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阅读: 评论: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将于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并将于今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现将与豆制品生产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敬请各豆制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关注。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豆制品中可用食品添加剂
一、所有豆类制品
人非生而知之者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号
INS号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
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
0.05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
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
0.05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
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
0.05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
乳化剂,消泡剂,稳定剂
0.05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硫酸钙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酸度调节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
膨松剂,稳定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铝的残留量≤100mg/kg(干样品,以铝计)
06.004;06.005
522;523
氯化钙
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8.002
509
氯化镁
稳定剂和凝固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8.003
511
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
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10.024
493
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
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10.008
495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
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10.003
491
山梨醇酐叁硬脂酸酯(司盘65)
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10.004
492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
乳化剂
1.6
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10.005
494
谷氨酰胺转氨酶
稳定剂和凝固剂
0.25
18.013
二氧化硅
抗结剂
0.025
复配消泡剂用
山梨糖醇及山梨糖醇液
甜味剂、膨松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
甜味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膨松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丙酸及其钠盐、钙盐
防腐剂
2.5
以丙酸计
17.029;17.006;17.005
280;281;282
二、豆腐类(北豆腐、南豆腐、内酯豆腐、冻豆腐)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号
INS号
可得然胶
稳定剂,凝固剂,增稠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薪草提取物
稳定剂, 凝固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三、豆干类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号
INS号
双乙酸钠
防腐剂
1.0.
17.013
262ⅱ
四、豆干再制品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号
INS号
山梨酸及其钾盐
防腐剂,抗氧化剂,稳定剂
1.0.
以山梨酸计
17.003;17.004
200;202
双乙酸钠
防腐剂
1.0.
17.013
262ⅱ
五、腐竹类(包括腐竹、油皮等)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号
INS号
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钠
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0.2
最大使用量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
六、熟制豆类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号
INS号
亮蓝及其铝淀
吴忠将军简历着剂
0.025
以亮蓝计
08.007
133
柠檬黄及其铝淀
着剂
0.1
以柠檬黄计
08.005
102
日落黄及其铝淀
着剂
0.1
以日落黄计
08.006
110
诱惑红及其铝淀
着剂
0.1
以诱惑红计
08.012
129
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
着剂
0.5
08.009
141ⅱ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
甜味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水分保持剂,膨松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9.005;19.022
965(ⅰ);965(ⅱ)
糖精钠
甜味剂,增味剂
1.0.
以糖精计
19.001
954
环乙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环已基氨基磺酸钙
甜味剂
1.0.
以环乙基氨基磺酸计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乳化剂、增稠剂
2.5
10.010
472e
七、发酵豆制品(04.04.02)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号
INS号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防腐剂
0.3
以脱氢乙酸计
17.009(ⅰ)17.009(ⅱ)
