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作者:毛锦茹 杨高峰 李淑敏
来源:《成才之路》2015年第18期
现代货币数量论
摘 要:正确把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对于深入探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依据教育学关于“模式”概念的阐释,从观念、制度、操作三个层次和理念、目标、过程,以及效果四个维度,对人才培养模式所反映的功能性教育活动进行理论剖析,试图说明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完整、准确地理解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课程;方法
方块电阻
中图分类号:C961;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01-03厦门舒洁
应建成
所谓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保守僵化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系列观念、行为倾向和诸多形式化的规范体系的总和。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罗伯特·伯恩鲍姆曾经说过,“教育领域里其
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
实并无模式可言,模式只是这样一种事物:它只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一系列概念的组合,用以帮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理解复杂的事物罢了。”因此,模式应该不同于对本真事物(原型)进行结构意义上模拟的模型,而是渗透人类文化和价值观念、具有明显思维特征和行为倾向的科学概念。它不仅在自身相对静态的要素结构上是区分层次的,而且所反映的相对动态的功能性教育活动也是多维度、阶段性和整体性的,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按照上述理解,人才培养模式大体上可以区分为观念、制度、操作等三个层次,并分别由理念、目标、过程以及效果等四个维度构成。其中,“三个层次”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静态结构;“四个维度”相互衔接、依次转化,则反映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过程。当然,人才培养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其运行模式,无论是静态结构,还是动态过程,都会涉及诸多要素,远远不止这“三个层次”和“四个维度”。这里,笔者试图从理论上说明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期望引起人们的深入探讨和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