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是一种 、 和 的关系。
2、亚当.斯密认为,政府投资应限制在 、 和 三个方面。 3、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特点看,公共投资主要安排在 、 和 等领域。
4、政府投资的两种基本方式是 和 。
5、基础产业的特点是 、 和 。
7、由于商品价格与产量的波动情况不同,蛛网市场包括三种情况: 、 、 。
8、政府稳定农产品价格有两种方式: 和 。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调节农产品价格的原因是,农产品市场是( )。
A.发散型蛛网市场 B.收敛型蛛网市场 C.封闭型蛛网市场 D.完全竞争市场
2、公共投资范围的拓展,与( )的理论有关。
A.斯密 B.凯恩斯 C.科斯 D.诺思
3、BOT投资方式指的是:( )。
A.建设、转让、经营 B.建设、经营、转让
C.转让、建设、经营 D.经营、转让、建设
4、对农业科学研究承担主要责任的应当是( )
A.农民 B.政府 C.社会 D.农业企业
三、多项选择
1、政府投资的特点有 ( )
A.盈利性 B.长期性 C.效益外溢性 D.非盈利性 E.短期性
2、基础产业包括( )
A.能源工业 B.基本原材料工业 C.纺织工业 清原百事通D.农业 E.商业
3、与其他产业相比,除农业以外的基础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
A.基础性 B.自然垄断性 C.混合商品的属性 D电子口岸.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
4、公共投资的方式包括:( )。
A.政府管制 B.直接投资 C.间接投资 D.BOT投资方式 E.长期投资
5、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农业面临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双重风险 B. 农业比较利益低
C.农产品市场是一种典型的发散型蛛网市场 D.农业的资产利用率低、资金周转慢
E.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较慢,农产品储运较困难
6、基础设施包括:( )。
A.机场 B.铁路 C.水利设施 D小文件存储.城市排污系统 E.商品房
7、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的主要政策有:( )
A.财政补贴政策 B.价格政策 C.低息贷款
D.社会政策玉兔号在月面探测中有哪些科学发现 E.税收政策
8、公共投资主要追求:( )
A.微观效率 B.宏观效率 C.社会公平 D.利润最大化 E.社会福利
9、政府投资、经营的主要方式有:( )
A.直接投资,无偿提供 B.直接投资,有偿提供
C.直接投资,非商业性经营 D.间接投资,商业经营
E.间接投资,无偿提供
10、政府投资的条件有:( )
A.私人部门不愿、不能提供 B.弥补市场失败
C.私人投资导致基础产业资源配置低下 D.矫正市场失败
E.政府预算约束
四、判断题
1、公共投资在量上相当于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 ( )
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领域是不能相互逾越的。 ( )
3、一般而言,私人投资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公共投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
4、BOT是政府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一种有效方式。( )
五、简释题
公共投资 基础产业
六、简答题
1、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
2、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3、政府为什么要投资于基础产业?
4、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与公共投资的方式。
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6、公共投资体制的组成要素。
七、论述题
1、试述财政发展农业投资支出的必要性。
2、试述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互补;互替;互动 2、防务;司法;公共工程 3、基础产业;农业;国家物资储 4、政府直接投资;政府间接投资 5、基础性;自然垄断性;混合商品属性 6、市场风险;自然风险 7、收敛型蛛网市场;发散型蛛网市场;封闭型蛛网市场 8、价格管制;价格平准
二、单项选择 1、A 2、B 3、B 4、B
三、多项选择
1、BCD 2、ABD 3、ABCDE 4、ABCD 5、鸡链球菌病ABCDE 6、ABCD 7、ABCE 8、BC 9、ACD 10、ABCDE
四、判断题
1、错。公共投资支出在量上除了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在中国它还应包括经常预算中的非生产性投资。
2、错。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领域是互补、互替、互动的。 3、对 4、对
五、简释题
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需的资产而花费的财政支出。在中国,公共投资支出在量上等于复式预算中的资本预算支出加上经常预算中的非生产性投资。
基础产业:指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与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机场、航道、码头等)、水利设施、通讯设施及城市公用事业(如水电气供给系统、排污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等。基础工业主要指能源工业(煤炭和原油开采、水电、火电、核电生产等)和基本原材料工业(如钢铁、建材、石化等)。
六、简答题
1、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联系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二者是一种互补、互替和互动的关系。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投资主体不同。第二,投资目的不同。第三,投资客体不同。
2、政府稳定和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第一,稳定农产品价格。稳定价格有两种方式:价格管制和价格平准。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主要采用价格平准方式。
第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前者主要包括对农业投入品的补贴,如对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财政贴息等,后者主要指农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减轻农民税外负担。
第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达到提高其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政府为什么要投资于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国要使其国民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协调和有效的发展,就必须首先发展其基础产业。
与其他产业相比,基础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基础性。
第二,自然垄断性。
第三,混合商品的属性。基础产业中,绝大多数属于混合商品。它们虽然几乎都可以排他,但却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其拥挤系数介于0到1之间,即在消费量达到其供给能力之前,消费者的满足程度相互之间并不受影响。
基础产业的这种特性,使它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部门,各国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不同方式对其进行干预,公共投资就是其中的一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财富的积累率低,市场投资主体缺乏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实力与承担较
大风险的能力,难以投资基础产业,如果政府不能对基础产业进行投资,必将形成国内基础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并最终拖累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4、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与公共投资的方式。
公共投资的资金来源:(1)财政无偿拨付(当项目的投资完全不能通过市场收回时);(2)社会招标与财政补贴相结合(可以采取收费形式部分收回投资的);(3)私人投资,并辅之以适度的政府管制(能全部收回投资的)。
公共投资的方式:(1)政府直接投资;(2)政府间接投资;(3)私人投资,政府管制(4)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
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1)农业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资料;(2)农业为工业提供了最重要、最基本的原材料;(3)农业又是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之一。
第二,农业发展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
工业化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农业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工业化提供了资本积累的源泉,二是为工业化提供了剩余劳动力。(2)工业化又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前提和内容。工业化带来了产业、市场和人口的集中,从而带来了城市化。城市化又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观念的现代化。
第三,农业的稳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农业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工业部门所需的原材料时,社会才会稳定,国民经济的运行也才能健康有序。如果农产品供给出现严重短缺,势必会引起高通货膨胀。一方面,食品价格上涨会通过人工成本带动工业品生产成本增加,作为加工业原材料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则会直接增加其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工业品成本上升会引起农业以更高的投入增加农产品供给。这两方面的作用导致物价总水平的急速上升形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经济波动、社会不稳。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农业和农村人口的比重较高,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曾因农业比重的下降而有丝毫的改变。
6、公共投资体制的组成要素。
(1)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体制。(2)公共投资项目建设体制。(3)公共投资项目运营体制。(4)公共投资项目评价体制。
七、论述题
1、论财政发展农业投资支出的必要性。
农业之所以成为公共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一) 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