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2019届四川乐山一模)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率领远征军登陆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出逃。议会通过了詹姆士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此举意味着英国( ) A.国王彻底丧失统治权 B.法权至上时代来临
C.责任内阁制正式确立 D.君主制度从此结束
解析:选B 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旧有行政大权,并未彻底丧失统治权,故A项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决议实现政权和平转移,确立王在法下原则,故B项正确;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故C项错误;光荣革命立威廉为国王,说明英国依旧实行君主制度,故D项错误。
2.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
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
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
解析:选A 据材料“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可知,英国确立民主政体受到传统宪政的影响,故A项正确;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巩固了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宪政传统是限制王权,这说明立宪政体阻止了国王专权,故C项错误;政治生活的理性是反对国王和教会,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错误。
3.(2020届安徽“皖南八校”摸底)英国的宪政体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民族国家政府建构问题——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B.议会与国王组成新政府
C.议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D.国王仅保留了形式权力
解析:选C 在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国王的权力就受到了限制,A项中“开始”的说法错误,故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通过题干“现在是‘议会中的国王’,而不再是王朝政府时‘单独的国王’”,可知在英国宪政政体之下国家的主权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即议会在国家政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国王还是有一定行政权的,其权力是逐步被缩小的,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担任第一任首相,国王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统而不治”,故D项错误。
安阳市三官庙小学>他喷他多
4.(2019届河南六市二模)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
| 1624~ 1641年 | 1660~ 1685年 | 1689~ 1713年 | 1714~ 1760年 | 1760~ 1800年 |
年均召开天数 | 42 | 43 | 122 | 皮皮鲁总动员在线阅读100天以上 | 100天以上 |
年均通过法令 | 5 | 15 | 67 | 77 | lg mp3 209 |
| | | | | |
A.社会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
C.议会对内阁制约不断加强
D.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解析:选A 17、18世纪英国议会年均召开天数和年均通过法令呈上升趋势,反映的实质是维护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即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逐渐迈向工业社会,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二者矛盾的激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议会立法情况,与内阁无关,故C项错误;国王在“光荣革命”后虽然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但国王授权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且材料强调的是议会立法,故D项错误。
5.(2019届广东广州一模)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这一做法( )
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B.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
C.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
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解析:选D 题干反映的是下议院与内阁的关系,不是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故A项错误;题干叙述的是下议院有弹劾政府的权力,不是立法权,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下议院与政府的关系,与国王无关,故C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英国下议院的权力有所扩大,这对于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
6.下图是18世纪后期英国铜版画漫画《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的对比》(法国是“战争的诅咒”,英国是“和平的祝福”)。该漫画表明( )
A.英国工业革命进程领先于法国
B.肯定英国政治势力间的“妥协”
C.英国社会生活水平远高于法国
D.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解析:选B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还没有传播到法国,且漫画反映的是政治问题,故A项错误;英国由于光荣革命政局稳定而迎来和平,法国由于法国大革命流血遍野,故B项正确;材料中“法国是‘战争的诅咒’,英国是‘和平的祝福’”反映的不是社会生活水平,故C项错误;漫画并未体现反对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故D项错误。
7.(2019届河北唐山二模)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 )
A.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体现了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D.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解析:选B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D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为了防止议会中的议员和国王之间的联合,限制王权,以实现议会机构的独立,故B项正确;《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故C项错误。
8.沃波尔统治晚期,反对派聚集在王储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周围,盼望有朝一日王位更迭,得到重用,从而形成了“太子帮”。这说明此时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发生变异
B.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C.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D.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
解析:选C 沃波尔统治时期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君主立宪制并未发生变异,故A、B两项错误;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应该在政党问题上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但现在却是形成“太子帮”,这说明政党政治还不够成熟,故C项正确;当时国王仍掌握军政大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9.1714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没有继承人,国会决定将王位传给詹姆士一世的曾孙乔治一世。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 )
A.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
B.责任内阁制十分优越
C.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
D.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
解析:选D 1714年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体制,且材料中讲到王位是和平过渡的,这中间并未体现封建复辟势力,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1714年英国王位的和平过渡,并未体现首相行使行政权的责任内阁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1714年国王王位的和平过渡,不能反映国王已丧失政治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中讲到的是国会(议会)做出决定,将王位传给乔治一世,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之下,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故D项正确。
10.(2020届四川成都摸底)1716年,辉格党人为长期霸占议会,通过“七年法案”,将每届议会延长到七年。但以后国王经常“扯皮”,干扰它的正常执行。从1784年到1832年,共召开十三届议会,平均每届历时三年零七个月。这表明当时英国( )
A.权力之争导致政局不稳
B.君主立宪制度尚待完善
C.议会地位仍处王权之下
D.政党竞争利于王权扩张
解析:选B 材料虽提到权力之争的现象,但并未提到这种现象造成了政局不稳,且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当时英国出现了政局不稳的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辉格党人的做法说明议会的运行还没有制度化,国王的做法说明君主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议会,这表明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尚待完善,故B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地位高于王权的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只提到辉格党人的做法,但并未提及其他党派的措施,因此无法看出政党之间的竞争,且材料中国王“扯皮”的现象也不是因为政党竞争造成的,
故D项错误。
11.(2019届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据布鲁姆菲尔德《非凡的人》的调查报告显示:英国从罗伯特·沃波尔以来的36任首相中,有爵位的大贵族有26人,中产阶级(包括教师、律师、医生、商人)5人,富裕乡绅5人。材料说明此时英国( )
A.《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B.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了
C.封建地主政治势力强大
D.社会上层发挥政治作用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中英国的首相担任情况可知,当时仍是社会的上层担任首相比例较高,这说明社会上层发挥重要的政治作用,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2.(2019届福建福州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
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反映了( )
A.《权利法案》并未实行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
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解析:选B “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可见对君主不能有效制约,故选B项;从材料中“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权利法案于1689年实施”可知,A项错误;“撤换过4个首相”表明国王干预首相的任免,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期行政权仍由以首相为中心的内阁掌控,不是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排除C项;“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仅是一个特例,不能否认内阁制的作用,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9届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的。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滚山虫——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
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