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辣椒酱、吊白块粉丝、三聚氰胺奶粉和牛奶……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每次都在社会上掀起巨大波澜,也把食品添加剂推上风口浪尖,不少人甚至把食品添加剂和有毒物质画上了等号,一时间谈食品添加剂变。
而事实上,上述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是不良厂家为了牟利,把不能添加在食品中的化工原料添加在食品中,其与国家法律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添加的食品添加剂根本是两回事。但是作为在日常食品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食品添加剂确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食品添加剂,如何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本报为此特意采访了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食品法典专家组成员、上海食品学会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陆佰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顾问陈家华。
活生香
其实,食品添加剂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比如说盐,它可能是最古老的食品添加剂,在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就知道要吃盐。现代科学证明,盐有着补充体力、促进消垃圾车法则
化的作用,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3-5克食盐。再如清明前后常吃的青团,其中添加的草汁,它不仅为糯米改变了颜,也增添了一种特别的风味。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实行着严格的审批制度,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名录中有22大类,1800多中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可以说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比如饮料行业,如果没有添加剂,我们就喝不到各种果汁、果味奶和优酸乳,更没有瓶装的冰红茶、冰绿茶。它为人类创造了很多新的食品和新的食品制作工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能吃进去上百种食品添加剂,绝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如面包中可能添加的有面粉氧化剂、乳化剂、防霉剂、酵母营养剂、酶制剂、营养强化剂、素、香精等,涉及到的化合物最多可达20种。各种零食更是食品添加剂的用武之地。越是保质期长的、口感出的、颜漂亮的,打开包装就能吃的食品,在配料中就越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如薯片可能含有谷氨酸钠、双乙酸钠、柠檬酸、酒石酸、抗结剂、单甘酯、
磷酸酯、β—胡萝卜素等十余种。而松脆的饼干则肯定要加复合膨松剂,还经常使用甜味剂、乳化剂、抗氧化剂、素、香精等。各种蜜饯是甜味剂和防腐剂的聚集地,而一些彩糖果则是各种素和香精扎堆儿的地方。自己做饭的话,半成品菜和调味品中也含有食品添加剂。如鸡精含有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食用香料、素等,复合型汤料、调味酱、调味粉包等含食品添加剂更多。
一些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心理,打出“纯天然”、“不含任何添加剂”、“无防腐剂、素”等宣传广告,并不可信。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我们就吃不上如此种类繁多、风味多样的食品。日益严重的危机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有毒物质,它的合理使用不仅不会危害人类健康,反而会为人们的生活增不少。
背黑锅
而令很多消费者谈食品添加剂变,唯恐避之不及的,其实是苏丹红、三聚氰胺、吊白块等化工原料,它们并非食品添加剂,却“嫁祸”于食品添加剂,让其为此背上“黑锅”。
亚洲食品信息中心曾对包括中国、印尼、泰国等国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认为
日本五节句食品添加剂是最大或是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此,陈家华表示,这种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国相关法律日益完备,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相对于食源性疾病,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要小得多。目前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名单中的食品添加剂,均已经过严格的毒理学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情况下添加是安全的。
不过,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厂家没有按规定使用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或违法添加了非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和超范围使用的问题仍存在。据陈家华介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有的企业违反相关规定,以工业级产品代替食品添加剂,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将工业用的素添加进食品中;二是不按规定超量使用,常见的超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甜味剂等,酱菜、蜜饯等食品深受其害,经常因此检查不合格,一些小企业问题尤为严重。三是同时使用多种同类食品添加剂,这样虽然每种食品添加剂都没有超量,但是人们实际上是多食用了食品添加剂,而这些食品添加剂相互间是否会发生作用,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另外,而市场上假冒伪劣的食品添加剂也令人防不胜防,而相关的标准和检测技术、能力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针对这些问题,卫生部于去年底与其它8部门联合开展了食品添加剂整治活动,在今年两会
上,滥用食品添加剂更是成为热门话题。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对食品添加剂已做出明确规定:本着不用、慎用、少用原则,明确规定只有在技术上确有必要、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才能允许使用;确需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用量;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其它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过犹不及
正常情况下,经过批准的食品添加剂瑞安市博业激光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在规定的使用量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这并不是说它就绝对安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无暇自己开火做饭,长期大量食用精加工食品,可能造成食品添加剂摄入过多,并在体内积累,应值得警惕。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弱,纪录片面条之路更应尽量避免吃加入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而现在除了一些没有加工过的蔬菜、肉类、水产品外,市场上出售的食品中都有食品添加剂的身影,甚至连矿泉水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怎样把好入口关呢?
陈家华告诉记者,首先要多学识别技巧。很多添加了非法添加物的食品在外观、气味、吃
口和手感等方面都会多少有点异常。如用硫磺加工过的银耳、瓜子、金针菜和馒头等看起来特别白,闻起来有硫磺味;用甲醛处理过的海鲜、肉类和豆制品,看起来块头大,颜浅,卖相很好,吃起来特别脆。其次,不要长期单一地食用某一固定食品。这从病理学角度来说,就是不要把自己长期暴露给同一食品。因为如果长期嗜吃一种食品,会造成同某种食品添加剂在体内累积,以致超标,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吃得越杂越好,这样不仅减少危害,摄入的营养也更全面。三,尽量选择加工程序少的食品,平时尽量自己做饭。各种加工过的食品或半成品为了保鲜、美味或者美观,大都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去超市购物首选生鲜区,新鲜的蔬菜和肉类一般是不含添加剂的。
另外,购买食品认准QS标志,对那些颜过于鲜艳、口味过重、香味过浓的食品提高警惕,因为这类食品最容易食品添加剂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