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
1.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前期的创作中心是( A )。
A.法国和英国 B.法国和俄国 C.英国和美国 D.俄国和北欧
2. 以下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中,( D )文学的感伤主义、改良主义彩特别浓。
A.法国 B. 俄国 C. 美国D.英国
3.以追求平等自由、反对种族歧视和蓄奴制为中心主题的作品是(C)。 A.《贵夫人画像》B.《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C《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D.《百万英镑》
4.以下作家中,创作具有“内倾性”的作家是(b)。 A.屠格涅夫B.福楼拜C.欧·亨利D.哈代
5. 以下作品中,以普法战争为故事背景的作品是(b)。
A.《战争与和平》B.《羊脂球》C.《塞瓦斯托波尔故事》D.《琉森》
6.被称为“妇女独立宣言”的作品是(d)。
A.《安娜•卡列尼娜》B.《德伯家的苔丝》C.《莎乐美》D.《玩偶之家》
7.以展现“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为创作目的的作品是(d)。
A.《贵族之家》B.《卢贡-马卡尔家族》C.《戈洛夫略夫一家》D.《奥勃洛摩夫》
8. 银行家纽沁根是( d )的典型。
A.买办资产阶级B.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C.从原始积累向自由竞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 D. 金融资产阶级
9. 被称为“恶之花”的文学人物是(c )。A. 蓓基·夏泼 B. 科罗博奇卡 C. 卡门
10. 司汤达擅长从( b )的角度反映生活。 A.经济 B. 政治C.爱情
11.《罪与罚》通过索尼娅的故事宣扬作者( a )的思想。
A. 用改良主义取代暴力革命
B. 用行动反抗压迫
C. “土壤”(“根基”) 论
12 海尔茂是( c )的形象。
A. 胆小怕事的资产者和不负责任的丈夫
sololiteB. 资产阶级正人君子和专横跋扈的丈夫
C. 自私虚伪的市侩和男权主义者
13. “俄罗斯戏剧之父”是( a ) A. 奥斯特罗夫斯基 B. 果戈理 C. 契诃夫
14. 左拉描述煤矿工人罢工斗争的小说是( b )。A. 《小酒店》 B. 《萌芽》 C. 《玛丽·巴顿》 15. 以创作“复调”小说著称的作家是( b )。
A. 托尔斯泰
B. 陀思妥耶夫斯基
C. 福楼拜
D. 冈察洛夫
16. ( a )的现实主义文学早期反封建,中后期反资本主义。A. 俄国 B. 法国 C. 美国
17.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是( b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18. 《人间喜剧》中的第一部小说是( c ),它标志着作者现实主义创作的开端。
A. 《欧也妮·葛朗台》
B. 《匹克威克外传》
C. 《高老头》
D. 《朱安党人》
19.( c )具有神秘怪诞的艺术风格。
A. 《名利场》
B. 《大雷雨》
C. 《呼啸山庄》
D. 《王子与贫儿》
20. 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是一部( d )的小说。
A. 反映底层妇女的悲苦命运
B. 反映妇女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
C. 反映七月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野心家的追求与失败
D. 反映宪章运动时期的劳资矛盾和工人的反抗斗争
21.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 a )时期形成了“根基”理论。
A. 流放西伯利亚
B. 创作的后期
C. 参与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
D. 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读书
22. 狄更斯具有自传性的小说是( c )。
A. 《远大前程》
B. 《童年》、《少年》、《青年》
C. 《大卫·科波菲尔》
D. 《马丁·伊登》
23. 十九世纪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 a )。
A. 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B. 契诃夫、莫泊桑、梅里美
C. 莫泊桑、梅里美、杰克·伦敦
D. 欧·亨利、托尔斯泰、莫泊桑
24. 写下“北方故事”的作家是( a )。
A. 杰克·伦敦
B. 马克·吐温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C. 比昂逊
D. 安徒生
1. 《简·爱》的主要成就在于( b )。
A. 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
B. 提倡新型的妇女观和爱情婚姻观D. 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
25. 《高老头》中的伏脱冷是( b )的形象。
A、贪婪凶残的贵族
B、不择手段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C、流氓无产者
26 . 19世纪俄国最后一个现实主义大师是( b )。
A. 谢德林 B . 契诃夫 C. 屠格涅夫 D. 果戈理
4. 以歌颂下层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揭露上层人的自私懦弱
为中心主题的作品是( c )。
A.《巴马修道院》B.《呼啸山庄》 C. 《羊脂球》
