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四》
管理
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的职能的几个方面
管理者决策(角?)
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者的分类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p33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
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
行为科学理论中梅奥的观点p42
护阴现代管理学产生的背景(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社会学派的优缺点及其主要思想内容)
决策理论要点的几个方面p79
系统理论、经验主义、机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决策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含义与区别(关系)
程序性决策p92
非程序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p93
风险性决策
不确定性决策
湖州市织里镇
决策的过程(6点)p100
计划
关于计划涉及到的原理(限定因素、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
组织
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8个)p144北洋海军兴亡史
典型组织结构类型(内容及其含义)p149
领导
领导行为理论(领导行为之三分理论的含义、内容;领导四分图理论的含义、内容)p186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内容,成熟度)p192
激励p202
铁氧化物经济人p203
经济人假设及其观点(几个方面及其特点)
社会人假设的含义、内容、特点p204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含义、内容、特点p205
需要层次理论的含义、5个内容 p209
激励的方法(10个)p220
控制p246
一般控制和管理控制的含义、区别和联系
现场控制p249
反馈控制
控制工作专业分类(6个)p253
控制工作基本过程(4个环节)p258
农业地位和作用p3
现代农业中家庭经营的客观必然性(家庭经营的含义,客观原因3个)p13
农业家庭经营,就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其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 客观原因: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
现阶段家庭承包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p16
唐溶1、农民得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到侵犯:土地依然属于集体,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农民的自主经营权经常受到乡村干部的侵犯,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每家每户的小面积承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3、集体经营功能弱化。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农户在与农业产前、产后服务部门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农户在市场交换中,相互处于无序、过度竞争状态。
家庭承包的完善的几个方面p17
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使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
也称农业合作制,是指农民,特别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吗,,,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功能(5个)
1、发挥协作优势,将农户组织起来,发挥协作优势,使合作经济的总体功能大大超过农户独立运行状态下各局部功能之和。2、优化要素组合。通过合作,使农户的生产要素可以再较大范围内按照合理的比例重新组合,从而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3、提高竞争能力。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从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4、减轻自然风险。农民通过合作组织起来,依靠集体的力量,能够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减轻自然风险。5、提高管理水平。
农业发展阶段及其标志
1、原始农业,标志:使用简单的石质农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
2、传统农业。(1)古代农业,标志:以手工制造的铁木农具代替原始的石器农具,畜力逐渐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虽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农业技术措施,但仍主要依靠农民世代积累的传统经验,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业
生产效率低下,进步缓慢。(2)近代农业,标志:大工业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的农具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大工业生产的其他生产资料在农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农业技术开始采用近代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成果,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发展起来,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为主向商品化、社会化的生产转化,从事商品生产的农业企业逐步成为主要的农业经营形式。
3、现代农业。(1)现代农业机械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是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盒设备,代替了人畜力工具和设备(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农业生产已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3)把经济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对农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形成了社会化的大农业。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大体上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属于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标志(4个)
现代农业的特点:农业运行市场化(3个方面)资源配置合理化(细分)
1、农业运行市场化。(1)农业调节机制的市场化,在市场运作机制中,通过价格信号调节供需关系,市场竞争可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更大的利益(2)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3)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2、资源配置合理化。(1)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2)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日益深化(3)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4)农业产业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3、农业发展可持续化。4、组织管理科学化。
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讲循环经济观引入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经济中的推广和应用,是一种以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力就业为目标的先进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又称旅游农业、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
精准农业
张骏祥也叫精确农业或精细农业,是综合应用现代高科技,以获得农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
农业现代化p30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吧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1、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1)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优
良品种,实现良种化(2)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改革耕作技术3、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1)转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2)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农民得文化科技素质。4、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和环节的经营管理。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帝豪的农业生产系统2、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建立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美国、日本、西欧的特点)
1、美国型:优先发展机械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日本型:优先发展生物、化学技术,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3、西欧型:同步发展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
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7个方面)
1、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实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生物技术创新。2、实行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3、注重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4、强调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相结合。5、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6、逐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7、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市场化
农业市场化是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领域,实现从计划配置资源、分配剩余向市场配置资源、分配剩余转变的过程。
农业标准化p76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即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
可持续发展农业p88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动植物综合生产系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满足人类
对食品和纤维的需要,提高和保护农业经济赖以维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最充分地利用非再生资源和农场劳动力,在适当情况下综合利用自然生态周期和控制手段,保持农业生产的经济活力,提高农民和全社会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