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安全建设

阅读: 评论:0

建筑工程事故致因理论
【摘要】为了探索建筑业伤亡事故有效的预防措施,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认识事故发生的原因.目前,对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其研究领域属系统安全科学范畴,涉及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系统的事故过程,分析事故致因和机理,研究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事故发生时的急救措施等。事故致因理论是系统安全科学的基石,也是分析建筑业事故多发原因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生产安全管理;事故致因;事故致因理论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 of Construction works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casua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re very rich, and its research field is a series of systems security science, involving the natural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ese theories apply the system theory and me
华董
thods to study the system accident Process, analysis of the cause and mechanism of the accident, and finally promote the accid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nd the first aid measures when the accident occurred. The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 is the cornerstone of system security science, and it is also the basis for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accident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works;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causes of accident;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y
1. 单因素理论   
单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事故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因素是指人或环境(物)的某种特性,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有:事故倾向性理论、心理动力理论和社会环境理论。
1。1 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研究
    1919年英国的Greenwood和WoodsH。H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工人中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从这种
现象出发,l939年Farmer等人提出事故频发倾向概念。所谓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而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人称为事故频发者,他们的存在被认为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l964年海顿等人进一步证明易出事故的个人事故倾向性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关于事故频发者存在与否的争议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其最大的弱点是过分强调人的个性特征在事故中的影响,无视教育与培训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近年来的许多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事故频发者并不存在,广泛的批评使这一理论受到排斥。
1。2 心理动力理论的研究
    这个理论源于弗洛伊德的个性动力理论,认为工人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刺激所致。其假设是,事故本身是一种无意识的愿望或期望的结果,这种愿望或期望通过事故来象征性地得到满足。要避免事故,就要更改愿望满足的方式,或通过心理分析消除那些破坏性的愿望。这种理论因为无法证实某个特定的机会引起某个特定的事故而被认为是不可行的。
1.3社会环境理论的研究
    这理论在1957年由科尔提出的,又称“目标-灵活性-—机警”理论,即一个人在其工作环境内可设置一个可达到的合理目标,并可具有选择、判断、决定等灵活性,而工作中的机警会避免事故,其基本观点是:一个有益的工作环境能增进安全,认为工人来自社会和环境的压力会分散注意力而导致事故,这种压力包括:工作变更、更换领导、婚姻、死亡、生育、分离、疾病、噪声、照明不良、高温、过冷以及时间紧迫、上下催促等.但科尔没有说明每个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系,也没有给“机警”下一个定义,使其理论价值大打折扣.
2. 事故因果链理论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
事故因果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事故是一连串因素以因果关系依次发生。就如链式反应的结果。该理论可用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及导致伤害地过程,其代表性理论有:Heinrich事故刚果连锁论、Frank Bitd的管理失误连锁论等。
2.1 Heinrich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Heinrich把当时美国工业安全实际经验进行总结、概括,上升为理论,提出了所谓的“工业安全公理”,在1941年出版了《工业事故的预防》一书,首先提出了著名
的事故发生的连锁反应图(图1).Heinrich提出的分析伤亡事故过程的因果链理论(又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伤亡事故是由五个要素按顺序发展的结果。社会环境和传统、人的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事件是导致事故的连锁原因,就像著名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第一张倒下,就会导致第二张、第三张直至第五张骨牌依次倒下,最终导致事故和相应的损失。Heinrich同时还指出,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减少伤害和损失的关键环节在于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发全状态,即抽去第三张骨牌就有可能避免第四和第五张骨牌的倒下。只要消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伤亡事故就不会发生,由此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也就无从谈起。这一理论从产生伊始就被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工作之中,被公认为安全生产的经典理论,对后来的安全生产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施工现场要求每天工作开始前必须认真检查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并且保证施工人员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正是这一原则在建筑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体现。宝安中学附属小学
2012湖南高考语文作文
    他阐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论,事故致因中的人与物的问题,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安全管理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安全工作的基本责任,以及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安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
中德企业
Heinrieh用因果连锁链理论说明事故致因,虽然显得过于简单,且追究遗传因素等原因,反映了对工人的偏见,但其对事故发生因果等关系的描述方法和控制事故的关键在于打断事故因果连锁链中间一环的观点,对于事故调查和预防是很有帮助的。
图1 Heinrich事故发生连锁反应图
2.2 Frank Bird的管理失误理论
    Heinrich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许多人对此理论进行改进研究,其中最
成功的是Frank Bird提出的管理失误连锁理论。此理论不是过分地追求遗传因素,而是强调安全管理是事故连锁反应的最重要因素,是可能引起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尽管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必须认真追究,却不过是其背后原因的征兆,是一种表面现象。他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失误.管理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控制不足,也可以说是对危险源控制不足。
2。3 “4M”理论
  “4M"理论将事故连锁反应理论中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分析,将其归纳为四大因素,即人的因素(Man)、设备的因素(Machine)、作业的因素(Media)和管理的因素(Manage-merit)(表1).
表1 “4M”理论中事故原因的具体内容
真菌恐惧症
人的因素(Man)
①心理原因:忘却、烦恼、无意识行为、危险感觉、省略行为、臆测判断;
②生理原因:疲劳、睡眠不足、身体机能障碍、疾病、年龄增长等;
③职业原因:人际关系、领导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沟通能力等。
设备-物(Machine)
①机械、设备设计上的缺陷;
②机械、设备本省安全性考虑不足;
③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或标准不健全;
④安全防护设备有缺陷;
⑤安全防护设备供给不足
作业
(Media)
①相关作业信息不切实际;
②作业姿势、动作的欠缺;
③作业方法的不切实际;
④不良的作业空间;
⑤不良的作业环境条件
管理(Management)
①管理组织的欠缺;
②安全规程、手册的的的欠缺;
③不良的安全管理计划;
④安全教育与培训的不足;
⑤安全监督与指导不足;
⑥人员配置不够合理;
⑦不良的职业健康管理
    结合Heimich、Frank Bird以及“4M"理论事故链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将事故连锁反应表示为五个前后衔接并有因果关系的不同因素,分别是①“伤害”,即事故带来的各种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导致“伤害"的原因是②“事故"的发生,即人员与危险物体或环境相接触产生,而导致“事故"的原因是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即诱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再向前追溯到诱发事故的深层原因,即由④“人、设备、作业及管理的不良因素"造成;归根到底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5“安全管理存在缺陷”。按照逻辑关系可以将事故连锁反应归纳为“安全管理缺陷”-—(产生)-—“深层次原因”一(引发)一“直接原因”一(导致)“事故”(造成)一“伤害”(图2)。即: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3:3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5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事故   理论   原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