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学网
南充市耕地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作者:任光前 黄琳琳 曹凡 刘守江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17期 摘 要:选取南充市1949-2013年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地区GDP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变化状态,结果表明,南充市耕地面积基本呈持续下降的态势,而人口数量与GDP则持续走高,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出耕地面积变化分别与人口数量、GDP、人均四边形测试题GDP的相关拟合度r2>0.9,验证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是耕地面积减少的重要驱动因子。 关键词:耕地面积;人口;经济发展;南充市
网络炒汇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芦潮港 1007-7731(2015)17-19-02
南充市位于川中北(四川盆地中北部)、川东北(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长江流域),辖3区1市5县、人口759.64万,幅员面积1.25万km2caco3,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南充市可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地貌单元。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日照时数在1 200~1 500h,年降雨量1 100mm,适于作物生长。
1 南充耕地面积变化总体分析
通过对1949-2013年南充市耕地面积数量变化作图,得图1,由图1可知,南充耕地面积由1953年的最高值44.2万hm2持续下降到2004年的最低值29.6万hm2;南充耕地面积变化呈现出3个明显的阶段特征:1949-1953年为耕地面积增长阶段,1954-2003年为耕地面积持续走低阶段,2004-2013年为耕地面积维持在30万hm2左右的稳定状态。
人均耕地面积与常用耕地面积息息相关[1-3],人均耕地面积不同于常用耕地面积变化呈现4个阶段特征:1949-1958年为人均耕地面积下降阶段,1959-1961年为人均耕地面积下降阶段,1962-2008年为持续下降阶段,2004-2013年(2007、2008年除外)为稳定阶段(图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