙传 的彩㊂虽然小说的叙述者常常通过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但是却尽量避免使用讲述者私人化的情感话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㊃2021年第4期
语, 我 只讲述别人的故事㊂在‘海滨故人“里,共有十三篇人物书信,小说中的叙述者总在叙述别人的故事,对于自己的故事,往往只表达事件带来的情感变化㊂
‘海滨故人“首先运用作者型叙述声音讲述故事,但却不断将这种作者型叙述声音转化为个人型叙述声音,然后又将这些独立存在的个人型叙述声音,通过叙述内容的连接,转化为女性集体的声音㊂这里的个人型叙述声音常常讲述女性体中其他女性的故事,而不是直接讲述自己的故事,并且常常使用书信体来完成讲述㊂这些女性在青春时代有过愉快的同性相处经历,但是到最后都是悲剧性的结局㊂在庐隐的‘丽石的日记“里,沅青为父母所迫嫁人,丽石对沅青依恋甚深,这反而给她带来无尽痛苦,
就如同被判决的死囚 ,最后郁郁而终㊂在‘海滨故人“里,几位女性走的走,散的散,死的死,女性们所憧憬的乌托邦式的美好生活,最终也没有到来,只留下在海边的 海滨故人 几个字记录这年轻女性曾经有过的美好生活和憧憬㊂兰瑟将女性作者的叙事作品视为叙述者和受述者权力斗争的场所㊂‘海滨故人“将位于社会边缘的女性体视角作为主要的观察视角,提供了女性观察社会的双重叙述视角,她们不是别人观察的他者,而是通过不同女性的观察,从作者型叙述到个人型叙述,展现女性在生活中的困境,诉说在新旧时代交替中,女性走向独立过程中的种种困惑㊂小说中的这些女性被赋予平等而有差异的声音,她们通过 单言 轮言 共言 的方式发出声音,建构了一个集体的女性声音的 我们 ㊂在这部小说里,女儿国的乌托邦模式与封建礼教构成了时代的常规命题:反封建/封建,叛逆的女儿/父权社会,但是在表层文本之下,则是 婚姻 性与游戏人间 舞台式人生 的对立,更为确切地说是男人/女人,男权社会/女儿的生存方式[4]㊂正如肖㊃在‘她们自己的文学“中谈道的: 妇女总的来说被认为是 社会问题的变龙 ,与她们的男性亲人的阶级㊁生活方式和文化唱反调㊂ [5]因此,对于女性作家而言,这样既臣服又反抗的双重态度常常贯穿于写作过程中㊂通过写作,女性作家在 更大的社会圈子里
建构了一个亚文化,以价值㊁常规㊁经历及与每
个人紧密接触时的行为准则组成一个统一
体 [5]㊂这种企图建立自己女性体的观念在小说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㊂固然这个体所构成
的平等世界犹如风中的芦苇,无比脆弱,不堪一
击,但另一方面,那挺立在荒野之上的成片的芦
苇,也在窸窸窣窣地发出体要求自由和平等的
声音,虽然微弱㊁低沉,却也让人无法安睡㊂这样
建构一个团结的女性体的努力,在某种意义上
也意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的反抗㊂
在‘海滨故人“里,几位女性希望构建一个只
有女性的世界,但还是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她chengrei
们分别在封建家庭㊁异性恋等等外在压力下走向
了不同的道路㊂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同性之间
的爱情还是友情,她们对理想的乌托邦女性世界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的憧憬沉落了,对生命无常的慨叹成了所有女性
的共同心声㊂虽然女性们不断抵抗这样的命运,
但是这种抵抗常常带来一种死亡和分离的结局㊂
三、被许可的女性体之声
庐隐的‘海滨故人“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既有
无数欢乐又充斥着忧愁的女性团体,她们在理想
世界中将女性同性平等代替了男女平等㊂这个
团体中的成员虽然也有各自与异性的爱情关系,
但是却自成一个世界㊂在这个世界中她们彼此
倾诉心声,相互安慰,一起欣赏和感受朝露与晚
霞,一起读书㊁唱歌㊁旅行㊁谈情和跳舞,并且相约
膨胀珍珠岩板
十年后退隐于西湖之畔㊂她们对婚姻采取了抵
十二烷基磺酸钠制和质疑的态度,并且常常畅想她们乌托邦式的
生活: 海边修一座精致的房子,我和宗莹开了对
海的窗户,写伟大的作品;你和玲玉到临的村里,
教那天真的孩子念书,晚上回来,便在海边的草
地上吃饭,谈故事,多么快乐 ㊂这里的女性排斥
与异性的恋爱关系,结成一个女性的同盟㊂在庐
隐的‘胜利以后“中,沁芝对好友琼芳说: 当我们
为家庭奋斗,一定要为爱情牺牲的时候,是何等
气概?而如今总算得到胜利,而胜利以后依然是
苦的多乐的少,而且希冀的事情也更少了,可借
以自慰的念头一打消,人生还有什么趣味? [6]沁芝虽然结婚了,但是也整日沉溺于对往昔少女时
