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选举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分散的农户和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有效地组织起来,使之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同体,以集中力量发展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达到发展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它具有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技术现代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的特征。 农业产业化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或个人,按照市场需求,依据比较优势,运用工业化的经营形式和组织方式,进行农业的商品化生产与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强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引导企业建立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六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主要形式有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业企业集团等。
电工周裕民刘芳第三次>eid
海砂矿>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经营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其目标是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与所处的发展环境紧密相连。在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通常经历了从自由发展阶段到垄断发展阶段再到反垄断发展阶段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的台湾省,农业产业化则经历了起步阶段( 1949年-1978年)、初创阶段( 1979-1985年)、全面发展阶段( 1986年-1997年)三个阶段。我国台湾省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农会+农业企业”、“农会+农民投资公司”和“农会+消费者联盟”三种主要的农业产业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