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长期延续不衰,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与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巧妙结合;以理性规划为最高原则;城市形象争取天时、地利、人和。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为分清主次尊卑,产生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儒家思想(社会等级秩序)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严谨、中心轴线对称规划布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之规划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观念;充分考虑自然特,不拘形式。 Summary:Because long-term continu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is not bad.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urban planning system and th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Ancient Chinese urban planning has unique combination of unity and diversity;the highest principles of rational planning;city's image for timing,location,and.city of strict and orderly distinguish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hierarchy,Produced in the axis of symmetry of the layout of
电子管风琴the way.Confucianism(social hierarchial order) a profound impact on urban planning in ancient China.Rigorous,the center axis of phasize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Heaven of the planning concept,reflect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concept;fully consider natural features,informal.
关键词:中国古代城市 规划布局 规划思想 住宅建筑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City Layout Planning Residential buildings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
1.1.1 从周代关于建筑的文献记载中,以及陕西岐山周代建筑遗址的发掘材料中,可以看出一些大型建筑已采用对称的布局。春秋战国的一些城市遗址中大型建筑基址也按一定的周线布置。汉长安城总体布局虽然不规则,但宫殿部分的布局也很严整。曹魏邺城的总体布局就已采用了中轴线对称的形式。隋唐长安城在总体中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更加完善,城门的数目与位置、道路的格局、市的分布、坊里的大小及划分,均严格对称而衬托出中轴线朱雀大街。又以中轴线来正对全城的主要建筑——宫殿。宋东京也正对宫城
丽彩士触指正门开辟宽广的御路。元大都城市总体布局艺术又达到新的高峰。除了南北向的中轴线,还有东西向的横轴线,在其交点建造全城几何中心——中心阁。春秋战国的一些城址中的高台,秦咸阳阿房宫遗址的大土台,汉未央宫遗址的土台、邺城的三台,都是以高达来突出主要建筑物。隋唐大明宫的含元殿及麟德殿也建在高台上,但这时以高台加高建筑物的手法已属次要,更主要的是以整体布局,特别是道路的布局来突出主要的建筑。[1] 如以150m宽的朱雀大街正对皇宫大门及太极宫。在修建大明宫后,又新开辟宽达180m的丹凤门大街,正对含元殿建筑。以大量人工建造工程浩大的土台以增加建筑物的高度,毕竟还是一种并不高明的做法。长达7km的朱雀大街也嫌过于单调,而在明清北京城的整体艺术布局艺术中就吸取了历代都城总体布局的经验而加以发展,在中轴线上采取多样手法来变化空间效果。主要的宫殿建筑太和殿虽然也建在高台基上,但通过适当比例的关闭性广场及两侧建筑物的衬托,显得更加宏伟壮观。中轴线虽然不如唐长安的朱雀大街长宽,但通过多重城门,东西三座门,东面千步廊,以及广场形体、闭合的变化,还通过形成直线的宫殿建筑的屋顶,宫后的景山及钟鼓楼,使中轴线显得更突出而又富于变化。[2]
1.1.2 城市布局及建筑族运用中轴线的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的特征有关。传统的木构架体系的建筑、体量及跨度不大,较难在一个建筑内部空间划分过多的房间或满足多
样功能的要求,因此从小型的住宅建筑中,就采用庭院组合式,以解决居住生活中所不同需要。按封建宗法观念,住宅组中要区分尊卑主次,往往将主屋建得稍高一些或大一些,配屋设在两侧,自然就形成了中轴线对称的手法。这种布局手法从住宅院落扩大到大型的宫殿及庙宇建筑,又扩大到整个的城市总体布局。
1.2.1 由底册的木构架的建筑形成院落组,因而这种建筑空间的概念和空间组合的艺术手法也有自己的特点,室内外空间形成有机联系,又应用廊、墙进行空间的分隔,形成空间在体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和对比的手法,不仅在大型建筑中应用,在城市的大尺度的空间处理方法也应用这些手法。各种城市广场也是建筑组的封闭形的大空间,实际上也是院子的扩大。[3]
1.2.2 在住宅院落组中,建筑与树木及庭院绿化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环境绿化条件。这种手法也应用于整个城市,使严整的建筑组及城市格局与自然山水及园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公共绿地的数量不多,但整个城市的树木覆盖率很大。形成中国独具特的城市园林艺术。在宋、齐、梁、陈诸朝,城市园林大量发展,《洛阳伽蓝记》中也对当时的寺观园林及第宅园林有详细的描写。[4]
