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W CARBON WORLD2021/4节能环保
经验、成果总结及应用思考
孙泽萍,侯峥,李婵媛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分局,云南昆明650501)
【摘要】本文对基层环保部门历时三年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各项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普查成果运用的方向和建议,以便基层环保部门做好普查工作及数据的总结和分析,切实把普查成果利用好、开发好,为加强区域污染源监管、防控区域环境风险、推动辖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参考。 机组乘务员【关键词】污染源普查;基层工作经验;普查成果;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X5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1)04-0057-02
0引言
污染源普查是依法开展的重大国情调查[1],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摸清区域内各类污染源基本信息,全面掌握污染源数量、结构、分布情况,是加强当前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开拓今后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1基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经验
(1)全力部署普查任务,坚持把措施落实到位。①抓统筹建机制。建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工作机制,区普查办统一作战指挥,各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共同参与,制定方案,明确部门职责,细化任务分工,保证普查工作能够及时上传下达、统一协作,全面同步开展;②设专项经费。以全国开展的污染源普查为契机,把普查工作当作县区近些年环保企业业态的自我“体检”专项工作,达到“摸骨知病”的最初目的。同时,提前筹备专项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在经费保障上结合时间节点和清查、入户、核算汇总、档案整编等各阶段工作情况分阶段列支,顺利推动整个普查工作稳步开展;③通渠道配技术。业务手段上增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技术性、科学性,按程序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一套普查第三方服务工作制度,甄别既有企业数据库,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普查的质量及效率。 (2)全面普查核实数据,坚持做到“应查尽查,不重不漏”。在核实国家、省、市下发的工商、统计、质监、电网等名录库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包括区2017全年用电量数据中的工业企业清单、辖区第四次全
国经济普查名录、历年排污许可证发放清单“12369”等信访举报清单等各种名录,全面核查核实数据,坚持做到“应查尽查,不重不漏”。
(3)全心下沉分类指导,坚持做到数据结果真实可靠。分
门别类划定普查范围,多形式同步开展污染源企业数据采集
和系统填报工作。主要采取以普查小区为单位,层层下沉深入
到社区,开展集中填报及企业现场填报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开
展入户调查。对于工艺相对简单、污染物产生不复杂、生产产
品及形式相对单一的企业,安排指导员逐一指导填报,并由社
区普查员到企业现场进行经纬度采集闫。对于大中型及以上企
业、工艺复杂或多样等企业,普查技术骨干逐一下沉至企业现
无水乙腈
场踏勘,收集资料,与企业技术骨干一起填报普查报表。
(4)全力宣传营造氛围,坚持做到基础工作扎实精准。注
重从国家政策层面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宣传解读,重点宣
传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目的意义、普查的时间、技术路线和
调查方法等,引导开展普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社会
各界关心和参与全国第二次全区污染源普查,持续为全区污
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全民生态
环境意识。
(5)全方位审核收集,坚持做到数据档案对应统一。在开
展多轮自审自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省、市反馈的修改意见,
逐一进行核实、修改、完善,严格实行“一源一档”,确保普查报
表各个数据的来源真实、准确、可追溯。同时,全方位开展普查
资料收集,并根据工作进展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档案整编,确保
所有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持续性,为今后利用普查
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6)全面深入挖掘,在总结及数据分析上下功夫。为有效
提升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深入挖掘普查数据,在普查数据孙子兵法论文
汇总和分析上,深入挖掘有力资源信息,邀请行业专家、县区各
职能部门等对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指导性。
57
精炼剂
I节能环保LOW CARBON WORLD2021/4
2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主要成果
(1)摸清了区域内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以及分布状况。通过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本查清了2017年辖区内工业源、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农业源、生活源和移动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管理部门基本掌握了2017年各类源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去向
、污染治理等情况叫
(2)健全了辖区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本次普查形成了统一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反映污染物排放源的基本信息、生产活动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所有核查核算档案都进行专业归档和电子化整理,为今后利用普查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3)培养了队伍。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技术难度高、数据量庞大、时效性强。普查涉及各类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和生产活动水平,基本信息包括:在什么地点,生产什么东西,需要什么原料等;生产活动水平包括:采用什么生产工艺,生产了多少产品,消耗了多少原料,排放了多少污染物,采取了什么样的污染治理手段等。然后再根据基本信息和生产活动水平核算出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弄清楚区域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通过这次普查,让基层环保人员更加清晰掌握辖区污染物产排情况,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巫咸族(4)增强了全民环境意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下简称二污普)共历时三年。在整个普查期间,通过多媒体、多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普查工作中来,特别是结合了辖区这两年对中央环保督查整改工作以及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普查氛围。