27. 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末代子孙是( c )。
A. 毕巧林
B. 英沙罗夫
C. 奥勃洛摩夫
28. 《死魂灵》中的索巴凯维奇是( c )的艺术形象。
A. 受过良好教育却无能懒惰的寄生虫地主
B. 无赖恶少地主
C. 集凶恶的农奴主和狡猾的生意人于一体的剥削者
29. 哈克贝利·费恩是( a )的形象。
A. 文明社会的小叛逆者
B. 厌恶读书的顽童
C. 苦难的流浪儿
30. 揭露专制暴政、否定“托尔斯泰主义”的作品是( a )。
A. 《第六病室》B.《一个地主的早晨》C.《琉森》
二、名词解释
1、“小人物”:
“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2、“威塞克斯小说”
哈代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包括了他全部重要作品。其主旨是反映人在现实生活中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冲突。性格与环境的小说都以家乡道赛特郡为背景,反映英国西南部农村生活。道赛特郡古称威塞克斯地区,因此,哈代又把这些小说称为威塞克斯小说
3、“社会问题剧”
指的是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如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讨论又是社会问题剧的一大特点,剧本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问题的对白,所以社会问题剧又叫“讨论剧”。
4. “多余人”
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造了一系列这类形象.
5. “奥勃洛摩夫性格”
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的代名词。•奥勃洛摩夫是冈察洛夫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俄罗斯文坛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他是一个极端懒散、害怕生活发生变动、精神麻木而耽于空想的地主,•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成了一个十足的寄生虫,•就连贵族少女的爱情也无法使他振作,最后在睡梦中死去。
6. “欧·亨利笔法”
所谓“欧亨利笔法”是指:文章的结尾既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是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而令人信服的。由于欧.亨利认为在生活中充满意料不到的事情,所以他的小说大多这样结尾。由于欧.亨利在这方面的尝试尤其出,所以文学界也把这样的结尾方法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让爱自由落体
7. “心灵辩证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将托尔斯泰创作中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概括为“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习惯于从体悟与解剖自己的心灵开始,推己及人地在作品中表现人物的心理。他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他能描绘出一些情感和心理怎样演变为另一
种情感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心灵辨证法”是托尔斯泰对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8. “托尔斯泰主义”
列夫托尔斯泰在基督教影响下提出的一套道德学说。核心是爱的原则,手段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等,以实现全人类的友爱和平等。
稻螟赤眼蜂
9. 废奴文学
废奴文学是在美国黑奴解放运动中兴起、盛行于19世纪50年代的批判蓄奴制度罪恶的文学。以反对美国南方蓄奴制和反映黑人的悲惨生活为主要内容。重要作家有斯托夫人、希尔德烈斯。
10. “复调小说”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餐饮业会计核算在陀氏的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层层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囿于自身,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陀的世界,根本上是属于个人的世界。小说具有对话性。
三、简要回答:
1. 简析娜拉的形象。
娜拉是一个具有叛逆性,勇敢的追求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具有新思潮、善良、活泼、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
2. “卡拉玛佐夫性格“指什么?
"卡拉马佐夫气质"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性格"题材诸多"性格"类型中的一种,它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在文
学中的审美提炼,具有"所多玛的灵魂"、"阴郁的怀疑"、"迷失后的皈依"和"历久弥坚的信仰"等复杂的文化构成.它是俄罗斯深邃的宗教文化与原始自然力和欧洲文明疾患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危机和精神困惑.欲望与毁灭,兄弟间是热情、理想主义,父亲是贪婪,占有,最终都与世格格不入.
3、《名利场》、《红与黑》的标题有什么含义?《名利场》、《德伯家的苔丝》的副标题及其含义是什么?
