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

阅读: 评论:0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其学科体系中又占据有突出的地位,它是社会学特点和社会学学科价值的重要体现。我们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讨论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是方法论层面,其次是具体研究方法,再次是技术手段。
一、方法论
所谓方法论是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它处在社会学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指导或决定社会学研究将采取何种具体方法。在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上,有两种基本的方法论原则曾产生深远影响并成为当今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他们是实证主义论和反实证主义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孔德、斯宾塞和迪尔凯姆。其基本观点认为,首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一样,都是纯客观的,其次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是可以被认识的,
进而应当被肯定的是,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被经验证明了的只是才是科学,因此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学,它的任务就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而不是该说明“应当是什么”,因为科学只回答真与假的问题。
不能回答善与恶、美与丑的问题。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证主义无视任蕾行动的有意识性和不可重复性,简单地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移植到社会现象的研究中,这一点是其难以否认的理论缺陷,由此反实证主义应运而生。
2、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麦肯锡
也可被称作人本主义社会学,是反对实证主义,主张价值关联的一派。反实证主义与实证主义构成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另一大传统。该方法论的代表人物首推韦伯。韦伯的反实证主义思想是和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及研究出发点的不同见解——不是从社会整体结构方面而是从个人及其行动方面来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上作为一代社会学大师,韦伯并不反对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比如归纳和抽象的科学方法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所以韦伯并不把价值中立绝对化。反实证主义思想包括后来其他一些理论学派如互动理论
、民俗学方法论等等。总体而言,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是:
突出强调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进而反对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绝对化,主张价值关联。
冯志明自杀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各有其合理性。实证主义倡导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证精神、科学精神,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过分强调实证方法甚至机械地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无视社会学研究向的特殊性则是不可取的。反实证主义看到实证主义的这一缺陷,正视社会学研究对象及社会科学研究无可避免的主观性和价值关联,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在事实研究和价值判断方面做出区别,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尤其是让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真正发挥出它的科学价值和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具体研究方法
马俏1、研究步骤
社会学要体现其科学性,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步骤。这一步骤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步骤十分相似,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曾提出总结了社会学研究的七个步骤和环节:
第一步:
规定问题(即选择所要研究的题目,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步:
复阅文献(熟悉有关该问题现有的理论和研究)。
第三步:
系统地陈述一种假说(把问题作为一种可供验证的假说提出来,并规定变量的操作定义)。
第四步:
选择一种研究方案(选择一种或几种搜集资料的方法)。
第五步:
收集资料(按照研究方案,收集和记录情况)。
第六步:
分析结果(分析整理资料并证明结果,肯定、否定或修正假说)。
第七步:赛钛客r440
得出结论(论述成果的重要性,将其与现有理论和研究联系起来,并确定今后的研究话题)。
2、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
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既包括带有实证性质的一些方法,也包括非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具代表性的有文献法、个案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测量法、实验法等等。
(1)文献法。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间接观察方法。是应用科学方法寻历史资料、检验历史记录、研究社会变迁及其规律性的方法。它包括对历史资料的收集、检验、分析等内容。
(2)个案法。是把调查研究的对象看做一个整体,给予详细描绘与分析,从而获得能反映某一调查对象的全部现象一般过程及其各种各样的内部联系与文化背景的第一手资料。
(3)访谈法。是一种访问者和被访问者之间面对面的接触,通过谈话,以寻求研究资料的方法。
(4)观察法。是调查研究者凭借直接的感知接触研究对象,并直接记录与被研究者有关系和从研究目的来看有用的事实材料。
(5)问卷法。是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要,拟成简明易答的一系列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根据收回答案,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一般有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两种,前者是要求答者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后者则是先把有关答案准备好,由答者从中选择一项或数项他认为适当的答案即可。
(6)测量法。是按照一个有系统的步骤,用一套已设计好的表格作为刺激物,来测定受试者的反应,从反应中得知受试者的社会心理状态。
(7)实验法。是指通过人为地、有目的的控制或操纵一定的条件,制造出一种研究所需要人工呼吸机
的情境。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观察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的变化,从而揭示某种因果关系。
(8)统计调查法。即抽样统计调查法。从将要调查的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位来进行调查。被抽出的调查单位,是总体的代表,因此叫样本。抽样时要从样本调查中获得可以代表总体的资料和依据。
三、技术手段王立人
1、采用各种仪器设备
社会研究同样可以采用仪器设备进行。如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实验,可以利用测试仪器、单面镜、录音机、录像机等等。
2、在观察、访问中采用录音、记录
观察有实验室观察、实地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研究需要将观察的事实资料如实及时地记录下来,因此各种技术手段也会常被用到。
3、抽样技术
如果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都进行调查、观察或实验等研究,就会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而是保证只抽取研究对象中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则既可达到研究目的,又能节省研究投入,这种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出对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的有限数量的个案就是抽样。抽样是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抽样质量有保证,才能使调查样本具有真正的代表性。抽样的方法很多,如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等,此外样本量的大小也是抽样的重要内容。
四、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1、对象的不可控性
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不可重复的能动性的主体,这使得研究的环境控制、对象控制和结果真实性控制收到极大挑战。这一方面的典型事例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实验。研究者想知道环境因素例如照明是否会影响工人的生茶效率和士气,于是他们对工人进行分组试验,试验过程是是对研究者的工作环境予以控制,然后进行观察。令人吃惊的是,不管工作环境如何变化,生产效率总会增加,甚至当环境条件向相反方向变化(例如突然减弱照明),也会出现同样的效果。由此研究者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
由于研究者的在场或被研究对象知道了研究者的真实意图,他们就会迎合或故意作对。也就是说当被试者知道了别人正在研究他们时,他们会改变他们的真实行为。所以在观察、实验研究中对研究对象及环境的控制成为使用这些方法的局限因素。
2、xx问题
由于研究对象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所以有些方法的使用就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例如在对一些特殊体的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如果需要深入到这些体当中,对其成员及体行为进行观察,研究者为了能观察到最真实的事实,最好不要暴露自己作为研究者的身份,但这样做,有些观察内容以及对研究成果的披露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部分,这就牵扯到伦理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22:27: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04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