3普查成果运用方向与建议
(1)为日常监管提供依据。近年来,随着“放管服”工作的推进、审批制度的改革等,环评审批不再是企业获得其他行政许可的前置条件,各地都存在许多企业在开办前,忽略了建设项目环评手续申报这一环节。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存在相当大的环境隐患,这一部分企业在环保部门没有任何记录,监管难度相当大,通过此次二污普工作已基本将2017年底所有在产的企业记录在案,为日常监管提供依据和线索,最大限度发现监管盲点,降低环境风险。
(2)助力污染防治攻坚。这次普查搞清楚了区域内2017年度污染物在哪排、排什么、排多少、怎么排。目前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成果已经在区域排污许可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双随机数据库建立、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污染防治及其他环境管理上逐步应用覆盖。在充分掌握现阶段污染源底数基础上,强化辖区重点污染治理,科学制定整治方案,由点到面辐射开展问题排查工作,集中整治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为消除各种环境安全隐患提供依据,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波助澜。
(3)为设置总量控制提供参考。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深化总量控制工作,但环保部门对于某污染物的区域排放总量鲜有掌握,使得总量控制工作开展起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二污普一共调查了13种水污染物、10种大气污染物,并且能统计出单个工业企业和区域某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可以将二污普数据的污染总量作为基础,在建设项目审批、区域规划制定过程中作为污染物区域总量控制、个体工业企业总量替代等的参考间。
(4)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根据二污普汇总的数据,通过分析区域的产业分布以及主要的工业企业结构,结合地区发展政策导向,开展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例如,对分散的同类型工业企业进行疏导入园,统一管理;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进行整改,整改后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实行取缔等。
(5)了解污染源的分布和迁移情况。通过定期对各类污染源的现状进行更新,可以多维度了解区域的工业源污染源及特征污染物,并且可以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出未来的动向,为后续区域的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6)深度挖掘数据。在普查数据汇总和分析上,更好地为区域“十四五”等中长期规划、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持续创建等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制定实施污染源管理措施提供保障,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服务。
4结语
污染源普查是依法开展的重大国情调查,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污染源普查有利于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污染源监管,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真正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区域力争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国众多环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三年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各项工作,普查工作获取了大量污染源基础数据,为进一步加强日常
污染源监管、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和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6]。因此,各级生态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不应该以完成普查工作而终点,而应该以普查工作的完成为起点,充分应用普查成果,理清理顺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难点、盲点,在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做好数据的更新和完善,对各自管辖的区域了然于胸,真正把普查成果应用到环境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助力污染防治攻坚。
参考文献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1]张亮,潘伟斌,张纯敏.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普查基层工作方法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10,36(1):48-50,60.
[2]张玮莹.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概况[J].区域治理,2019(22):42—
45.
[3]王向阳,方涓涓,刘芳,等•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层工作方法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2):3-4.
[4]黄聪,张龚丹,马丹丹,等•黄冈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特分析[J].绿科技,2020(4)94-95,98.
[5]赵彦勇,席中军,李怀德,等•关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工作经验总结[J].环境与发展,2019,31(3)237-238,240.
[6]王正武,苗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华东科技(综合),2019(7):485.
收稿日期:2021-02-07
作者简介:孙泽萍(1987—),女,汉族,云南昭通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管理工作。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