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阅读: 评论:0

陕西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近年来,陕西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抓⼿,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为重⼼,主动转变农业发展⽅式,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农业⽣产能⼒不断提升,农产品供给能⼒进⼀步增强。但农业抗灾能⼒薄弱,靠天吃饭的局⾯没有根本性转变,农业⽣产物质基础条件仍较差,设施功能⽼化;农村劳动⼒转移就业⽔平低,导致⼟地流转速度慢,阻碍了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升,导致农业经营效率低下和产业化发展缓慢,陕西农业与全国平均⽔平仍有⼀定差距。要以全新发展理念,强化政策⽀持,加⼤耕地有效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优势品牌,提⾼农业⽣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式根本转变,实现农业在全新模式下跨越发展。
⼀、陕西农业⽣产条件
(⼀)耕地情况。2008年国⼟部第⼆次⼟地清查资料显⽰(因2014年全国耕地⾯积⽆法获取,故⽤2008年国⼟部⼟地清查资料),陕西耕地⾯积4050.6千公顷,居全国第18位。随着⼯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量耕地被占⽤,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1996年到2008年间,陕西耕地⾯积减少1090.2千公顷,列四川之后,居全国第2位;耕地⾯积下降21.2%,下降速度居全国第4位;减少耕地⾯积占全国13.1%,下降幅度⽐全国⾼14.8个百分点。2008年,陕西⼈均耕地⾯积1.6亩,略⾼于全国平均⽔平0.2亩,居全国第11位。
全省耕地分布情况看,2014年,全省常⽤耕地⾯积2866.0千公顷,⽔⽥⽔浇地占耕地30.5%,⽐全国低14.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4位。关中地区常⽤耕地⾯积占全省51.45%;⽔⽥⽔浇地⾯积占54.9%,⽐2010年上升3.1个百分点。陕北地区常⽤耕地⾯积占全省29.9%,⽔⽥⽔浇地⾯积占17.6%,⽐2010年上升3.1个百分点。陕南地区常⽤耕地⾯积占全省18.7%,⽔⽥⽔浇地⾯积占29.4%,⽐2010年下降1.1个百分点。
陕西分区域常⽤耕地⾯积情况(单位:千公顷)
陕西分区域耕地质量情况
(⼆)农⽥⽔利及灌溉设施情况。2014年,陕西农⽥有效灌溉⾯积1226.5千公顷,居全国第19位,⽐2010年减少1048公顷;占全国1.9%,占⽐下降0.2个百分点。节⽔灌溉⾯积850.6千公顷,居全国第13位,占全国2.9%。节⽔灌溉类机械3.16万套,居全国第15位,占全国1.4%。农⽤⽔泵32.62万台,居全国第19位,占全国1.5%。
全省农⽥有效灌溉⾯积有所下降,分区域看,关中变化不⼤,陕南地区下降幅度较⼤。2014年关中地区农⽥有效灌溉⾯积占耕地⾯积60.9%,节⽔灌溉⾯积占耕地⾯积46.0%,占⽐分别⽐2010年上升0.1和1.5个百分点。陕北地区农⽥有效灌溉⾯积占耕地⾯积18.5%,节⽔灌溉⾯积占耕地⾯积7.7%,占⽐分别⽐2010年上升0.8和下降0.9个百分点。陕南地区农⽥有效灌溉⾯积占耕地⾯积32.0%,节⽔灌溉
⾯积占耕地⾯积20.0%,占⽐分别⽐2010年下降9.8和0.9个百分点。
陕西分区域农⽥灌溉情况
2014年全省节⽔灌溉设备为2010年的3.16倍。关中地区节⽔灌溉类机械占全省61.6%,为2010年的3.15倍;陕南地区占全省15.9%,为2010年的5.74倍;陕北地区占全省22.6%,为2010年的2.4倍。关中节⽔灌溉设施占⽐变化不⼤,⽽陕北地区节⽔灌溉设施占⽐下降7.1个百分点。
2014年全省农⽤⽔泵⽐2010年增长12.1%。关中农⽤⽔泵占全省55.4%,占⽐下降2.6个百分点,⽐2010年增长7.0%。陕北占全省20.5%,占⽐提⾼0.3个百分点,⽐2010年增长14.1%。陕南占全省24.0%,占⽐提⾼2.2个百分点,⽐2010年增长23.6%。
