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阅读: 评论:0

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外语、身心健康,能在各企事业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人才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领域,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及相关研究的基本能力。
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领域最新的动向和发展趋势;
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韩剧顺英的抉择4.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解决方案;
5.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问题;
6.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沟通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网络虚拟机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科技创新与应用8.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备跨文化管理的基本技能;
9.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制欺实马
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 4 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 学年。
三、学分要求
本专业总学时数是 2256,总学分数为 160,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 38 学分。
四、专业培养模式及特点
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突出管理特、融合经济、法律、社会学、心理学
等方面知识,强调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兼容、理论基础与基本技能并重,使学生毕业后切实能做好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1.课程体系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构成。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组织行为学、薪酬管理与福利、招聘与人才测评、绩效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组织与工作设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2.实践教学环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共占 24 学分,其中专业实习10 周、8 学分,学年论文
4 周、3 学分,毕业论文 6 周6 学分,管理基础实验 2 周、2 学分,人才测评实验 2 周、2学分,人力资源专业实验 2 周、2 学分。
通过实践性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基本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其用于工作实践。本专业目前有 19 个实习基地,分别是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每个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很高,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和环境。同时,实习基地的人力资源经理或总监会定期到学校与学生互动,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从而学以致用,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
3.国际化办学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正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办学路径。目前本专业已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Webster University)进行硕士学位的合作,即本专业学生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可申请到韦伯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韦伯斯特大学将在学分方面减免,学费上给予优惠。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进行“3+1”合作办学项目,未来几年将在此基础上洽谈“2+2”的合作办学模式。
五、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
电化教育研究参见《学生手册》(2020 年版)中“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及“关于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六、课程结构及计划表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4:2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8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资源管理   人力   专业   管理   实践   能够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