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案例研究

阅读: 评论:0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案例研究
1、南京市边缘区——基于居民需求的实践
(1)居民需求的种类与特点
在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居民的需求与设施本体属性相结合明确需求的不同方面,其中,以多样化需求反映设施种类、以品质需求反映服务水平、以便捷性需求体现设施的空间布局与交通环境;另一方面根据需求的居民比例以及迫切程度作进一步分解,明确各类需求的轻重缓急从而指导设施的建设时间,避免刚性缺失与弹性浪费。
(2)基于居民求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
①多样性——制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时间准入门槛,从基本保障向多样性延展
以入住率高低作为标准划分小区的类型用以指导设施的配套时间,不仅能够避免基本服务设施缺失所带来的生活不便,也能够避免设施使用效率低下而带来的浪费。
表格中灰的公共设施宜集中设置,随着小区入住率的提升有利于加强小区的归属感和活力。
按入住率划分的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时间建议
②便捷性——倡导公共交通引导下的低
碳交通模式
不同等级设施的属性、使用频率、服务范
围的不同导致差异化的空间布局。如基层公共
服务设施以居住小区为载体,服务范围小,地
域性强,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使用频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下的居民需求目标
率高,以“均等化”布局为主要原则,属于公
共服务设施的共性及刚性需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在全市以及区域范围内进行综合布局和协调,以“集约化”布局为主要原则。
在交通方面,采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增加区域内部公共交通线路以及跨区域线路,改善公共交通线路少、站点不足、六氯环己烷
乘坐舒适度低的状况,通过改善公共交通环境,提高设施使用的便捷性,为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③服务品质——实施以满足个性需求为最终目标的品质提升策略
针对该片区社区类型的多样化鼓励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模式。在大型居住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大型购物中心的建设模式;在轨道交通枢纽地区尝试通过转型发展调整一定规模的工业用地用以建设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在区域边缘地区借助先期公共交通的完善,促进该区域与大厂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作为一种过渡发展模式。
针对典型社区加强特定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对一些原有的老社区,可利用社区周边的公园或环境较好的地段加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并提供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以解决老龄化加剧所带来的问题。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就医需求,建立社区卫生站、养老院、医院一体化的老年就医模式以方便老年人就医。在大型工业企业集中区,打造适合于青年务工人员,集居住、工作、休闲于一体的功能完善的社区,建设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设施,增加室外活动场所。
依据弹性需求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时序。各街道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差异较大,需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配置:在发展水平较好的街道应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并增加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在区域边缘区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的地区,近期建设的重点是整合、完善原有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健
甘地主义全服务体系,集中突破,消除盲区;最终实现公共服务在地域空间、社会体、服务领域方面的协调发展。
2、江苏省邳州市——城乡生活圈的实践
(1)生活圈划分
根据生活圈的划分原则和邳州市实际情况,采取居民意愿调查的方式,在研究区域内选取市区及各镇区及其村庄为样点,针对城乡居民为了获取公共服务所
愿意付出的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划分邳州市城乡“生活圈”,具体如下:济宁pm2.5
初级生活圈:原则上包括邳州市所有居民点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空间范围;按照生活圈划分的依据,以基层村居民点为中心,出行时间为步行15-45分钟的区域为一个初级生活圈,按平均步行速度2km/h计算,初级生活圈的半径范围为0.5-1.5km,极限出行半径为1.5km;综合考虑各类因素,以基层村庄居民点为中心、半径为800m的空间范围为初级生活圈;
基础生活圈:覆盖邳州市所有居民点,以基层村庄居民点为中心,出行时间为自行车程15-45分钟,按平均自行车车速6km/h计算,则基本生活圈的半径范围大致为1.5-4.5km,极限出行半径为4.5km,考虑邳州市乡村公路路况及地形因素,以基层村庄居民点为中心,半径1.8km的空间范围为基础生活
纳纱圈。
基本生活圈:以基层村庄居民点为中心,出行时间为公共汽车车程15-30分钟的地域范围为一个基本生活圈,按照平均公交车速40km/h计算,则基本生活圈的半径范围大致为10-20km,极限出行半径20km,考虑邳州市乡村公路路况和地形因素,以基层村庄居民点为中心,半径15km的空间范围为基本生活圈。
日常生活圈:考虑到我国现行国家行政体制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依托各级行政单位的财政转移支付,且现状较高等级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集中于城区,这一生活圈层划分应结合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现状,遵守行政区划原则,以邳州市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日常生活圈,覆盖邳州市所有村庄居民点,在这一生活圈中,居民的出行时间大致为乘坐公共汽车20-60分钟。
江苏省邳州市生活圈模型
江苏省邳州市四级生活圈公共设施配置标准
设施分设施项目设施配置内容初级生活圈基础生活基本生活日常生活
注:●表示该项目必须配置;◎表示该项目根据实际门槛人口决定是否配置;○表示该项目不必配置。配置标准综合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 B 5 0 1 8 0 — 9 3 (修改本) 》和青岛、厦门、天津、杭州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以及江苏省有关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文件设置。
(2)配置引导
原则:由于公共服务设施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低一级生活圈层的居民也可以使用更高一级生活圈层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为了使公共服务设施在市域范围统筹配置且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高一级生活圈层内与低一级生活圈层相同的设施项目不再重复配置,并且按照所有公共服务设施中最少门槛服务人口的要求,在人口少于1000人的居民点不适宜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思路:根据以上生活圈体系的划分,运用ARCGIS 分析功能,将邳州市各个等级的生活圈层中重叠的部分去除,并根据各个生活圈层中的人口重心,出各级生活圈层的公共服务中心,再结合邳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镇村布局规划以及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本身所要求的门槛人口数,在各个生活圈层配置与之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引导:要使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兼具人性化与科学化,必须考虑公共服
务需求可获得性的影响,还应该充分考虑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门槛人口数、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效应以及公共服务主管部门管理的便利性等因素来提供相应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邳州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以居民生活行为习惯与意愿作为出发点,在不同等级的公共服务中心配置与之级别相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以初级生活圈为配置单元,在四级公共服务中心主要配置能满足居民学前教育、文化娱乐等简单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基础生活圈为配置单元,在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主要配置能满足居民小学教育、文化娱乐等一般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基本生活圈为配置单元,在二级公共服务中心主要配置满足居民常见病医疗、游憩及初级中学教育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县域为完整的日常生活圈,在县城配置能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以及社会福利等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
3、南京市江宁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
(1)均等化标准
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要求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应同时考虑“城镇范围内的需求和配置标准”以及“乡村村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并同时考虑“乡村与城市的空间距离、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重复利用的可能性以及配置区人口结构构成、未来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原因”,以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全覆盖配置。并强调“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平化,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的人都能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并最终达到全民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高级目标。
根据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配置要求和一般配置四个阶段模式。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
●表示适宜配套布局;◎表示不冲突,可配套布局;○表示冲突,宜分开配置。
奥巴马 复旦>seek benefits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16:2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81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公共服务   设施   配置   需求   生活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