265;266
硫酸亚铁(仅限臭豆腐)
其他
0.15g/L
以FeSO4
00.022
八、腐乳类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号
INS号
红曲米,红曲红
着剂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环乙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环乙基氨基磺酸钙
甜味剂
0.65
以环乙基氨基磺酸计
三氯蔗糖
甜味剂
1.0
19.016
955
九、新型豆制品(大豆蛋白及其膨化食品、大豆素肉等)
添加剂名称
功能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CNS号
INS号
山梨酸及其钾盐
防腐剂,抗氧化剂,稳定剂
1.0
以山梨酸计
17.003;17.004
200;202
糖精钠
甜味剂,增味剂
1.0
以糖精计
19.001
954
豆制品中可用的加工助剂
一、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序号
助剂中文名称
助剂英文名称
1
氨水(包括液氨)
陈书录
ammonia
2
甘油(又名丙三醇)
glycerine(glycerol)
3
丙酮
acetone
科林麦克雷拉力赛04
4
丙烷
propane
5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mono-and diglycerides of fatty acids
6
氮气
nitrogen
7
二氧化硅
silicon dioxide
8
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9
硅藻土
diatomaceous earth
10
过氧化氢
hydrogen peroxide
11
活性炭
activatedcarbon
12
磷脂
phospholipid
13
硫酸钙
calciumsulfate
14
硫酸镁
magnesiumsulfate
15
硫酸钠
sodiumsulfate
16
氯化铵
ammonium chloride
17
氯化钙
calciumchloride
18
氯化钾
potassium chloride
19
柠檬酸
citric acid
20
氢气
hydrogen
21
氢氧化钙
calcium hydroxide
22
氢氧化钾
potassium hydroxide
23
氢氧化钠
sodium hydroxide
24
乳酸
lactic acid
25
硅酸镁
magnesium silicate
26
碳酸钙
calcium carbonate(light,heavy)
27
碳酸钾
potassium carbonate
28
碳酸镁
magnesium carbonate(light,heavy)
29
碳酸钠
sodium carbonate
30
碳酸氢钾
potassium hydrogen carbonate
31
碳酸氢钠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32
纤维素
cellulose
33
盐酸
hydrochloric acid
34
氧化钙
calcium oxide
35
氧化镁
magnesium oxide(heavy,light)
36
乙醇
ethanol
37
冰乙酸(又名冰醋酸)
acetic acid
38
植物活性碳
vegetable carbon(activated)
注:2760-2011中第36项为乙酸,现改为冰乙酸
二、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ess
序号
助剂中文名称
适用范围
功能
1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
发酵工艺、大豆蛋白加工工艺
消泡剂
2
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
豆制品工艺(最大使用量0.3g/kg,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消泡剂、脱模剂
3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又名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又名吐温4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又名吐温6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又名吐温80)
植物蛋白饮料(最大使用量为2.0g/kg)
分散剂、提取溶剂、消泡剂
4
矿物油
豆制品的加工工艺
消泡剂、脱模剂、防粘剂、润滑剂
5
蔗糖脂肪酸酯
制糖工艺、豆制品加工工艺
消泡剂
6
正己烷
提取工艺、大豆蛋白加工工艺
提取溶剂
与2760-2011相比减少如下物质:乳化硅油、聚甘油聚亚油酸酯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添加剂
序号
添加剂名称
CNS号
英文名称
INS号
功能
1
5'-呈味核苷酸二钠(又名呈味核苷酸二钠)
12.004
disodium 5'-ribonucleotide
635
增味剂
2
5'-肌苷酸二钠
12.003
isodium5'-inosinat
631
增味剂
3
5'-鸟苷酸二钠
12.002
isodium5'-guanylat
627
增味剂
4
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
04.004;04.018
D-isoascorbicacid(erythorbicacid),sodiumD-isoascorbate
315,316
抗氧化剂
5
DL-苹果酸钠
01.309
DL-disodium malate
——
酸度调节剂
6
L-苹果酸
01.104
L-malicacid
——
酸度调节剂
7
DL-苹果酸
01.309
DL-malicacid
——
酸度调节剂
8
α-环状糊精
18.011
alpha-cyclodextrin
457
稳定剂、增稠剂
9
γ-环状糊精
18.012
gamma-cyclodextrin
458
稳定剂、增稠剂
10
阿拉伯胶
20.008
arabicgum
414
增稠剂
11
半乳甘露聚糖
00.014
alactomannan
——
其他
12
冰乙酸(又名冰醋酸)
01.107
acetic acid
260
酸度调节剂
13
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
01.112
——
酸度调节剂
14
赤藓糖醇a
19.018
erythritol
——
甜味剂
15
醋酸酯淀粉
20.039
tarchacetate
1420
增稠剂
16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山嵛酸、硬脂酸、月桂酸)
10.006
mono-anddiglycerides of fattyacids
471
乳化剂
17
改性大豆磷脂
10.019
modified soybean phospholipid
——
乳化剂
18
柑橘黄
08.143
orange yellow
——
着剂
19
甘油(又名丙三醇)
15.014
安阳市三官庙小学lycerine(glycerol)
422
水分保持剂、乳化剂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18:27: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40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使用   稳定剂   又名   加工   生产   需要   豆制品   工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