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范本模板】

阅读: 评论:0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 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 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至少9次。
  2、 中间精密度: 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用百分数、ppm或ppb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七、范围: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八、耐用性:指在一定的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情况下,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3.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意见3:是否对所设定的浓度范围作出要求,如:该方法用于药品的含量测定,回收率试验的样品浓度应设定于含量100%的±20%之间;用于溶出(释放)曲线考察时,回收率试验的样品浓度应设定于全曲线范围的上、中、下部位。)
二、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咪唑啉
  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1.重复性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溶液,进行测定。或100%的浓度水平,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
  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
  3.重现性
  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例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方块电阻  4.数据要求
  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可信限。
三、专属性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1.鉴别反应
  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测成分的样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负反应(不呈正反应?)。
2.含量测定和杂质测定
  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诸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同好家园
  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试样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或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对于杂质测定也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能否得到分离。
  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含量测定方法应比对二法的结果,杂质检查应比对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四、检测限
  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药品的鉴别试验和杂质检查方法,均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常用的方法如下。
  1.非仪器分析目视法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2.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声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3.数据要求
  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限结果。
五、定量限
  定量限系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方法的定量限。
  常用信噪比法确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定量限.
六、线性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样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份供试样品。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意见4:“线性"、“范围”中,如测定方法用于溶出(释放)曲线考察时,是否规定样品浓度的范围应涵盖整条曲线。)
七、范围
  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根据剂型特点,如气雾剂、喷雾剂,范围可适当放宽;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20%,如规定了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杂质测定,研究时,范围应根据初步实测,拟订为规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查同时进行,用百分归一化法,则线性范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
八、耐用性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把方法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如果测试条件要求苛刻,则应在方法中写明。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测溶液的稳定性,样品的提取次数、时间等.液相谱法中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谱柱,柱温,流速等。气相谱法变动因素有: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谱柱、固定相,不同类型的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
  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通过设计的系统适用性试验,以确保方法有效。
附表   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
      项目        鉴别        杂质测定        含量测定及溶出量测定
      内容                定量        限度
      准确度        -        +        -        +
      精密度        -        -        -        +
      重复性        -        +        -        +
      中间精密度-        +①        -        +①
      专属性②        +        +        +        +
      检测限        -        -③        +        -
      定量限        -        +        -        -
      线性        -        +        -        +
      范围        -        +        -        +
      耐用性        +        +        +        +
      ①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验证中间精密度。
      ②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③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度验证。
1.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做加样回收测定,即于已知被测成分含量的供试品中再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已知纯度的被测成分对照品,依法测定。用实测值与供试品中含被测成分量之差,除以加入对照品量计算回收率.
回收率%=
式中:A为供试品所含被测成分量;
B为加入对照品量;
plmn
C为实测值。
在加样回收试验中,应注意对照品的加入量与供试品中被测成分含有量之和必须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之内;应注意加入对照品的时间(供试品预处理前);对照品的加入量要适当,过小则引起较大的相对误差,过大则干扰成分相对减少,真实性差。
2。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6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一般中间浓度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含量之比控制在1:1左右.应报告供试品取样量、供试品中含有量、对照品加入量、测定结果和回收率(%)计算值,以及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或可信限。
(二) 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应考察方法的精密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
性。
1。重复性
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在较短的间隔时间内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的供试品,用6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
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老师的味道
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等。
3.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例如,建立兽药典分析方法时应通过不同实验室的复核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复核检验的目的、过程、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4.数据要求
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三)专属性
1.意义与要求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药材、饮片、药材提取物或制剂中被测成分的特性。鉴别、限量检查、含量测定等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其他方法予以补充。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2.鉴别试验
鉴别应能与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区分。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均不得干扰测定。显微鉴别、谱及光谱鉴别等应附相应的代表性图像或图谱.
3.含量测定和限量检查
以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除去含待测成分药材或不含待测成分的模拟复方)试验说明方法的专属性。谱法和其他分析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并标明主成分在图中的位置,以空白对照(除去含待测成分药材或不含待测成分的模拟复方)试验说明方法的专属性。谱法中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对谱峰进行定性检查.
(四)检测限
检测限系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确定检测限常用的方法如下。
1.直观法
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供试品进行分析,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可用于非仪器分析方法,也可用于仪器分析方法.
2.信噪比法
仅适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浓度供试品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02:15: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03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测定   结果   进行   方法   杂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