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内陆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析国内外研究综述

阅读: 评论:0

西部内陆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析国内外研究综述
段堃
【摘 要】自1993年5月山东省率先提出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便成为了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观点进行整理综述,并引出西部内陆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及未来的发展思路.%Since May 1993, Shandong firstly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m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and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inland area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deas are introduced.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
【年(卷),期】2012(031)026
纳什均衡解【总页数】无锡毛小平3页(P180-182)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西部内陆;产业化经营模式
【作 者】段堃
PTCC IN【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l-薄荷醇中 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中图分类】S-9
1 关于农业产业化内涵界定研究情况
关于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并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认识,目前内涵界定可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
1.1 况向东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①
1.2 蔺丽莉认为,农业产业化是指联系千家万户农民的各经营主体,在市场导向和提高质量与效益的前提下,不断地拉长产业链、扩大行业链、改善品种链,实现多次加工、多次增值,更广发的增加就业,实现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使农业战略型结构调整进入高级形式。②
1.3 张启中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组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一是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通过利益纽带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二是在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三是在生产经营目的上,在提高产业化组织整体经营利润的基础上,是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得到提高,逐渐形成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③
从学术界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学者普遍都是以“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市场化”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涵义界定。
2 国外研究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其共同特点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在纵向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在横向上实行资金、技术、人才的集约化。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区域其产业化的程度和具体模式也不尽相同。④结合中国农业产业化特,现主要介绍高度产业化模式理论、农协和产、教、管、研一体化模式理论、农业工业化模式理论。⑤
网球大师2.1 高度产业化模式理论高度产业化模式是由欧美、日本等国的实践中总结得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中出现了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趋势,使产前、产中和产后各部门有机结合,降低了市场风险,减少交易费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其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把农工商组织在一起的一体化农业公司;二是大企业与农场主建立的契约型农业加工企业(又称合同制经济联合体);三是农场主自己建立的加工销售企业(又称合作社一体化经营)。⑥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欧盟各国一直推行共同的农业政策,从组织网络上看,看分为纵向、横向和网络形态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纵向一体化是主要指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之间建立起稳定的一体化经营关系,形成一条农、工、商产业链条使农业生产更好地
满足市场需要;横向一体化则是指某一行业或某一生产领域的相关企业联合起来,有计划地协调生产供给,以提高规模效益,抵制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网络一体化是指把纵向一体化与横向一体化交错在一起,把大批农场纳入一体化的经营体系,突破简单的总相宜替换和横向一体化,形成纵向和横向相交叉的超大型农业集团公司。
2.2 农协和产、教、管、研一体化模式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依据本国特殊环境,制定和实施了农协和产、教、管、研一体化模式,该模式通过农协围绕农业发展和农村社区福利,开展包括资金融通、生产要素购买、仓储、运输、加工、营销、保险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研究、教育等支持性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入21世纪,韩国政府又提出了一项产、教、管、研一体化的计划,通过政府、农民、学校、研究机构的协作与联合,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竞争力。农协和产、教、管、研一体化模式提出将产、教、管、研相结合,从而快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3 农业工业化模式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泰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了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工业化”战略,并逐步完善和发展成为了“政府+公司+银行+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该理论侧重于农业与工业的结合,使农业由单纯的原料供给者上升为制造业的参与者,近似于农业一体化中实行的农业加工型企业模式,在政府倡导的环境下,银行给予良好的资金环境,以达到企业与农户的直接合作,实现了农产品由初级品向中高级制成品的升级。
泰国农业发展模式对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政府通过巩固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结合西部内陆地区土地是一种特殊稀缺性资源的情况,加强对有限土地使用的管理,健全农村市场体系,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使农业转变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农业,实现西部内陆地区农业产业化。⑦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6:5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93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产业化   经营   发展   模式   生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