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测定中的误差

阅读: 评论:0

定量分析测定中的误差

第一章 定量分析测定中的误差
本章教学目的
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及标准偏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明确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两者间的关系。
2、掌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
3、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确度和精密度表示方法;误差来源;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教学目的
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及标准偏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明
确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两者间的关系。
2、掌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
教学重点: 误差、偏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误差来源
实验引题:
1、每位同学测自己20秒的脉搏,测6次,记录每次脉动次数。
2、投影屏开启4~5次,记录每次所需时间。
设问:
1、同一块表测得的脉动次数或开启时间相同吗?
2、不同的表(定时)测得的脉动次数或开启时间相同吗?
引入内容:
在定量分析中,由于受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析工主观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测得的结果不可能和真实含量完全一致;即使是技术很熟练的分析工,用最完善的分析方法和最精密的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这说明客观上存在着难于避免的误差。
一、真实值、平均值与中位值
1.真实值(xT
物质中各组分的真实数值,称为该量的真实值。显然,它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真实值是末知的,但下列情况可认为其真实值是已知的。
(1)理论真实值  如某种化合物的理论组成等。
(2)相对真实值  认定精度高一个数量级的测定值作为低一级测量值的真实值,这种真实
值是相对比较而言的。如分析实验室中标准试样及管理试样中组分的含量等。
2.平均值
(1) 算术平均值()  几次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
      (1-1)
(2) 总体平均值()  表示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特征值。
                              (1-2)
3.中位值()
中位数是将一组平行测量数据xi)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若n为奇数,中位值就是位于中间的数,若n为偶数则是中间两数的平均值。对测定次数少的测定,中位数比平均值更为合理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
二、准确度与误差
准确度: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的大小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常用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误差的表示方法
(1)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差。即
                (1-3)
(2)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即
          (1-4)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负之分。误差为正,表示分析结果偏高;误差为负,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例题1-1:用分析天平称得某试样A的质量为1.2037g,该试样的真实质量为1.2036;若用同
一台天平称试样B的质量为0.1204g,其真实质量为0.1203g。计算两试样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试样A和B的绝对误差为:
试样A和B的相对误差为:
得出结论:绝对误差相同,但相对误差不同。
被测物质的质量较大,相对误差较小。因此,在天平的精度保持不变时,适当增大取样量,可以减小称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2.误差的应用
(1) 判断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测定结果的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2)绝对误差通常用于说明一些分析仪器测量的准确度。
昆山包桥小学惠州空气质量
常用仪器
绝对误差
称量误差或读数误差
分析天平
±0.0001 g
±0.0002 g
托盘天平
±0. 1 g
±0. 2 g
常量滴定管
±0.01 mL
±0.02 mL
25 mL量筒
±0. 1 mL黑衣人3 3d
±0.2 mL
  (3) 通过绝对误差,可以对测定值进行校正。
校正值 = -绝对值误差 = 真实值 - 测定值
真实值≈ 测定值 十 校正值
校正后的测定值更接近于真实值,但并不是真实值,因为校正值本身也有误差。当系统误差较小时,可用测定平均值代替真实值。实际工作中,标准物质可作为"相对真实值。来校正仪器和评价分析方法。
三、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多次重复测定(平行测定)结果彼此相符合的程度。
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表示。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表示测定数据的分散程度越小。在实际工作中,常用重复性和再现性表示不同情况下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精密度有下列表示方法。
1.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是指单次测定值(T)与平均值()之差;相对偏差是指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绝对偏差                                (1-5)
相对误差                              (1-6)
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有正负之分,它们都是表示单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2.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
在平行测定中,各次测定的偏差有正有负,也可能为零。因此,为了衡量一组数据的精密度,通常用平均偏差表示。
平均偏差():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1-7)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
                  (1-8)
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小,说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高。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由于取了绝对值因而都是正值,平均偏差有与测量值相同的单位。
3.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王庆爽简历
标准偏差是指单次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在数理统计中,常用标准偏差来衡量数据的精密度。
有限次测量的标准偏差用s表示。
          (1-9)
相对标准偏差:                          (1-10)
例1-2  有甲乙两组测定数据如下:
甲组:10.39.89.610.210.110.410.09.710.29.7
乙组:10.010.19.310.29.99.810.59.810.39.9
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解:由测定数据可得
       
         
当用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时,两组数据的d相同,但乙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差较大,两者的区别未能反映出来;当用标准偏差表示精密度时,由于s中二s乙,所以甲组比乙组数据的精密度好,数据分散程度小。
可见,当两组测定数据的平均偏差相同时,用平均偏差不能比较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但标准偏差却能解决问题。用标准偏差表示精密度比用平均偏差好,这是因为将单次测定结果的偏差经平方后,能将较大偏差对精密度的影响反映出来,可以更清楚地说明测定值的分散程度。
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为正值,标准偏差有与测定值相同的单位。
总结:在一般分析中,通常多采用平均偏差来表示测量的精密度。而对于一种分析方法所
能达到的精密度的考察,一批分析结果的分散程度的判断以及其它许多分析数据的处理等,最好采用相对标准偏差等理论和方法。用标准偏差表示精密度,可将单项测量的较大偏差和测量次数对精密度的影响反映出来。
1-3  测定某铁矿中铁的质量分数。分析人员平行测定5次,数据如下:48.42%奈多罗米钠48.40%48.43%48.39%48.44%。计算:(1)算术平均值;(2)平均偏差;(3)相对平均偏差;(4)标准偏差;(5)相对标准偏差。
解:
算术平均值: 
平均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
4.极差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R表示。网闸
一般分析工作中平行测定次数不多,常采用极差来说明偏差的范围。极差表示方法简单,不足之处是不能利用全部测量数据。
5.允许差
允许差又叫公差。一般分析工作中,只做两次平行测定,允许差是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也就是平行测定结果精密度的界限值。
若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大于允许差,则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若差值超出允许差,称为“超差”,此测定结果无效,必须重新取样测定。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02:15: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360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测定   结果   精密度   分析   表示   数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