红与黑的标题有以下几点含义:(1)从小说背景来看,红象征着充满英雄伟绩的拿破仑时代;黑象征着封建教会统治的黑暗的波旁王朝复辟时代。(2)从于连的生活道路看,红象征着军队红的军装;黑象征教士的黑道袍。(3)从作者的构思看,象征着书中两个预言性场面。一是于连到市长家任教师前,曾去教堂做了一次礼拜。
礼拜堂所有十字形窗户全用深红的布料遮盖着,日光通过窗帘透进屋内,他椅子旁泼到地上的圣水也变成了红。而这地方正是几年后于连开打伤市长夫人的现场,圣水被鲜血所代替。这个情节,也暗示了于连悲惨的结局。二是于连到木尔侯爵府上,看到马特尔小全身披黑,她在为祖先——皇后的情人戴孝,他因参加被砍头。皇后将他的头颅要来,亲手埋葬。马特尔很崇拜这对情人,后来她也亲手埋葬了于连的头颅。
“名利场”原为17世纪英国作家班扬的寓言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一个地名,在这里,名利、权位、享乐甚至丈夫、妻子、生命、灵魂等都可以进行买卖交易。萨克雷以此为书名借以讽刺当时英国社会的浮华荒唐。 德伯家的苔丝的副标题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其写的就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向绝望,并终于走向极端的悲剧故事
名利场的副标题是没有英雄的故事暗示着这部小说不以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为主角,连正面人物也很少是一部非英雄小说
4、俄国的“自然派”文学就是自然主义文学吗?
自然主义:是文艺思潮的一种。形成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要求艺术家冷静观察,单纯地记录,以追求作品的绝对客观和准确,并拒绝在作品中分析,评判,还试图用自然科学规律特别是生物学的规律来解释人和人类社会,故往往忽视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艺术概括。
自然派:19世纪4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一个流派,形成于1842至1845年间。最初是反动文人布尔加林对一批师法果戈理的青年作者的贬称,后经别林斯基反复阐述,成为俄罗斯早期现实主义派的别名。
很显然,自然主义是一种思潮,一种比较单纯和不全面的思潮。自然派是一种世界观,即对世界的现
实主义世界观。
商君书锥指因此自然派的文学不一定就是自然主义文学。
5、简析《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长篇小说《死魂灵》这部作品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和没落,同时也为我们刻画了五个不同的典型地主形象。这部小说在人物性格,以及突出人物性格的环境描写上,讽刺艺术匠心独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典型细节讽刺法,作者在作品中并不直接表露对司空见惯的人情世态的看法,而是通过典型的情节和细节来寄托作者的爱憎感情,使读者从客观事物中得到启发,从而寄寓讽刺意义。如作品第四章以诺兹德廖夫赶集、赌钱、喝酒、跳舞、打架闹事、玩马玩狗等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讽刺了诺兹德廖夫流氓恶棍的罪恶行径。《死魂灵》不藉故事情节的离奇而取胜,而是注重在小处上落笔,一针见血刺中要害,通过典型化细节的选取,不仅使作品含义深刻,而且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二.夸张讽刺法,艺术真实并非完全排斥夸张,在真实的基础上合理夸张是讽刺所必要的。《死魂灵》正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大胆的夸张,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例如奇奇科夫与马尼洛夫的两次会面,“马尼洛夫……有一双像糖一般甜蜜的、笑起来总是眯缝着的眼睛,他被奇奇科夫弄得简直神魂颠倒了,他长久的握住奇奇科夫的手……”当奇奇科夫来到客厅门口,马尼洛夫请他先进去,奇奇科夫又不肯,于是两人谦让着在那站了
好几分钟,最后还是“两个朋友侧着身子,互相略微挤了挤,同时走进门去。”作品通过几个夸张的特写镜头将一个游手好闲的寄生虫,一个懒散的、不务实际的、有点欧化的地主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三.矛盾讽刺法,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其不合理性,这是《死灵魂》常用的讽刺手法。作家所刻画的地主形象中,有这么两位:一位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