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阅读: 评论:0

036学校治理┆基层党建
网络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杨和文1 赵文瑞2
(1.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网络成为意识形态的新战场。如何正向引导网络使用和发展,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我国网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活跃度很高,但是又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思想较为理想化,意识形态转化难度低,因此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1-0036-02   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1.017
网络的发展使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
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问题。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由于大学生比较单纯并且缺乏社会经验和辨识力,在网络信息快速传播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剧烈变化。因此,做好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对维护我国国家社会稳定以及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详细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情况,我们利用网络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5份,基anchorfree
于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网络大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情况分析(一)大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
独眼 喙鼻意识形态一般指人对于事物的观念和思想,会主导个体的思维理念和行为举止。意识形态在哲学上是个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会改变社会结构,是改造社会的强驱动力。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仅有18.4%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意识形态的概念,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问题是有直观想法的,但是对其并不是很重视。网络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维护我国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必要举措。但是,作为祖国未来栋梁和中坚力量的我国大学生,其中大多数对意识形态问题没有明确的认知。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维护我国
的意识形态安全。
(二)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表现情况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2019年8月30日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这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除去年事已高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人、残疾人以及年幼儿童外,可以认为我国大多数众都是网民,而大学生更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基于此,我们也做了详细的
调查,就结果来看,52%的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非常重要,只有3.2%的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是形式,没有什么用处。大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的不重视,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漏洞,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思想武器的武装,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非常容易被敌对势力煽风点火,这将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隐患。
大学生擅长以互联网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意见与态度,而且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逐渐混杂化,如果缺乏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监督将会导致不良信息的蔓延,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形成误导。据我们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基本不关心,而有48%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56.8%的大学生会选择和身边人面对面讨论,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度很高,并且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一旦不良信息被广泛传播给大学生,他们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三)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导致的社会问题
2019年7月,香港修例风波引发了大量的暴力抗议活动,暴力示威者打砸店铺、街道纵火、破坏交通设施、阻碍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正常运行,大量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然而这些暴力分子和国家分裂分子不乏香港各高校的大学生,让国内社会各界发出疑问:香港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实际上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了,香港的网络媒体发达,不乏各大西方“基金”的支持,网络舆论早已被敌对势力渗透。在暴力示威活动中,他们对令人发指的暴行视而不见,对遭受人身侵害的无辜伤者置若罔闻,却大声赞美“勇敢的抗议者”,让人看清楚什么叫“选择性失明”。反修例风波以来,西方一些政要和媒体公然为暴行张目、为犯罪喝彩,声称激进示威者的行为“激励了全世界”,表现出了“不应该被忽略的勇气”。这些网络媒体在暴力活动中都扮演了极不光彩
037基层党建┆学校治理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的角,蒙蔽和误导了一部分大学生参与非法暴力活动,并
且为大学生灌输反党反国家的思想,扭曲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对此我们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32.8%的学生非常愿意就自己的思想以及社会价值倾向付出实际行动,57.6%的学生比较愿意为自己的思想以及社会价值倾向付出实际行动,仅有0.8%的学生非常不愿意为自己的思想以及社会价值倾向付出实际行动。由此可见,大学生中大部分愿意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对社会进行行为反馈,更愿意来改变社会。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被敌对势力影响或者扭曲,他们有较大的可能基于这样扭曲的意识形态而有所行动,这将会导致社会动荡,以及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伤害。
同时,由于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讨论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意愿更大,且网络平台的言论更容易发酵、传播,也更容易对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比如2020年6月,某高校学生就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不符合我国价值观的言论,对国人施以侮辱性的称呼,美化法西斯主义帝国侵略者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国民的屠杀行为,因此被学校开除,这样扭曲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如果大学生没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对社会治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强
国,也不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的实现。二、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议(一)立足高校,以教育为本
丙烯酸酯共聚物高校是专门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组织,而我国的高校主要是由党领导、政府参与建设和主管的,因此保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文化安全和价值统一是高校的职责之一,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观念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将意识形态的塑造融入日常教学,把握好课堂内外的机会,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让学生自主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的主流发展情况等等,培
养学生对自身意识形态的理性认识。
(二)立足监管,以法为力
目前,我国对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方面还有较大的空缺,并且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难免发生冲突和矛盾。在面对一些突发性、罕见的网络事件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统一参考,同时立法不严、违法未究
也是导致网络乱象的根源之一。网络治理全靠政府部门的力量不足以对庞大的信息流进行快速、高效、即时的处理,因此还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对企业以及个人增加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才可以从根源隔绝有害、违法的信息。(三)立足社会,以众为根
虽然意识形态属于个人思想范畴,但是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观念。社会环境会给个体的意识形态施加影响,如果社会环境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使存有不同观念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被有所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环境下的个体也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因此保证社会意识形态大方向是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力保障。社会应当自发参与网络社区建设,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也理应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力军,同时众也是党的立党之基。以众为根,才能从根源上治理好网络社区,有效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意识形态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当下,放眼于未来,对年轻体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当在意识形态方面下足功夫。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的引导将会使党、国家、社会受益;相反,稍有不慎,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就会产生巨大伤害。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同时也是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需要各方力量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我国
网民规模达8.54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61.2%[J].网络传播,2019(09):81-85.
[2]邴毳英,相军,徐圣杰,等.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分
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98.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3]马昌,董晓伟.透过暴行我们看到了什么[N].人民日报,
toplux
2019-08-15(01).
[4]秦华,闫妍.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
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关于大学生的舆论观和信息处理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201025605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和文(1968—),男,汉族,江西抚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3-07-12 20:58: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208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学生   社会   网络   思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