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学习⽅法通⽤15篇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都在努⼒的学习,向⾃⼰的⽬标前进,不过,学习不是死读书,⽽要讲究⽅法的。你知道都有哪些学⽅法吗?以下是⼩编整理的⼩学数学学习⽅法,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学数学学习⽅法1
触类旁通的含义是掌握了某⼀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有些数学问题看起来⽐较陌⽣,但 是可以通过变化或转换,变成我们已经掌握的典型数学题,运⽤已经学过的解题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题:⼀项⼯程,甲队独做需要8⼩时完成,⼄队独做需要12⼩时完成。现在甲队独做若⼲⼩时后,因另有任务由⼄队接着做,合起来共⽤了10个⼩时完成。甲队做了多长时间?
分析与解:这是⼀道⼯程问题,但我们也可以把它转化为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把这项⼯程平均分成24份,那么甲队每⼩时做248=3(份),⼄队每⼩时做2412=2(份)
于是问题转化为:甲、⼄两队先后共⽤10⼩时完成24份⼯程。甲队每⼩时做3份,⼄队每⼩时做2份。甲队做了多长时间?
运⽤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可直接列式:(24-210)(3-2)=4(时),即甲队做了4⼩时。
⼩学数学学习⽅法2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段。因此,培养⾃学能⼒,在⽼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师精⼼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如⾃学例题时,要弄
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学会运⽤已有的知识去独⽴探究新的知识。
⼆、在⽼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法
⼀些学⽣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从下⼿,不知如何应⽤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道题让学⽣解“把⼀个长⽅体的⾼去掉2x厘⽶后成为⼀个正⽅体,他的表⾯积减少了48平⽅厘⽶,这个正⽅体的体积是多少?”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在⽼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形、正⽅形、长⽅体、正⽅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形→正⽅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体→减少⼀部分底⾯是正⽅形的长⽅体→减少部分四个⾯⾯积相等→求⼀个⾯的⾯积→求出长⽅形的长(即正⽅形的⼀个棱长)→正⽅体的体积,经⽼师启发,学⽣分析后,学⽣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解答。有的学⽣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体的底⾯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体的体积为:6×6×6=216(⽴⽅厘⽶)。
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解本题⽤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4)解本题⽤了哪些数学思想、⽅法?(5)解本题最关键的⼀步在那⾥?(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7)本题你能发现⼏种解法?其中哪⼀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吗?把这⼀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解题的⼼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就可以不断提⾼,思维能⼒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师会经常给学⽣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多思多想,这时学⽣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如:修⼀条长2400⽶的⽔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天修完?根据⼯作总量、⼯作效率、⼯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教师启发学⽣,提问:“修完它的20%⽤5天,还剩下(1—20%要⽤多少天修完呢?”学⽣很快想到倍⽐的⽅法列出:(3)5×(1—20%)÷20%=20(天)。如果从“已知⼀个数的⼏分之⼏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法去思考,⼜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启发学⽣,能否⽤⽐例知识解答?学⽣⼜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x天修完)。这样启发学⽣多
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法,拓宽学⽣的解题思路,培养学⽣思维的灵活性。
五、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着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不是⼀个好学⽣。”现代教育的学⽣观要求:“学⽣能独⽴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如学习“⾓的度量”,认识量⾓器时,认真观察量⾓器,问⾃⼰:“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处?”,“只有⼀个刻度会不会⽐两个刻度更⽅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的⼀点呢?”等等,不同的学⽣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在度量形状
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其中⼀条边与量⾓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昂的学习情绪。
六、归纳的思想⽅法
在研究⼀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归纳出⼀般的规律和性
质,这种从特殊到⼀般的思维⽅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次飞跃。如:在教学“三⾓形内⾓和”时,先由直⾓三⾓形、等边三⾓形算出其内⾓和度数,再⽤猜测、操作、验证等⽅法推导⼀般三⾓形的内⾓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形的内⾓和为180度。这就运⽤归纳的思想⽅法。