舒凌鸿: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庐隐‘海滨故人“中集体型叙述声音
代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厌烦和对未来的疑惧之中㊂也就是说,在叙述者看来,即便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对女性来说也是一个悲剧㊂在与异性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中,这些女性特别是知识分子女性,仍然感到不满意㊂
兰瑟认为,当代的女性主义作家们 大多采用非虚构(间或也有虚构的)个人化叙事形式汇编出大批完全自成一体的文集 [3]297,在写作中,共享这一社会身份的体中的个人之间仍然具有明显差异,小说中的这些女性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性格命运各异,但是小说仍然保持了声音的统一性,作者力图在相同性和多样性之间保持平衡㊂正如兰瑟所言: 那些把自己定位为边缘化种族或边缘化政治团体成员的女性纷纷拿起笔,采用蕴含着各自不同㊁却又能引起相互之间共鸣的个人化叙述声音来展示她们的社或团体㊂ [3]297
在‘海滨故人“中,几个女性常常聚在一起谈论人生:
玲玉㊁宗莹和云青三个人,只是在操场闲谈,这时正是秋凉时候,天空如
洗,黄花满地,西风爽竦㊂一雁子
都往南飞,更觉生趣索然㊂她们起初不
过谈些解决学潮的方法,已觉前途可
怕,后来她们又谈到露沙,玲玉说: 露
沙走了,与她的前途未始不好㊂只是想
人生聚散如此易易,太没意思了,现在
我们都是作学生的时代,肩上没有重大
的责任,尚且要受种种环境支配,将来
投身社会,岂不更成了机械吗?
云青说: 人生有限的精力,消磨完了就
结束了,看透了倒不值得愁前虑后呢?
宗莹这时正在葡萄架下,看累累酸子,
忽接言道: 人生都是苦恼,但能不想就
可以不苦了! 云青说: 也只有作如此
想㊂ 她们说着都觉倦了,因一齐回到讲
堂去㊂宗莹的桌上忽放着一封信,是露
沙寄来的,她忙忙撕开念道:
人寿究竟几何?究愁潦倒过一生;
未免不值得!我决定日内北上,以后的
事情还讲不到,且把眼前的快乐享受了
再说㊂
宗莹!云青!玲玉!从此不必求
那永不开口的月姊 传我们心弦之
音了!呵!再见![7]26-27
在上面的女性叙述声音中,先是作者型叙述
者谈出自己的感觉 生趣索然 ,然后由几个女性
以轮言的方式说出自己对未来人生的担忧,最后
由露沙以信的方式,以 传我们心弦之音 的方式
对小说人物的叙述声音进行总结㊂小说中的叙
述声音是从不同的人物口中发出来的,但这些叙
述声音从内容到形式,明显都是对同一主题的表
达,都是抒发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的感受㊂这
种形式比起个人型叙述更具有权威性,所有女性
人物都发出同样的悲叹,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传达
就显得更有力量㊂
这种思想意识的传达虽然比个人叙述更有
力量,但是其内容还是过于概念化,没有相应的
证据来支持 人生苦短 的论调㊂当然小说也没
有仅限于概念式的表述,第三人称叙述者还对五
位女性的生活经历进行了陈述,最终还是无差别
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光阴快极了,不觉又过了半
年,不解事的露沙㊁玲玉㊁云青㊁宗莹㊁莲裳不幸接
二连三都卷入愁海了㊂ [7]32实际上这指的是露沙㊁玲玉㊁云青㊁宗莹㊁莲裳等人不约而同地陷入
到爱情当中了㊂但都 卷入愁海 , 陷入爱情的
漩涡 ,妹就分散了㊂正如兰瑟认为的,一些女
性主义小说家,尤其是那些认为自身处于边缘化
的女性作家,常常 利用因为经历和情感各异而
相互呼应的个体化女性叙述声音,企图通过建构
一种由这些声音组成的某种多元性声音来表述
社内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298㊂她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故事,在某个社的全景中呈现具体个
别的故事㊂‘海滨故人“正是通过一种内容各异
的女性叙述来完成五四时期知识女性所面临的
共同的伦理困境,从而对女性伦理困境进行全景
式展现的㊂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们从小说创作之
初就仿佛先天就是中国深受父权制和封建礼教
空集之害的女性们的代言人㊂这些女性诉说了其所
处时代女性在爱情事业中面临的共同问题㊂就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㊃2021年第4期