陕西省分区域⽔利设施情况
(三)农业机械拥有量情况。2014年,陕西⼤中型拖拉机10.17万台,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1.8%。⼤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8.59万套,居全国第14位,占全国2.1%。联合收获机3.74万台,居全国第11位,占全国2.4%。2014年,陕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2552.1万千⽡,居全国第18位,占全国2.4%。每⼀农林牧渔业从业⼈员拥有农机总动⼒2.35千⽡,⽐全国平均⽔平低1千⽡,居全国第23位。每⼀播种⾯积农机总动⼒装备⽔平0.32千⽡,⽐全国平均⽔平低0.38千⽡,居全国第20位。
从全省农业机械拥有量和分布情况看,2014年关中地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占全省59.7%;陕南地区占全省18.1%;陕北地区占全省22.2%。
陕西分区域农机总动⼒情况(单位:万千⽡)
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情况看,2014年关中⼤中型拖拉机占全省68.1%,⽐2010年增长22.5%;陕北有占全省24.6%,⽐2010年增长85.8%;陕南占全省7.3%,⽐2010年下降10.2%。关中联合收获机占全省96.3%,⽐2010年增长58.6%;陕北占全省1.7%,为2010年的3.2倍%;陕南占全省2.0%,⽐2010年增长78.2%。
陕西分区域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
⼆、陕西农业结构
(⼀)农业经济总量。2014年,陕西现价农业增加值1635.8亿元,为2010年的1.6倍,按可⽐价计算年均递增5.4%。其中:农业递增5.4%,林业递增10.5%,畜牧业递增3.5%,渔业递增11.1%,服务业递增7.6%。同时,陕西农业经济总量占全国⽐重不断提⾼,由2010年的2.4%上升到2014年2.7%,提⾼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阵。
2010-2014年陕西及全国农业增加值
从区域发展变化情况看,2010年⾄2014年间,关中地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594.4亿元增加到989.2亿元,增长
66.4%;陕南地区从235.5亿元增加到379.9亿元,增长61.3%;陕北地区从163.4亿元增加到266.6亿元,增长63.2%。甲胺磷
2010-2014年三⼤区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情况(单位:亿元)
从各区域农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重情况看,各区域发展基本稳定。关中地区占⽐略有上升,由2010年59.8%上升为2014年60.5%;陕南地区占⽐下降0.5个百分点,由20210年23.7%下降为2014年23.2%;陕北地区占⽐略降0.1个百分点,由2010年16.4%上升为2014年的16.3%。
2010-2014年三⼤区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情况(单位:%)
(⼆)农业经济内部结构。从农业内部结构看,陕西种植业增加值占⽐⾼于全国平均⽔平,畜牧业、林业、渔业均低于全国平均⽔平,呈现“⼀⾼三低”。2014年,全国种植业增加值35257.5亿元,占农业增加值58.6%;陕西种植业增加值1157.1亿元,居全国第13位,占农业增加值70.7%,⽐全国⾼12.1个百分点。全国畜牧业增加值14025.3亿元,占农业增加值23.3%;陕西畜牧业增加值349.7亿元,居全国第18位,占农业增加值21.4%,⽐全国低1.9个百分点。全国林业增加值2793亿元,占农业增加
值4.6%;陕西林业增加值46.8亿元,居全国第21位,占农业增加值2.9%,⽐全国低2.7个百分点。全国渔业增加值6260.2亿元,占农业增加值10.4%;陕西渔业增加值11.3亿元,居全国第24位,占农业增加值0.7%,⽐全国低10.6个百分点。陕西农业增加值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90%以上。
