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地位和作用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
1、概念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各项开发与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龙羊峡电站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和开发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2、内容
城市规划包括的内容较多,从发展目标和土地利用到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具体安排,它强调的是综合部署,其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及空间的利用。城市规划工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规划内容,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即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2)土地利用
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分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数量比例、开发强度等,以实现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
(3)空间布局
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包括地上空间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城市轮廓线、景观和城市风貌特的塑造等。
(4)建设部署
制定中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目标和当前建设安排。通过统一规划与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
同时,城市规划的内容既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又包括城市规划的管理。
(二)城市规划的地位
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是城市政府引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城市规划的作用
通过城市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引导、控制和干预城市的发展。一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体现在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
土地使用符合社会利益。二是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主要体现在实现国家的发展政策,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有关发展控制的引导,协调各类开发,告知公众规划政策。三是作为架构城市未来空间的手段,以城市土地使用的配置和安排为核心,建立起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同时限定了城市中各项未来建设的空间区位和建设强度,使各类建设活动都成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实施环节,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建设活动的引导和控制上。
二、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的高层次规划,是编制各项城市专项工程规划和地区详细规划的基础和依据,是城市规划综合性、整体性和法制性的集中体现。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期限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织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用地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做出安排,期限一般为5年。
3、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并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中国听书网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价调基金(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
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空间。
(13)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14)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和形态
1、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任务是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按照各类用地的功能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使城市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
(1)按组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2)按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
(4)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的特点,组织公共建筑,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2、城市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历史基础、产业特点以及地理环境有关。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城市形态可以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形态。
(2)分散式城市形态
分散式的城市形态最主要的是组团状。所谓组团状,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或铁路站场、大片森林等不可建设的用地分隔。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组团状、星座状和城镇状等形态。
3、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1)要立足于城市全局,讲求效益,符合国家、区域和城市自身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要求。
(2)在充分发挥城市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城市总体布局力争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3)抓住规划期内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矛盾,作为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构思切入点,促成各组成要素的有序布局。
(4)规划结构清晰,城市各主要用地功能明确,各用地相互协调,同时有安全便捷的交通联系。
(5)具备长远战略,具有科学预见性,并力求近远结合,科学合理,方向明确,留有余地。
(6)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有利于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景观,有利于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
(7)重视对城市总体艺术布局的构思,充分利用好城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处理好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塑造好适应于本市性质和规模的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
三、城市各专项规划(略)
四、城市详细规划
(一)城市详细规划概述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具体安排城市土地使用和空间组织,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及设施作出具体的安排和布局。城市详细规划一般又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1、控制性详细规划
(1)基本概念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是确定城市土地使用的具体空间组织、功能分类、兼容范围及开发强度,对城市新旧区的开发与再开发活动实施引导,防止单个开发建设活动对城市整体产生不良影响。它既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指导性条件,又是城市规划管理、土地开发的重要技术依据。
(2)具体控制内容
⑴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范围的控制。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
⑵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一是最小地块规模的控制,以保证适当的开发规模和配套水平;二是建筑控制,主要制定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后退红线等指标;三是人口控制,对居住区的居住人口或住宅套数进行规定;四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控制。
⑶道路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及其设施的控制。
⑷工程管线及其设施的控制。
⑸城市特与环境景观的控制。
⑹经济估算。
(3)主要控制指标
⑴地块划分。
渗透压力⑵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范围。
⑶土地使用强度,主要有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或规模、开发空间或旷地、院落间距、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等。
⑷道路及其设施。
⑸城市环境景观及界面。
2、修建性详细规划
(1)基本概念
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主要是对城市近期建设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
、公用事业设施、园林绿地和其它公共设施做出具体布置,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和艺术处理要求,确定各项建设用地的控制性坐标和标高,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编制内容
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的核心是空间环境形象设计,包括整体构思、环境景观和细部构造与小品设计等,具体如下:
⑴通过分析建设条件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对用地功能加以空间组织和分区。
酒店营销太污⑵建筑的空间布局与景观环境设计。
⑶绿地和公共活动场地系统的规划设计。
⑷交通、道路和停车场系统的规划设计。
⑸市民活动的组织。
⑹环境指标的规定。
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估算拆迁量、估算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二)城市住宅区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是人类集中生活居住地域,是一种现代的人居环境形式。在一座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0%-50%。住宅区是城市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落等。住宅区的组成不仅仅是住宅和与其相关的道路、绿地,还包括与该住宅区居民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场地和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区空间范围内,也可能位于该住宅区空间范围之外。
(三)城市广场
1、城市广场的分类
按广场的性质可分为五类:(1)市政广场;(2)纪念性广场;(3)交通广场;(4)商业广场;(5)休息及娱乐广场。
按广场的平面组合可分为:(1)正方形广场;(2)长方形广场;(3)梯形广场;(4)圆形广场;(5)椭圆形广场;(6)自由形广场等。
按广场的剖面形式可分为:(1)下沉式立体型广场;(2)上升式立体型广场。
2、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趋势
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趋势是:多功能复合,空间多层次,对地方特、历史文脉的继承,注重广场的文化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