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常用基础知识

阅读: 评论:0

武术常用基础知识
1.武术定义: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的产生:武术是我们的祖先在适应大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3.武术是一种教育:一种完美的人生教育体系,武术之道即人生之道,成功之道。
4.武术精神:爱国修身,崇德尚武,自强不息。武术不光是外面的架势,而更重内在的精神。武术传承的是中华民族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竞争和创造精神。它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进取和超越自己。
5.武术是一种文化: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武术是以呵护生命为主的科学。一个真正的武术家,必定是一个头脑聪慧,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功高技巧,正气凛然,尊长敬幼,博古通今,文武兼修,德艺双馨,慈善儒雅,集众家所长于一身的大家。
6.武术的含义:武术又称国术和武艺,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武指勇猛,气势。术指技艺,动作方法。止戈为武,以武为修行,以武平息干戈,化解矛盾,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稳定,阻止战争,统一目标。武不是暴力,是不得以而为之。
7.武术的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2)内外合一,形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3)广泛的适应性。
8.武术的作用:1)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2)锻炼身心,增强体质。3)掌握技击,提高防身技能。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9.三节:武术中将人体和四肢分称“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就全身而言,头为梢节,腰为中节,腿为根节;就上肢而言,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就下肢而言,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武术中素有“三节要明”之说,意即掌握好运动规律和动作顺序。如冲拳要求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蹬腿则要由根节到梢节,节节贯穿。明白人体三节的分法,通过各节的协调运动来体现“四体百骸总为一节”的整体性。
10.四击;是指武术中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长拳中的这四种技击法则又各有其具
体内容和方法:踢法包括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打法有冲、撞、挤、靠、崩、劈、挑、砸等;摔法以巩、揣、滑、倒、爬、拿、勾为主;拿法包含刁、拿、锁、扣、封、闭、错、截等。这些内容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运动法规。如果不严格遵循各自的法规去练习,就不能表达出它们不同的真实用意,也就失去了长拳动作中的技击意义。因此,在习练长拳时,首先要弄清并学会四击范畴的各种方法,做到循规蹈矩、有法必依、方寸有别,进而究其意义,理象归一,四击合法。
11.四稍:四稍者发为血梢,指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此为四梢。但在行拳或交手时,必须使发欲冲冠,指欲透骨,牙欲断根,舌欲推齿。意念一动心一颤四梢皆至,四梢一齐内劲即出。气自丹田而生,如猛虎之怒,蛟龙之惊。气发出为声,手随声发,声随手落。一枝动,百枝动,只要四梢齐备,内劲无有不出之理。
12.五行:“闭五行”就是闭目,咬牙,耳内敛,鼻静气,脑静思。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来说的。内属五脏外属五官。如心属火,心动勇气生;肝属木,肝动火焰冲;脾属土,脾动大力攻;肺属金,肺动沉雷声;肾属水,肾动快如风。此是五行存于体内。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肾,口舌通于心,人中通于脾,此是五行现于体外。因此说:“五行
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揽。”可谓真确的论述。再者,如手心通于心属火,鼻通于肺属金,火到金化,这是自理的定理,其余可以类推。天地交合云蔽日月,武艺相争先闭五行
13.六合“六合”指的是,在拳法演练时人体的内外三合。“内三合”指“心、意、气”三者相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脚、肘膝、肩胯”三者相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合一,即为六合。
14.八法:八法是武术术语。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种方法总称。具体要求是:“拳(手)是流星眼是电;腰(身法)如蛇行步赛钻;精神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即练功要求做到手快捷,眼明锐,身灵活,步稳固,精充沛,气下沉,力顺达,功纯青。
15.十二型:动如涛:活动之势。运动中的气势要像江海的波涛那样激荡不已,滔滔不绝,做到动要有韵,富于节奏感和稳定感。