七、符号化的思想⽅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英国着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便,甚⾄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曲”。现⾏⼩学数学教材⼗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符号化思想在⼩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样令⼈望⽽⽣畏。
⼋、统计的思想⽅法
在⽣产、⽣活和科学研究时,⼈们通常需要有⽬的地调查和分析⼀些问题,就要把收集到的⼀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从⽽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法。例如,求平均数是⼀种理想化的统计⽅法。我们要⽐较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以班级学⽣的平均数作为该班成绩的标志是有⼀定说服⼒的,这是⼀种最常⽤、最简单⽅便的统计⽅法⼩学数学除渗透运⽤了上述各数学思想⽅法外,还渗透运⽤了转化的思想⽅法、假设的思想⽅法、⽐较的思想⽅法、分类的思想⽅法、类⽐的思想⽅法等。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中渗透和运⽤这些教学思想⽅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
总结⼀下,
(1)细⼼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
天师钟馗之美丽传说
(3)收集⾃⼰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学数学学习⽅法3
主动预习
主动预习,不仅能提前了解上课内容,在听课的时候有的放⽮,还能锻炼孩⼦的⾃学能⼒。
具体做法:认真阅读教材,在⽼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师精⼼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学会运⽤已有的知识去独⽴探究新的知识。
掌握思考问题的⽅法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本题⽤了哪些数学思想、⽅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步在那⾥?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种解法?其中哪⼀种?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
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吗?把这⼀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解题的⼼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就可以不断提⾼,思维能⼒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师会经常给学⽣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多思多想,这时学⽣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修⼀条长2400⽶的⽔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天修完?根据⼯作总量、⼯作效率、⼯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可以列出下列算式:
(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
缓冲溶液
教师启发学⽣,提问:“修完它的20%⽤5天,还剩下(1—20%要⽤多少天修完呢?”学⽣很快想到倍⽐的⽅法列出:
(3)5×(1—20%)÷20%=20(天)。如果从“已知⼀个数的⼏分之⼏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法去思考,⼜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
再启发学⽣,能否⽤⽐例知识解答?学⽣⼜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X天修完)。
这样启发学⽣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法,拓宽学⽣的解题思路,培养学⽣思维的灵活性。
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不是⼀个好学⽣。”现代教育的学⽣观要求:“学⽣能独⽴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
如学习“⾓的度量”,认识量⾓器时,认真观察量⾓器,问⾃⼰:“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处?”,“只有⼀个刻度会不会⽐两个刻度更⽅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的⼀点呢?”等等,不同的学⽣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
在度量形状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其中⼀条边与量⾓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昂的学习情绪。
⼩学数学学习⽅法4
第⼀、加强⼩学三年级学⽣运⽤“数概念”的能⼒培养。
有不少⼩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只能机械地应⽤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些定义,⽽不能全⾯掌握属于这⼀概念的东西。
第⼆、重视和加强发展⼩学三年级学⽣“空间关系”的知觉能⼒。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学⽣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也是⼩学数学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例
如三年级下册如⽤圆圈
图(韦恩图)向学⽣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个集合。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是⼀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且要给出⼀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明确观察⽬标,进⽽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学数学学习⽅法5
