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十五讲

阅读: 评论:0

戏剧艺术 十五讲
一、总纲
1 戏剧发生学原理:以戏剧“发生”研究的理论深度去寻戏剧艺术的真实起源,以“起源”探索的历史眼光与扎实史料,来论证戏剧艺术的发生。(模拟本能《—》观看《—》表演
 2 戏剧的五大要素:剧本 导演 演员 剧场 观众 
3 戏剧本质特征:综合性
 4 戏剧的分类标准(依据):地域性(民族、国家) 时代性 演出媒介(某一种样式占主导) 情节构成方式 题材 从创作主体 追求目的 创作手法 矛盾冲突的性质和人物命运的结局和审美范畴(共九个) 
5 怎样理解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关系:在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从相互碰撞、冲突到渐趋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戏剧家才从戏曲中继承了民族美学和艺术精神,将“舶来品”的话剧逐渐创造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戏剧。对立与融合关系。 
6 比较东方与西方戏剧变化:西方本也是诗、歌、舞合为一体,但后来就发生分化。但中国古典戏剧则基本没有发生过这种分化,最大的一次变化是由“戏曲一元化”到“戏曲—话剧二元化”;中国古注重写意与表现,今注重写实与再现。西方相反。 中央苏区
7 (了解)木偶戏与皮影戏:中国的傀儡戏分为两种,一种为平面傀儡,即皮影戏;另一种为立体傀儡,即木偶戏。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木偶戏: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 
8 革命历史剧:反映20世纪发生的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革命历史的戏(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辛亥革命后》)
 9 什么叫戏剧(无固定答案):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10 什么叫戏剧性(同上):戏剧性,这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戏剧性存在于人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戏剧性来自人的意志冲突,普遍的说法是“没有冲突就没有戏”.(集中性、紧张性、曲折性)/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第一是距离感所带来的公开性与突显性;第二是赋予表情、动作以恰如其分的夸张性;第三是合乎规律的变形性。 
11 悲剧、喜剧、正剧: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内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或滑稽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
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在悲剧与喜剧之后形成的第三种戏剧体裁。正剧中可以有悲剧的因素,也可以有喜剧的因素,但它决非两者相加之和。正剧是一个全新的审美范畴,也是一个全新的戏剧体裁。 
两种发展趋势:第一,从悲喜对立到悲喜融合,再到超越此两极的新体裁的确立。第二,从重悲轻喜到抑悲扬喜。 
12 戏剧的第三品性(符合品行):文学戏剧;剧本要素:情节 性格 言语 思想 
13 情节核:它是情节中的情节,也可以称之为情节之“母”.就是说,它是一系列事件的源头和基础,因了它,才会发生那一幕幕的好戏;细节:情节是由一系列细节组成的。如果把情节比做一根链条,细节就是这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作为组成情节的一个单位,细节在剧中起着渲染冲突、刻画人物、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时候它还能“介绍时代背景,增加生活气息,或者调剂戏剧空气,使得剧本彩更为浓厚”。 
14 戏剧结构:这里所说的结构,又称布局,不是指剧本精神内涵的“深层结构”,而是指剧本
的外部构成,即前面提到的,戏剧情节构成与铺展的方式。简言之,就是一出戏是怎样开头、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 
15 戏剧性格与语言:p126 
16 什么叫动作,内涵,性格化:性格化,就是话如其人,从人物的语言中见出其性格来。所谓动作性,就是指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具有一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张力。内涵指所指的含义。
 17 演员与所扮演的关系应该:表现派——在表演上更重视外形的“肖真”,排斥主体情感的介入;体验派——反对过分理智化、技术化的表演,主张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创造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综合了双方的长处,而又避免了两派的偏失。 
18 程式:这些程式,都是体验生活创造形象的结果,当它再创造时,程式又成为创造形象的手段了。 
19 戏曲四功,五法,舞台特征:唱念做打;手眼身发步;特征——以“乐”为本位的综合性
、艺术表现的写意性、动作,语言,化装与唱腔的程式化、时空自由,结构铺展、舞台与观众的“直线”交流。 
20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 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梅兰芳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21 导演:世界第一个导演——梅宁根公爵(德);中国第一个导演——张彭春,作品,《外侮》1915,《醒》《一念差》等。导演创作——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限制与自由 