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和逼真性而言,这样缺乏个性的人物和经历,对小说艺术性和丰富性的追求显然是不足的㊂很明显,展现女性共同面临的伦理困境才是小说目的所在,即便是以损失其艺术性为代价㊂
‘海滨故人“中的女性人物,经过五四思潮的洗礼,不仅认识到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在执着追求个人自我价值㊂作品着力描绘了中国现代早期女性追求自我实现的历程,呈现了 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追求自我的心灵史 [12]㊂她们追求的爱情和事业都以失败而告终,她们在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中失落,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事业中彷徨㊂这成了小说人物的共同结局,这些人物的思想和话语也是基本一致的㊂兰瑟在分析琼㊃蔡斯‘波斯女王朝“的书中谈道: 比起成年女性来,异性社会的小说传统更能容忍少女组成的体性,成年女性的生活被认为是分散不聚的㊂ [7]296‘海滨故人“里的女性都是少女体㊁女学生体㊂ 我们 都怀念过去的生活,仿佛一旦进入成年,进入婚姻,走入社会,这个体就消失不见了㊂她们之间的浪漫关系也因为她们的共同生活经历而存在㊂在‘胜利以后“中,沁芝给好友琼芳的信中写尽了对 处女时的幽趣 的无限留恋: 想起数年前的一个春天,和你一同旅行东洋的时候㊂ 我们凭栏对月,黯然对月,将一切都托付于云天碧海了 [7]107-108㊂这些女性时常回顾前尘,特别怀念婚前的生活,同性之爱成为唯一促使情智和谐的情感㊂但这不是一般意
义的性别倒错的同性恋,可以将其视为同性友谊,可它比一般的友谊更为纯粹,作者尤其强调这是女儿们的理想之国,是一个少女情感的乌托邦㊂在小说中,妹们 携手西子湖畔 是何等惬意和欢欣㊂对这些深受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们而言,这种在婚前建立的乌托邦式的妹情谊也成为对抗男权社会婚姻制度的一种情感依靠㊂
四、随身份变化而来的伦理困境
‘海滨故人“中的女性人物是在五四之风影响之下成长起来的,她们认识到要想改变女性命运,真正走向男女平等,唯一的道路就是勇敢走向社会,在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㊂但是,在事业
中寻自我,女性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㊂首
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家庭和事业之间的矛盾,在
无法突破的 男主外㊁女主内 的家庭传统模式
中,女人如何才能寻到真正的自我呢?新时代
女性的理想显然与这样的模式是不相容的,她们
只能有不可兼得的两种选择:要么奉行独身,要
么回归家庭㊂
这个由同性情谊结成的女性体,在彼此相
处过程中愉快而又和谐㊂她们希望通过建立这
样的女性乌托邦和纯净的女儿国来对抗她们 逃
不出的人间束缚 ㊂‘丽石的日记“中的丽石和沅
青 不愿意到异性那里求安慰 ,而 从泛泛的友
谊上,而变成同性的爱恋了 ,着 一样的衣裙 , 同游同息 ,沅青出门,丽石便 大受苦闷 ,沅青返回,丽石乐得 手舞足蹈 ㊂二人之所以密切交
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是因为和男人交往, 总觉
得不自由 ㊂在两篇小说中,不同的叙述者都叙
述了自己与异性交往的痛苦,叙述者以 轮言 的
形式,从不同人物视角展现对现实中男性的失
望㊂女性人物叙述者将自我寄托在自己理想的
男性身上,但现实并不如意,她们不是深受父权
制的包办婚姻之苦,就是遭受男性的欺骗㊂因此
她们在感情上就表现为追求自由爱情,却又顾虑
重重,想要游戏人生㊂她们在父权制的边缘游弋
而无所傍依,感到世界之大,却无理想爱情的栖
居之所㊂自由的爱情既然无法获取,就只能寄希
望于女性体的生活,这一方面可以遵循父权制
的要求得以保持贞洁,另一方面则可将自己的感
情投射到同性身上,从而获得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和慰藉㊂
小说将这样的女性乌托邦社走向崩溃的
原因归结于异性爱与婚姻㊂这些女性由于开始
了与异性的恋爱及婚姻生活,她们形成的体最
终开始解体㊂这些女性认为一旦与男性结婚,就联想et60
意味着脱离体,是对这一女性体的背叛㊂小
说中,在玲玉㊁宗莹㊁云青㊁露莎和莲裳五个好
妹中,莲裳最先嫁人,她带着幸福和甜蜜的微笑,
迎接自己的幸福㊂因为 莲裳随遇而安的天性,
所以无论处什么环境,她都觉得很快活 ㊂但莲
舒凌鸿:建构女性乌托邦的伦理困境:庐隐‘海滨故人“中集体型叙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