人体最大的器官静如岳:静止之势。当静止时要像高山那样巍峨矗立,稳如盘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起如猿:跳起之势。纵跳时要如猿猴般机灵、矫健、敏捷。
落如鹊:降落之势。要像喜鹊登枝般轻稳、飘逸。
哥特式电影
立如鸡:单腿独立之势。要像雄鸡一腿支撑身体时那样稳重。
站如松:两腿站立之势。要像苍松那样挺拔、刚健,傲然富有生气。静中有势,静中寓动。
转如轮:旋转之势。如车轮绕这轴心那样转动。因此,运动中须掌握好轴与轮的关系,以达圆的要求。
折如弓:折叠之势。当躯体俯仰折叠扭拧时,要像弓那样含有一股反弹力,或如弹簧一样内含一种旋转力和弹力。
轻如叶:轻飘之势。动作宜轻时,要像树叶落地那样轻飘,毫无声响。
重如铁:沉重之势。当重之时,要像钢铁砸地般沉重,富有渗透力。
缓如鹰:缓慢之势。要像雄鹰在空中盘旋那样神情专注,缓中有势。
快如风:快速之势。当动之时,如疾风扫叶,迅雷不及掩耳。但快易藏拙、毛糙,须急速有力二不僵、快而不乱。
wifi功率放大器16.武术段位含义:“段位”的字面解释:“段”是阶段,“位”是位置。依此字意,“武术段位”是指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习练者的武术水平在某一习练阶段达到“位”置——等级。
17.武术段位制设3级9段。级,为段前级。段,含初段位、中段位、高段位。段级数由低至高依次设置。
段前级:包括一级、二级、三级。这是考取武术段位前的准备级别
初段位:包括一段、二段、三段。这是段位制中授予学员至助教阶段习武者的段位。其中,三段即可协助段位制指导员担任助教工作。
左翼中位位:包括四段、五段、六段。这是段位制中授予进入武术技术和理论骨干阶段的段位。获得中段位即可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试取得段位制指导员或考评员资格,担任段位制教学培训的指导员或段位制考评活动的考评员。其中,六段是武术技术的最高段位,授予武术技术达到一流水平者。
高段位:包括七段、八段、九段。这是段位制中授予武术学术带头人、拳种代表人的段位。只有具备武术六段水平后,在武术技术、理论方面作出一定建树,为武术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和奉献者才能申请并接受高段位的考评,获得相应的段位。我国于1998年开始实行段位制。
18.武术的运动形式:分为套路运动,格斗运动和功法运动三大类。
19.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缓,刚柔虚实等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20.拳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包括:少林拳,太极拳,长拳,南拳,形意拳等。
21.器械:指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和软器械等4种套路运动。包括:刀、、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等十八种兵器。
22.对练: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编制套路进行的假设性攻防格斗练习。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联,徒手与器械对练等。
23.集体表演:是指6人或6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的集体表演。
24.格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斗勇,较力的对抗形式。包括:散打,推手,短兵三项。
25.散打定义:是指两个人按照一定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6.推手:是指两个人按照一定规则使用掤、捋、挤、按、采 、挒 、肘、靠,进、退、顾、盼、定等技击方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方推出,一次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27.短兵:是指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棉制作的器械,在533厘米直径的原型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28.散打擂台:高6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木结构的台,台面上铺有软垫;软垫上有帆布盖单;台中心画有直径100厘米的阴阳鱼图,台面边缘有5厘米宽的红边线,台面四周边向里90厘米处画有10厘米宽的黄警戒.
29.武术比赛:场地一个人的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的边线,其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在场地的两边中间各做一条长30厘米、宽5厘米的中线连云港新闻综合频道
标记。
30.太极推手比赛场地:武术运动比赛场地之一。为铺有地毯的平地。场地长10m,宽8m,中央画一直径6m(以线外沿为准)的圆,圆内画一直径50cm的中心点。各线宽5cm。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21:3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802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武术   运动   段位   技击   段位制   器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