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展望——王雨辰教授新著《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评介

阅读: 评论:0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展
制氢卢斌典
新书评介
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既是理解国外马克思主
理论旨趣和范式迁移的重要一环,又是反思当下生态问
题和建构中国特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借鉴。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哲学院王雨辰教授躬耕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生态
文明理论多年,他的新著《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研究》
(崇文书局2020年版)从人物、流派和问题等维度深入剖
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得失,从哲学理念、思想史、
研究史和文本等方面展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
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丰富而具体的形象,是推进生态文明理
论研究的又一力作。
(一)宏观把握,微观推进。该书致力于从宏观上把
握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内在逻辑,辨析其基本
立场、核心论题和理论得失,意图摆脱单独介绍某一位或
几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方式,从总体上把握生态
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和问题域。作者总结归纳了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与理论得失,指出生态学马克思主
义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视域,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和生产方式,主张建立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政治哲学。同
时,该书又不乏微观视角。作者从理论内涵、基本特点、
解决方案和观点评析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奥康纳、福斯特、
本·阿格尔、佩珀、莱斯、休斯、科威尔、格伦德曼等人
的思想。作者坚持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统一,有助于我
们充分了解和理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共性与个性。
(二)系统回顾,展望未来。该书系统回顾了西方生
态思潮和生态文明理论发展的相关问题,同时展望超越西
方生态文明理论霸权话语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我
国生态文明理论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开始
主要是评介和借鉴西方的生态思想。通过回顾和反思,作
者认为,我国生态文明研究的出路在于摆脱西方生态思想
的话语霸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立足中国现代
化实践,关注中国生态治理和全球环境治理,建构以人民
为中心、工具论与目的论内在统一的中国特的生态文明
理论。
(三)切中问题,关注现实。该书具有深刻的问题意
识和强烈的现实关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者基于
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关系,从分析社会制度的性质和
倒频
矛盾出发,将环境正义作为基本的价值诉求。作者一方面
批判地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积极成果,另一方面
深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资本逻辑、工业文明的哲学世界
观、现代性价值体系、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生产方式
和人的真实需要等,指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扬弃现代性价值体系和工
业文明的哲学世界观,才能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四)批判反思,对话交流。该书具有较强的批判性
和反思性。作者一方面批判了西方“深绿”和“浅绿”思
潮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来谈环境保护,停留在西方中
心主义和生态本位的立场上的“后现代研究范式”和“现
卢新代研究范式”,主张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另一
方面,作者也批评了学界对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关系的
“全盘否定论”“修补论”等观点,从人类社会历史的纵
向维度和社会结构方面进行剖析,明确生态文明在经济、
政治、文化和社会维度上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是
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针对近来学界对生态文明
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和价值归宿问题存在的争议,作者坚持认为单纯的
工业文明技术生态化不能形成生态文明。较之生态正义关
注非人存在物的权利与固有价值,环境正义关注特定社会
制度下环境善物和恶物分配中弱势体的利益问题,更值
得肯定。
总而言之,该书是王雨辰教授思想的沉淀和智慧的结
晶,是在已有思考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对生态问题研strongwell
究的重要收获,展现了一代学人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精
神风貌。该书语言平实、论证严密、条理清晰、耐人寻
味,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学术著作。
nrm作者简介:卢斌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博士研
究生,湖北武汉,430073。
(责任编辑胡静)
125
2021.4

本文发布于:2023-07-09 00:5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9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理论   研究   问题   马克思主义   作者   哲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