从区域农业内部结构看,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各区域的主导产业。占⽐相对较⼤。2014年,关中、陕南和陕北种植业占农业增加值⽐重分别为70.2%、61.5%和66.8%;畜牧业占⽐分别为21.9%、28.2%和26.5%。从发展变化情况看,与2010年相⽐,关中地区种植业占⽐略有增长,畜牧业占⽐下降。陕南和陕北种植业分别下降0.4和4.6个百分点;陕南畜牧业下降0.7个百分点,陕北畜牧业提升3.5个百分点。
陕西分区域农业内部各业增加值占⽐情况(%)
(三)主要农产品结构
1、种植业
(1)粮⾷和油料。2014年,陕西粮⾷播种⾯积3076.5千公顷,⽐2010年减少83.2千公顷,⾯积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
记忆中的橡皮擦2.8%,占⽐下降0.1个百分点。粮⾷总产量1197.8万吨,⽐2010年增长2.8%,居全国第19位,占全国2.0%,占⽐下降0.1个百分点。粮⾷亩均产量281.8公⽄,⽐2010年增加35.8公⽄,⽐全国平均⽔平低77.2公⽄,居全国第30位。2014年陕西油料⾯积300.8千公顷,⽐2010年增加400公顷,居全国第16位,占全国2.1%;油料总产量62.3万吨,⽐2010年增加6.2万吨,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1.8%;油料亩产138.1公⽄,⽐2010年增加14公⽄,⽐全国平均⽔平低28.5公⽄,居第21位。油料⾯积和产量在全国位次均⽐2010年前移⼀位。
从区域情况看,2014年,关中地区粮⾷⾯积占全省53.7%;其中夏秋粮⾯积占⽐分别为54.2%和45.8%。陕南地区粮⾷⾯积占全省24.3%,其中夏秋粮⾯积占⽐分别为40.6%和59.4%。陕北地区粮⾷⾯积占全省22.0%,其中夏秋粮⾯积占⽐分别为3.56%和96.5%。2014年,关中地区粮⾷总产量占全省61.4%;其中夏秋粮产量占⽐分别为51.0%和49.0%。陕
分别为3.56%和96.5%。2014年,关中地区粮⾷总产量占全省61.4%;其中夏秋粮产量占⽐分别为51.0%和49.0%。陕南地区粮⾷产量占全省20.0%,其中夏秋粮产量占⽐分别为33.4%和66.6%。陕北地区粮⾷产量占全省19.8%,其中夏秋粮产量占⽐分别为3.2%和96.8%。
2014年陕西夏秋粮⾷⾯积构成
2014年陕西夏秋粮⾷总产量构成
陕西油料⽣产主要集中在陕南,陕南油料⾯积占全省55.9%,产量占全省57.6%。
(2)⽔果。2014年,陕西果园⾯积1193.9千公顷,⽐2010年增加40.2千公顷,由2010年的全国第2位跃居第1位,占全国9.6%,占⽐提⾼1.3个百分点。园林⽔果产量1849.9万吨,⽐2010年增长25.3%,居⼭东、河南、河北之后,居全国第4位,占全国9.6%,占⽐提⾼2.7个百分点。苹果⾯积665.2千公顷,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29.3%。苹果产量988.0万吨,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24.1%。陕西⽔果亩均产量942公⽄,低于全国平均⽔平62.7公⽄,居全国第18位。苹果亩产990.2公⽄,⽐全国平均⽔平低210.5公⽄,居全国第9位。
从区域情况看,关中地区果园⾯积占全省53.7%;⽔果产量占全省74.5%。陕北果园⾯积占全省40.3%;⽔果产量占全省21.3%。陕南果园⾯积占全省6.0%;⽔果产量占全省4.6%。
2014年果业分区域⽣产情况
(3)蔬菜。陕西南北⽓候差异较⼤,适宜多品种蔬菜种植。2014年,陕西蔬菜种植⾯积490千公顷,⽐2010年增加46千公顷,居全国第18位,⽐2010年后移1位,占全国2.3%。蔬菜总产量1724.7万吨,居全国第16位,⽐2010年后移1位,占全国2.3%,占⽐提⾼0.2个百分点。蔬菜亩产2287.6公⽄,⽐2010年提⾼209.4公⽄,低于全国平均⽔平79.6公⽄,居全国第14位,⽐2010年前移2位。
分区域看,2014年关中地区蔬菜⾯积占全省59.1%;蔬菜产量占全省65.7%。陕北蔬菜⾯积占全省10.0%;蔬菜产量占全省10.9%。陕南蔬菜⾯积占全省30.9%;蔬菜产量占全省23.3%。