22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古希腊悲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这是人类戏剧的童年时期。但是这一段辉煌的戏剧到公元前2世纪末就告结束了。印度梵剧产生很早,但现存的剧本最早是公元1—2世纪的。到公元12世纪,随着梵剧古典文学的衰落,印度梵剧也就消亡了。 
qq空间v8
23 印度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芭蕾舞剧)为中心 舞论、戏剧论,西方以布莱希特体系(西方歌剧)为中心 诗学,中国以梅兰芳体系(中国京剧)为中心 乐论
相对标准偏差 24 看书关于南亚,印度梵剧,日本戏剧,希腊戏剧p334~p348
二、简答
1.什么是悲喜剧?
所谓的悲喜剧不是悲喜两种因素的简单相加,也不是介于悲剧喜剧之间的第三种体彩。悲喜剧基本上仍然是喜剧,是喜剧的同类,一种带有深沉的悲剧感的喜剧,是传统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它有嘲讽,但不似传统幽默喜剧那样明快活泼,而是带上了感伤、晦涩、荒诞的彩。其类型有:抒情悲喜剧、黑幽默悲喜剧、荒诞悲喜剧。
2.戏剧结构?
又称布局,指剧本的外部构成,也就是戏剧情节构成与铺展的方式。
类型有:1. 三段法:开始、中段、结尾。四段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五段法:开端、上升、高潮、下落、结局。
        2. 集聚型:遵循“三一律”,把全部剧情集聚在演出所限制的时空内来表现。南京栖霞区疫情铺展型:时间大幅度的跳跃,地点频频更换,行动保持一致,很少或者基本没有回顾。人像展览型:如《茶馆》冰糖葫芦式:如《陈毅市长》  横断面式结构:如《上海屋檐下》。
3.“突转”与“发现”?
“突转”与“发现”是戏剧中常用的创作技巧。古希腊悲剧家曾广泛使用,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是其中的代表。 “发现”如果指的是对剧中人物相互关系真相的发现,指的是剧中人物对自己厄运的发现,那么它要同时引起剧情的“突转”,就需要在回溯的往事和现在发生的事之间,到因果关系。回溯往事引起“发现”,“突转”同时出现,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4.什么是社会问题剧?
又称“问题剧”,专门揭露、批判社会问题。
19世纪中叶产生于欧洲的一种戏剧类型。开始反驳时风,注重思想内涵,关注社会现实并善于提出问题开了风气之先。其发展:开端(小仲马等在法国开始)——成熟(易卜生在挪威,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鬼》《人民公敌》)——继续发展(萧伯纳在英国以独特的锋芒发展了问题剧。)中国问题剧在20世纪曾高举“易卜生主义“旗帜,但是很快染上“萧伯纳病”并与政治剧合流,失去了现实主义戏剧精神。
5.什么是传奇剧?
一类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并不介意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或思想内涵的凸显。中国戏曲中有《西厢记》、《牡丹亭》等做到了情节、思想的统一,但也有大量剧目偏重于情节的构造而显得苍白与平庸。西方中也有这种剧,起源于法国,流行于英美。没有日常生活和人物心理的具体描写,但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与悬念、引人入胜并带有一定惊险性的情节,人物类型化、公式化,大多结局是坏人得到惩治,好人得以团聚,以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统计与决策
6.“内心视像”?
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狄德罗称之为“理想范本”焦菊隐称之为“心像”,即在角的创造的准备阶段,要求演员反复钻研剧本,把握人物性格,体验情感反应,并为之到适当的外部表现形式,在心目中形成清晰、完整的艺术形象。表演的任务是演员利用自己的形体、声音和情感把这种心像转换成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正弦信号发生器7.“行当”的定义?
“行当”亦称“部”、“脚”“角”,是演员专业技能的分类,是所扮的角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情以及审美特性的分类。各行当的扮演人物的表演也有相应的程式、技巧、手法等以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四种基本形式是生旦净丑。每一个行当里又有更加详细的分工,粗中有细是京剧行当体系的一大特。行当是连接抽象的表演程式和具体戏曲角的一座桥梁,不经过这座桥演员便无法进入到角。
8.正剧的基本特征?
1.正剧是更加生活化的戏剧。所谓生活化,是指正剧所反映的现实在形态上更接近客观事物的原生态,取材于日常生活。
2.正剧是题材来源更加广泛的戏剧。正剧要写一切人、一切事,写悲喜剧之间的生活。它能载各种人,能走一切航道,去发现那非悲非喜亦悲亦喜的严肃而重大的人生问题。
3.正剧是更加个性化的戏剧,亦即更加人化的戏剧。从整体上写人、写人性、写人的个性的复杂性。强调创作要真实、要人物的个性、要“整个的生活”,反对做作,反对“太像戏”。
9.悲剧精神以及其特征?
悲剧精神最核心的一点是对牺牲者的赞颂。悲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

本文发布于:2023-07-07 02:2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12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戏剧   表演   喜剧   情节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