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1期现代园艺园林应用
金丽莉张腾飞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分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地深入,而对风景园林生态学的研究 也逐步完善,并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提出海綿城市新理念至今,一直广受人们关注,基于这 一理念建设的城市会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还能在下雨时发挥吸水、储水以及净水等功能,从而
合理利用所存储的水,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市内涝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融入海綿城市理论 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海綿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 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 环;在干旱缺水时能释放蓄存的水,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 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即通过渗、滞、蓄、净、用、排 等多种生态化的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LID)的雨水系统。海 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生态化的“弹性”设施,同时也要注重和传统的“刚性”设施相衔接。目前,国家为了观 察海绵城市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正在镇江、武 汉、重庆以及济南等地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此来实现 有效利用以及消纳降水。其中,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通过以 下3种方式来合理解决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第一,实现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保护自然河流、湖泊、林 地以及草地等海绵体,使城市能够涵养水源,维持开发前的 水文循环。第二,修复生态环境。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的城市建 设会对海绵体造成毁灭性打击,而海绵城市的建成却可以修 复这些被破坏的海绵体。第三,构建新的海绵体。借助低影响 开发技术(LID)以及相关设施,构建新的海绵体,严格控制城 市开发建设的强度,可以有效缩减城市不透水面积,并将城 市开发对原有水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2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1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对城市河流、湖泊、沟渠、坑塘、湿地等原有生态系统加 大保护力度,减少开发建设活动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维 持其良好的涵养水源功能。对于降雨量较大的城市,要加强 保护原有的林地、草地、湿地,并采取生态修复手段对已破坏 的自然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城市原有的自然水文特征,增强 城市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净化功能。
2.2 水系湿地规划短信息服务中心
规划措施如下:加大对现有水系湿地的保护力度,禁止 盲目填埋城市低洼区的坑塘、河沟;调查研究历史填埋的河 道水系,对存在较大内涝风险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建设;规 划植被缓冲带,并在河道与道路之间设置地面泄水通道,以便于在降水时将雨水引入缓冲带;建设湿地系统,提高湿地 系统对雨水的调蓄能力。
2.3 绿地广场规划
规划措施如下:合理规划设计公园的开敞空间,处理好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公园成为吸收和净化雨水的处理 场地;对于面积较大的城市广场要建设透水路面,并将雨水 调蓄设施设置在广场地下空间,一方面便于超标暴雨的临时 滞留,另一方面便于储存雨水用于绿化。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4 城市道路规划
大连雾霾
城市道路规划要以满足基本交通功能为前提,结合道路 绿化空间,以及道路自身的承载要求,采取以下规划措施:加 大对建设透水路面的可行性分析,尽量在人行道、非机动车 道上建设透水路面,而在荷载较高的行车道上慎重建设透水 路面;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处建设凹式绿地系统,增强绿化 带对雨水的渗透力和储存能力;人行道的树木栽种要推广 L ID树池形式,消减路面上的径流水量。
2.5地块内部规划
在城市地块内部进行小规模雨水系统开发建设,推广低 影响开发设施,具体包括凹式绿地、屋顶绿化、雨水花坛、透 水路面等。对于新建小区,可尝试建设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提 高雨水收集、储存、利用效率;对于城中村或老城区,合理建 设低影响开发设施,降低该区域的内涝风险。
2.6生物处理净化
生物处理净化为利用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净化雨水中 的污染物,多与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结合。如生物滞留池,通过 利用流经区域的土壤和植被来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最终,将径流作为片流传递到治理区。在治理区中有草地隔离带、水洼区、有机层或覆盖层等。
3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设计研究的一大突破,是城市发展 理念和建设方式的转型,它通过利用生态措施
第一张大字报和工程措施相 结合、地上和地下相结合、人工和自然相结合,解决了城市内 涝、水体黑臭等问题,起到调节微气候、改善水生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相关建设的分析,借以提醒在园林规划 中应秉承节水优先、系统整治的原则,着力建设集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于一体的“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农业与技术,2016(3)
案例分析法2张韬.浅析景观生态学—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 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6)工作票管理系统
(责任编辑张芝)
-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