培氟沙星陕西省分区域蔬菜⽣产情况
2、林业
(1)林地⾯积。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2008年,陕西林地⾯积1205.8万公顷,居全国第8位,占全国3.9%。全省森林⾯积767.56万公顷,居全国第10位,占全国3.9%。
(2)林产品产量。2014年,陕西核桃产量18.2万吨,为2010年的3倍,居全国第9位,占全国4.7%。板栗产量7.9万吨,⽐2010年增长51.9%,居全国第12位,占全国3.1%。
分区域看,2014年关中核桃产量占全省48.8%;板栗产量占全省5.5%;花椒产量占全省90.3%。陕北核桃产量占全省5.3%;板栗产量仅占0.1%;花椒产量占4.6%。陕南核桃产量占全省45.9%;板栗产量占全省88.1%;花椒产量占全省5.1%。
2014年分区域主要林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3、畜牧业
(1)畜禽存栏量。2014年,陕西⽣猪存栏879.4万头,⽐2010年减少5万头,居全国第20位,占全国1.9%。⽜存栏150.6万头,⽐2010年减少14.4万头,居全国第21位,占全国1.4%,占⽐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奶⽜存栏45.5万头,⽐2010年增加4.2万头,居全国第7位,占全国3.0%,占⽐提⾼0.1个百分点。陕西⽺存栏700.2万只,⽐2010年增加65万只,居全国第14位,占全国2.3%。家禽出栏5043.7万只,⽐2010年减少683万只,居全国第26位,占全国0.4%。
分区域看,⽣猪养殖重点区域在关中和陕南,2014年两地区猪存栏分别占全省44.4和43.4%,咸阳、渭南、汉中和安康为养殖重点区域,分别占全省14.6%,15.2%、18.8%和17.2%。;关中地区是奶⽜主要养殖区,占全省奶⽜存栏
92.5%,宝鸡和咸阳分别占28.3%和32.6%。陕北是⽺传统养殖区,⽺存栏占全省59.3%,其中榆林占54.1%;关中家禽存栏占54.9%,陕南占33.9%。
2014年分区域畜禽存栏占⽐情况(单位:%)
2014年分区域畜禽存栏占⽐情况(单位:%)
(2)畜产品产量。2014年,陕西⾁类总产量116.7万吨,⽐2010年增加14.1万吨,居全国第22位,占全国1.3%。奶类总产量192.3万吨,⽐2010年增加14.7万吨,居全国第6位,占全国5.0%,占⽐提⾼0.3
个百分点。禽蛋产量54.5万吨,⽐2010年增加7.4万吨,居全国第13位,⽐2010年后移1位,占全国1.9%,占⽐提⾼0.2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2014年关中⾁产品产量占全省44.0%,陕北占14.4%,陕南占41.6%。关中奶产品产量占95.7%,陕北占3.7%,陕南占0.6%。关中禽蛋产量占63.0%,陕北占11.3%,陕南占25.7%。
2014年分区域畜产品产量占⽐情况(%)
4、渔业
陕西利⽤有限的⽔域资源,突出区域特点,⼤⼒发展特⾊养殖,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呈现多元化格局,渔业⽣产能⼒不断增强。2014年,陕西⽔产养殖⾯积50.5千公顷,⽐2010年增加10.4千公顷,居全国第23位,前移1位,占全国
0.6%,占⽐提⾼0.1个百分点。⽔产品产量15.4万吨,⽐2010年翻⼀番,居全国第26位,前移1位,占全国0.4%,占⽐提⾼0.3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陕南地区⽔资源丰富,有得独天厚的⽔产养殖优势。2014年关中地区⽔产养殖⾯积占全省26.2%,⽔产品产量占40.6%。陕北⽔产养殖⾯积占全省27.9%,⽔产品产量占7.3%。陕南⽔产养殖⾯积占全省45.8%,⽔产品占
52.0%。
巡回法庭2014年分区域⽔产养殖情况
三、陕西农业⽣产效益
农业劳动⽣产⽔平是指农业⽣产中所得的有效成果与劳动占⽤和劳动消耗量的整体⽔平,反映了农业投⼊与产出的⽐例关系。提⾼农业劳动⽣产⽔平,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劳均农业增加值。劳均农业增加值是指每⼀农林牧渔业从业⼈员创造的农业增加值。2014年陕西劳均农业增加值2.1万元,⽐2010年提⾼0.6万元,⽐全国平均⽔平低0.54万元,居全国第22位。
