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4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一)

阅读: 评论:0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大纲要求:
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的发展
5、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6、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7、熟悉我国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8、了解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趋势
9、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10、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命题规律:
1、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理论的特点及其代表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点。何云昌 抱柱之信
2、现代城市发展理论有那几种,各自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要注意区分。
3、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城市空间组织理论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各个理论的思想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这是常考的命题素材。
4、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有哪几个,各方法论的内容及原则也可以作为一个命题来考核。
新自由主义5、在《雅典宪章》及《马丘比丘宪章》中有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思想的特点,是个必考的内容。
6、在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城市的规划特点是个经常考核的内容。
7、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规划思想各有其特点,注意以此为题材出题。
内容精讲:
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1、古典时期的社会与城市
(1)古希腊时期
社会和政治背景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
特点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典型代表米利都城,雅典。
(2)古罗马时期
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城市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
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成果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其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典型城市古罗马城
2、中世纪的社会与城市
社会和政治背景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在教堂周边形成了一些市场,并从属于教会的管理,进而逐步形成为城市。在教会控制的城市之外的大量农村地区,一些封建领主建设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围绕这些城堡也形成了一些城市。
城市格局特点城市基本上多为自发生长,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同时,由于城市因公共活动的需要而形成,城市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从而形成了城市中围绕着公共广场组织各类城市设施以及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结构,构成了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独特魅力。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兴起,一
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这时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
典型城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3、文艺复兴的社会与城市
社会和政治背景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新生的城市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在有的城市中占了统治性的地位。艺术、技术和科学都得到飞速发展。
城市格局特点由于新的生产及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城市进行了局部地区的改建。这些改建主要是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建设了一系列具有典型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公共建筑。
典型代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4、绝对君权时期的社会与城市
社会和政治背景17世纪开始,新生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提供保护,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城市格局
特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这些城市的改建、扩建的规模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典型代表在这些城市改建中,法国巴黎的影响最大。在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轴线放射的街道(如爱丽舍田园大道)、宏伟壮丽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
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是那个时期的典范。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历史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居住模式,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人口快速扩张,居住条件不断恶化,引起了各阶层人士的关注。
在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这些讨论在很多方面是过去对城市发展讨论的延续,同时又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向,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思想上和制度上都进行了充分准备。
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
(1)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概念:源自莫尔“乌托邦”概念,是通过对理想的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架构,提出了理想的社区和城市模式。
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他们不仅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同时还通过一些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欧文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协和村”方案。博立叶1829年提出以“法朗吉”为单位建设由1500-2000人组成的社区,以社会大生产代替家庭小生产。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Guise的工厂相邻处按照傅里叶的设想进行了实践。。
(2)法律实践——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英国针对工人的卫生和住房情况,设立的系列法规:
①1842年提出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
②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该法规定了地方当局对污水排放、垃圾堆积、供水、道路等方面应付的责任;
③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
④1890年《工人住房法》;
高要市第二中学⑤1890年英国成立的伦敦郡委员会依法兴建工人住房;
⑥1909年英国《住房、城镇规划等法》的通过,标志着现代城市规划的确立。
(3)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巴黎针对城市的给排水设施,环境卫生,公园和墓地等进行了全面的城市改建工作。巴黎改建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城市改建的样板。
(4)技术基础——城市美化
城市美化源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统,欧美等国家为美化城市景观和城空间进行的实践活动。
实践:
①英国公园运动。
②奥姆斯特德所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
③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该活动的主将伯汉姆于1909年完成的芝加哥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
(5)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资本家为了解决在其工厂中工作的工人居住问题、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而由资本家出资建设、管理的小型城镇。
实践:
凯伯里—所建造的模范城镇Bournville(伯明翰)
莱佛—在利物浦附近所建的城镇
美国的普尔曼1881年在芝加哥南部所建的城镇最为典型。
(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理论提
在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模式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田园城市布局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田园城
市实践
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第一座田园城市。
2、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通过他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
柯布西埃的两个方案“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体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1)“明天城市”规划方案——1922年发表
“明天城市”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书中提出了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的规划方案。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在该项规划中,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2)“光辉城市”规划方案——1931年发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是他思想集中体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采用大量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设一个地铁和人车分离的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小结: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主要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体现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而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关心建筑和工程,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两种思想界定了城市空间发展的两种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3、现代城市规划早期的其他的理论
(1)线形城市理论
提出者索里亚·玛塔——西班牙工程师,于1882年提出
最主要原则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即运输经济,耗时最少。
城市结构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意志亡灵
实践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规划实践中得到运用;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年)轴向延伸等都是线形城市模式的发展。
(2)工业城市
提出者戈涅——法国建筑师,于20世纪初提出。1904年在巴黎展出了这一方案的详细内容。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阐述他的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
目的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基本思路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意义对于解决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而带来的种种弊病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独立性,

本文发布于:2023-08-16 04:0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54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发展   社会   城市规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