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职能习题

阅读: 评论:0

激励职能习题
一、选择题
1、(    )主张对激励进行针对性的刺激,只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突出激励的内容和过程。
A、激励的强化理论    B、激励的过程理论      C、期望理论
  2、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3、下列不属于激励的过程理论的是(    )。
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期望理论    D、公平理论
  4、提出期望理论的是(    )。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5、提出公平理论的是(    )。
A、马斯洛    B、卢因瓷路      C、弗鲁姆    D、亚当斯
  6、某公司对其员工的工作条件进行了改善,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员工的(菊粉酶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7、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C、存在着负效价,因引起领导者注意    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8、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识别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联系,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三种联系的是(    )。
A、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B、奖励与个人目标的联系
C、努力与个人目标的联系        D、绩效与奖励的联系
  9、根据双因素理论,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激励因素。
A、成就    B、地位      C、责任      D、承认
  10、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
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
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11、为了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一项工作最好授予(    )。
A、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B、能力远远低于要求的人
C、能力略高于任务要求的人      D、能力略低于任务要求的人
  12、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决定于(    )。
A、需求层次  B、激励程度    C、精神状态    D、主导需求
  13A硫氰酸钠B两人都是同一个企业的职工,两人横向比较结果是Qa/Ia﹤Qb/Ib,则B可能的表现是(    )。
A、要求增加报酬    B、自动减少投入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C、离职 D、没有任何改变
  14、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为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15、企业中,常常见到员工之间在贡献和报酬上会相互参照攀比,你认为员工最可能将哪一类人作为自己的攀比对象(    )。
A、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B、员工们的顶头上司
C、企业中其他部门的领导    D、与自己处于相近层次的人
  16、关于激励的对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对象是人          B、正确认识激励的对象,有助于体现领导的管理学职能
C、激励的对象不受影响    D、通过认识激励的对象,可以明白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础
  17、敢于激励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哥白尼革命
A、未得到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B、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C、无激励的行为,是盲目而无意识的行为
D、有激励而无效果的行为,说明激励的机理出现了问题
  18、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    )。
A、效价九鹿教学设计    B、期望值    C、效率    D、持续时间
  19、以下对需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能否发挥管理作用并影响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的前提
B、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C、对员工的激励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领导者对下属的未满足需要的识别
C、下属的行为是一种通过采取行动来满足未实现的需要的过程,而领导者的行为不是
  20、需要层次理论试图回答(    )问题。
A、决定人的行为的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些什么内容    B、个人对工作的态度
C、人性的假设        象甲科D、报酬公平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21、处于需要较低层次的是(    )。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22、安全的需要包括两种(    )。
A、现在的安全    B、未来的安全    C、别人的安全    D、生活的安全
  23、需求的层次性是指(    )。
A、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可有多种不同的需要 B、需求相对排列,而不是绝对由低到高排列的
C、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的需求            D、需要的迫切性,需求的层次结构是可变的
  24、在双因素激励理论中,满意的对立面是(    )。
A、不满意          B、没有满意
  25、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属于(    )的需要。
A、成就    B、依附      C、权力    D、尊重
  26、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    )三种联系的判断。
A、努力—绩效    B、努力—奖赏    C、奖赏—个人目标      D、绩效—奖赏
  27、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目标效价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C、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D、效价比期望更重要
  28、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
B、所谓正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
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29、一位父亲为了鼓励小孩用功学习,向小孩提出: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都考试95分以上,就给物质奖励。小孩会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的情况有(    )。
A、平时成绩较好,有可能各门功课都考95分以上    B、奖励的东西是小孩最想要的
C、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                      D、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存在
二、填空题
  1、无论是激励还是动机,都包含三个关键要素:(    )、(    )和(    )。激励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    )。
  2、(    )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    )和(    )。
  4、马斯洛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    )、(    )、(    )、(    )。
  5、双因素理论的研究重点,是(    )。
  6、根据赫兹伯格的理论,(    )和(    ),其中,(    )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7、根据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理论,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有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一是(    );另一种是(    )。
  8、公平理论中,员工选择的与自己进行比较的参照类型有三种:分别是(    )、(    )和(    )。
  9、期望理论的核心是(    )、(    )、(    )。
  10、期望理论的假说是(    )。
  11、期望理论的关键是,正确认识个人目标和判断三种联系,即(    )、(    )、(    )。
  12、根据强化的(    )和(    ),强化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13、常用的主要有四种激励方式:(    )、(    )、(    )以及(    )。
  14、绩效工资实际上是激励的(    )和(    )的逻辑结构。
  15、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和卢克的目标设定理论都有一个共同基础:(    ),(    )。
  16、当目标(    )并具有(    )时,能更有效地激励个体或团队行动。
  17、目标管理理论将目标的(    )、(    )、(    )、(    )作为目标激励的四个组成部分。
  18、根据目标管理理论,绩效目标要根据(    )来设定。
  19、激励计划的一个最明显的优势是企业增强了对熟练员工的(    ),最终有效降低了对这种员工的(    )和(    )。
  20、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    )比较和(    )比较。
  21、激励通常是和(    )连在一起的,主要指人类活动的一种(    )。
  22、激励的对象主要是(    ),或者准确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    )。
  23、激励基础上人的行为可看成是(    )及其(    )的函数。
  24、激励理论一般分为激励的(    )、激励的(    )和激励的(    )。
  25、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    )和(    )。
  26、需要具有(    )、(    )、(    )、(    )的特征。
  27、成就需要论中有三种需要研究较多,即(    )、(    )、(    )。
  28、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    )的函数。
  29、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    )、(    )、(    )、(    )、(    )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并注重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

本文发布于:2023-07-12 19:07: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2076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激励   理论   行为   需要   目标   因素   员工   组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