(⼆)种植业劳均⽣产量。2014年,陕西劳均粮⾷产量1540.9公⽄,⽐2010年提⾼188.9公⽄,居全国第20位,前移1位,⽐全国平均⽔平低751.1公⽄。陕西劳均⽔果产量1999.1公⽄,⽐2010年提⾼252.1公⽄,由2010年第6位跃居全国第1位,为全国平均⽔平3.2倍。陕西劳均蔬菜产量2210.8公⽄,⽐2010年提⾼604.8公⽄,居全国第20位,前移1位,⽐全国平均⽔平低1124.2公⽄。
(三)畜牧产品劳均⽣产量。2014年,陕西劳均⾁类产量149.6公⽄,⽐2010年提⾼30.5公⽄,居全国第29位,⽐全国平均⽔平低232.4公⽄。劳均奶类产量246.6公⽄,⽐2010年提⾼40.5公⽄,居全国第11位,⽐全国平均⽔平⾼78.1公⽄。劳均禽蛋产量69.9公⽄,⽐2010年提⾼15.3公⽄,居全国第20
位,⽐全国平均⽔平低57.1公⽄。
(四)劳⽔产品产量。2014年,陕西劳均⽔产品产量17.8公⽄,为2010年的2.5倍,居全国第27位,⽐全国平均⽔平低265.7公⽄。扬州大学网络教学平台
四、陕西农业发展特点和优势
陕西农业优势在种植业,其次是畜牧业,林业有发展潜⼒,渔业发展空间有限。种植业中果业的苹果、畜牧业中的奶⽜和奶产品以及林业中的核桃在全国具有⽐较优势。
(⼀)从农业⽣产条件看,⽣产条件处中等偏下⽔平。耕地情况为全国中游⽔平,但耕地质量不⾼。陕西耕地总量居第18位,⼈均耕地略⾼于全国平均⽔平,居第11位,为上游⽔平。但陕西耕地质量不⾼,⽔⽥⽔浇地占30.5%,在全国处于下游⽔平,且陕北地区800余千公顷耕地质量不⾼,灌溉条件落后,农业产出⽔平较低。
农⽥灌溉条件居中等偏下⽔平。农⽥有效灌溉⾯积居全国第19位,节⽔灌溉⾯积居第13位,节⽔灌溉机械拥有量居第15位,农⽤⽔泵居第19位。
农业机械居全国中游⽔平。⼤中型拖拉机居全国第17位,⼤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居全国第14位,联合收割机居全国第
农业机械居全国中游⽔平。⼤中型拖拉机居全国第17位,⼤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居全国第14位,联合收割机居全国第11位。农机总动⼒居全国第18位。
(⼆)从农业经济总量看,农业经济总量⼩、速度⾼。陕西农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国⽐重2%左右,在全国第20位徘徊,处于中游偏下⽔平。农业增加值增速⾼于全国平均⽔平,基本在全国前10位,处于上游⽔平。种植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重⾼于全国平均⽔平,畜牧业略低于全国平均⽔平,林业和渔业与全国平均⽔平差距较⼤。
(三)从农业⽣产⽔平看,农产品单产⽔平普遍低。陕西主要农产品⽣产总量不⾼,除⽔果⽣产居全国前列外,⼤部分农产品居全国中下游⽔平,普遍单产⽔平不⾼。粮⾷⾯积居全国第17位,总产量为全国第19位,单产为全国第30位。油料⾯积第16位,油料产量第17位,单产第21位。园林⽔果⾯积全国第1位,产量第4位,⽔果亩产第18位。蔬菜⾯积全国第18位,产量第16位,亩产第14位。核桃和板栗产量分别居全国第9位和第12位。猪存栏第20位,⽜存栏第21位,奶⽜存栏第7位,⽺存栏第14位,家禽存栏第26位。⾁产量居第22位,奶产量居第6位,禽蛋产量居第13位。⽔产养殖⾯积居第23位,⽔产品产量居第26位。
(四)从劳动者效率看,⽔果⽣产效率较⾼,其他农产品居下游⽔平。农业劳均增加值居全国第22位。劳均粮⾷产量居第20位,劳均⽔果产量第1位,劳均蔬菜产量第20位。劳均⾁产量第29位,劳均奶产量第11位,劳均禽蛋产量第20位。劳均⽔产品产量第27位。
(五)从产业特⾊看,关中和陕北为粮⾷重点产区。2014年关中耕地⾯积占全省54.9%,粮⾷产量占61.4%;陕北耕地⾯积占17.6%,粮⾷产量占19.8%。关中粮⾷单位⽔平⾼,是稳定粮⾷⽣产的基本保障;陕北秋粮⾯积占⽐⼤,是未来⾯积扩⼤和秋杂粮发展重点。渭北为苹果优⽣区,果品品质好、⾼量⾼,产业优势已经形成,短期内规模不宜快速扩⼤。全省初步形成了咸阳、渭南、汉中、安康⽣猪养殖,宝鸡、咸阳奶⽜养殖,咸阳、渭南、汉中家禽养殖区,榆林为⽺养殖的规模养殖区域特⾊,是需要扶持发展的重点区域。