⼩学数学预习很有必要,我们知道预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进⾏复习。因此,掌握⼩学数学预习⽅法就⾮常关键了。所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下这些⼩学数学预习⽅法要点,掌握这些⼩学数学预习⽅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预习。因为学⽣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
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提出⾼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定的价值,⼜有吸引⼒的,能促使学⽣产⽣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处;其次,可以让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进⾏,在要求、步骤、⽅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让学⽣独⽴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要验证这⼏种预习⽅法的适⽤性,另⼀⽅⾯要寻求其他适⽤的科学预习⽅法。
3.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出疑
难问题,另⼀⽅⾯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这点在⼩学数学预习中很是关键,需要我们⼤家好好进⾏理解。
⼩学数学学习⽅法6
奥数的作⽤不仅仅体现在的升学中,对孩⼦成长也有⼀定的作⽤,孩⼦通过奥数习题的练习,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智⼒的开发。
驻波
⾸先,奥数所涵盖的知识点⼴⽽丰,解答奥数习题需要孩⼦将抽象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才可,这就有利于培养学⽣⽤数学观点看待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提⾼学⽣⽤数学语⾔和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提⾼学⽣揭⽰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学概念及其关系的能⼒等等。⽹
简⽽⾔之,对孩⼦⾃⾝来说主要有:检验学习效果,通过奥数的学习,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智⼒的开发,且对以后数理化各科的学习也都⾮常有帮助,杯赛考试是检测学习效果最好的⽅式;锻炼思维能⼒,各⼤奥数杯赛不仅仅是⼀种考试,其举办宗旨更多的是致⼒于学⽣独⽴思考、科学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的培养这两种作⽤。
如果想奥数在北京的升学中起到作⽤,那孩⼦需要参加⼀些杯赛考试,进⽽拿到杯赛证书,助升学⼀臂之⼒。
奥数的作⽤主要体现在投递简历/填写报名表时,以往北京部分重点中学会接收简历,在20xx年时西城的实验中学、⼋中,东城的171中学、五中分校,海淀的⾸师附、五⼗七中学等优质学校都在不同时间接收了简历,⽽这时孩⼦⼿中的那些杯赛证书就将成为简历的亮点,为⾃⼰的升学增加了砝码,更有助于拿到参加重点中学升学选拔的机会。
既然奥数有着重要作⽤,下⾯我就将专业⽼师提供的奥数的⼀些学习⽅法分享如下,希望能对孩⼦们的奥数学习尽绵薄之⼒
数学概念的学习⽅法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定义⽅式有描述性的,有指明外延的,有种概念加类差等⽅式。⼀个数学概念需要记住名称,叙述出本质属性,体会出所涉及的范围,并应⽤概念准确进⾏判断。具体⽅法是:北京
⑴阅读概论,记住名称或符号。
⑵背诵定义,掌握特性。
⑶举出正反实例,体会概念反映的范围。
⑷进⾏练习,准确地判断。
与其它概念进⾏⽐较,弄清概念间的关系。
数学公式的学习⽅法北京
公式具有抽象性,公式中的字母代表⼀定范围内的⽆穷多个数。有的学⽣在学习公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有的学⽣却要反来复去地体会,才能跳出千变万化的数字关系的泥堆⾥。具体学习⽅法是:
⑴书写公式,记住公式中字母间的关系。北京⽹
⑵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推导过程。
⑶⽤数字验算公式,在公式具体化过程中体会公式中反映的规律。
⑷将公式进⾏各种变换,了解其不同的变化形式。
⑸将公式中的字母想象成抽象的框架,达到⾃如地应⽤公式。北京
数学定理的学习⽅法内经讲义
⼀个定理包含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定理必须进⾏证明,证明过程是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学习
定理是为了更好地应⽤它解决各种问题。数学定理具体学习⽅法是:
⑴背诵定理。
⑵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⑶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
⑷应⽤定理证明有关问题。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⑸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
Sao40⼩学数学学习⽅法7
在教学四则运算这⼀知识时,有⼀些学⽣对于运算顺序不够清楚,使⽤起来不够灵活。针对这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仔细做了课前反思,我觉得应该⾸先让学⽣回忆学过的四则运算顺序,让学⽣知道:“⼀个算式⾥,如果只含有加减或乘除的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进⾏计算;如果既含有加减,⼜含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的。”
真正掌握了这⼀原则才能提⾼解决四则运算的相关问题。为了切实提⾼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我⼜设计了以下习题:将“120-32÷4×2”加上括号以改变运算顺序,能写出⼏种?并⽤⽂字题形式加以叙述。
学⽣经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120-32)÷4×2,即120与32的差除以4乘2,积是多少?
120-32÷(4×2),120减去32除以4与2的积,差是多少?
(120-32÷4)×2即120减去32除以4的差乘2,积是多少?
学⽣通过这种题的训练,学⽣明确了括号的作⽤。以及与⽂字题的互化。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的准确性决定着⼀个算式的正确与否,意义重⼤。
如何才能使学⽣熟练掌握这⼀技能是这⼀单元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后做其它四则运算问题(分数、⼩数等参与)的基础。⼩学数学学习⽅法8
⼀、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段。因此,
培养⾃学能⼒,在⽼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师精⼼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