1.2.3 城市中绝大部分建筑为低层平房的院落式住宅,只有宫殿、庙宇、官府等大型院落式建筑较为高大。城市中也有少数的多层建筑,如城楼、钟鼓楼、塔等分散地分布在城内,构成起伏变化不太强烈的城市立体轮廊线。
1.2.4 城门往往是城内主要道路的起点,到大的城门楼也成为道路的对景。钟鼓楼一般跨主要干道,或在交叉口上建造,成为城市大空间构图的焦点。塔在城市中的建造也是城市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塔起初只是佛寺的附属部分,后来有的塔也与寺院分离,而按“风水”等原因建在山顶或河湾处,使塔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塔及楼阁的分布也与道路有一定的关系。
1.2.5 突出主要建筑物,除了用对称,轴线以及对景等手法,也常运用建筑的彩和装饰。建筑的彩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的规定,只有宫殿和某些庙宇可以用黄琉璃瓦的屋顶,还由于整个城市中有大片的庭院树木,因此在一片绿及黑灰的底中,衬托出某些黄、红,有强烈的对比感。
1.3.1 古代有些城市中还有意将河流引入城中,除了水流及运输的要求外,也可以开阔城市园林水面、丰富城市景观。在地形起伏的城市,城市建筑能良好的配合及利用地形,
顺山势建造,因建筑体量小又能灵活组合,能巧妙地形成一些错落有致而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极少破坏自然地貌、开山劈石的作法。道路多采用步行台阶路,更能增加城市景观的变化。[4]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2.1.1 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和《墨子》等政治、伦理和经史书中。其中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其代表着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法礼,表现的城市形制中皇权至上的理念,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以(管子)强调的“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城市建设思想,代表着打破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的变革思想,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对战国及后世城市的建设影响深远。元代大都城是一个全部按城市规划修建而成的都城,城市布局强调中轴对称,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空间布局制度。同时又结合了
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并反映了元大都选址的地形、地貌特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这些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影响了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城市建设实践。[5]
效益费用比
2.1.2 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有关。儒家提倡“居中不偏”、“不正不威”。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城市规划布局的“宫城居中”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儒家提倡的立交尊卑、伦理 、秩序也影响到城市及建筑的严整、方正的布局。
2.2.1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在城市规划思想中也有影响。如天、地、日、月,春、夏、秋、冬四季,天文星象珍禽异兽等。如唐长安十三排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明北京城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关于兽中四灵“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等概念,均在城市布局及地名各方面有体现。皇帝则自命为“天子”,将其宫殿设在至尊天上的地位。[6]
2.2.2 古代还有一些规划思想与久已形成的阴阳、风水八卦等观念有关。如主要建筑物要
朝南或朝东,不可朝西或朝北。城市北面往往不开城门,以免对“王气”不利,有时在北城中建玄武庙。唐长安城皇城南面四行坊,不开南北门只开东西门。据有文献记载,也是为了不冲“正气”。还有就是关于数字的应用,也逐渐形成一种传统的观念。数字本身是抽象和无意义的,但有时也与一些观念形态结合起来。如三、五、六、九等数字,表示尊贵。[7]
总结:浏阳霉素
因为中国古代源远流长,不曾中断,城市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因此,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与规划思想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以轴线为中心的布局手法得到不断发展和延伸。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天人合一”以及阴阳五行八卦等古代思想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密封变压器参考文献:
[1] 张建、马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2] 董鉴泓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
[3] 《城市规划会刊》
[4] 洪亮平 ——《城市设计历程》
[5] 汪华德 ——《中国城市设计文化思想》
[6] 周干峙 中国城市传统理念初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