(六)从渔业⽣产看,特⾊养殖仍有潜⼒可挖。2014年全省⽔产养殖⾯积和产量仅占全国0.6%和0.4%,⽔产养殖重点区域在陕南,占全省养殖⾯积45.8%,产量点全省52.0%。且以特⾊养殖为主,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汉中和安康两市仅⼤鲵产值就达100亿元,⼤鲵等特⾊养殖优势明显。
五、陕西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陕西农业⽣产条件有明显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产较快发展,但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粮⾷⽣产缺⼝扩⼤,畜牧业⽣产徘徊不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缓慢,农业⽣产普遍存在单产⽔平低下和劳动者效率不⾼等问题,影响着陕西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集约化程度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缓慢。⽬前,陕西农业⽣产⽅式主要是以农户为⽣产主体,千家万户搞⽣产,规模⼩、效益低,抵御风险能⼒差,农业企业和农业⼤户较少,制约陕西农业
⽣产⽔平的提升。加之优质农⽥⽐重较低,许多农产品亩均产量和劳均产量在全国位次低于种植⾯积和总产量位次。从全国看,陕西种植业设施总规模仍然偏⼩,不到⼭东的七分之⼀,不到辽宁的四分之⼀,特别是千亩、万亩连⽚的更少。2014年陕西省耕地流转⾯积仅占承包地⾯积的15.8%,⽐全国平均⽔平低13个百分点。2014年末,陕西⽣猪规模养殖存栏⽐重(500头以上)为15.9%,⽐全国低5.5个百分点,⽜(100头以上)10.4%,⽐全国⾼5.4个百分点,⽺(500只以上)3.2%,⽐全国低0.6个百分点,家禽(1万只以上)20.2%,⽐全国低0.5个百分点。
(⼆)粮⾷占有量偏低,与全国平均⽔平差距⼤。近年来,陕西粮⾷供求关系发⽣重⼤变化,由过去产销基本平衡变为销⼤于产,每年缺⼝在220万吨以上。由于粮⾷⽐较效益低等因素影响,粮⾷⼈均占有量增长缓慢。2014年,陕西粮⾷⼈均占有量317.7公⽄,⽐2010年增加7.7公⽄,⽐全国平均⽔平低127.2公⽄,居全国第22位。陕西粮⾷⼈均占有量与全国差距拉⼤,⼈均粮⾷占有量低于国际公认⼈均370公⽄的粮⾷安全警戒线。
(三)⽔果单产⽔平低,果业产业⼤⽽不强。⽔果产业特别是苹果产业,是陕西农业中具有⽐较优势和竞争能⼒的主导产业,陕西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发展步伐,2014年,陕西苹果⾯积、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苹果⾯积和产量占全国苹果⾯积和产量的⽐重分别为29.3%和24.4%,⾯积提⾼1.2个百分点,产量下降1.3个百分点。2014年,⼭东苹果亩均产量2034.8公⽄,陕西苹果亩均产量1000.2公⽄,陕西苹果亩产⽐全国低200.5公⽄,⽐⼭东低1034.6公⽄,⼭东苹果单产为陕西的2倍多。陕西苹
果发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增加产量,果业⽣产⼤⽽不强。
(四)规模养殖发展慢,畜牧业⽣产低⽔平徘徊。为了确保市场供给,促进农民增收,陕西启动三个百万头⽣猪⼤县和万头⽣猪⽰范村建设,但由于规模养殖始终没有跟上散养户退出步伐,导致陕西畜牧业发展放缓。近年来,陕西⽣猪、⽜存栏始终在全国第20位,⽺存栏在第14位,⾁类总产量在第22位徘徊。2010年,陕西⼈均⾁类占有量31公⽄,⽐2010年提⾼3.7公⽄,但仍⽐全国平均⽔平低32.8公⽄,居全国第27位。受⼟地等诸多因素制约,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较慢。
>劳动1号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6:4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9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陕西   全国   全省   产量   发展   增加值   区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