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及效益分析法三种。 28.1静态分析法 常用的结构静态分析法是产业关联分析,通常要借助于投入产出模型来进行分析。
28.2动态分析法
主要指的是对结构变动度和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 28.2.1结构变动度的测度 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动度,可用结构变动值指标,公式为: K=∑ | q ij -q io |
其中,K ―结构变化值, q ij ―报告期构成比, q io ―基础构成比 28.2.2结构变动趋向的测度
钱纳里和库兹涅茨在解释产业结构变动一般趋向时都曾指出:A (农业)和 I (工业)部门与按人口平均产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密切关系,而 S (服务业)部门与按人口平均产值之间的联系是不密切的。为进一步检验按人口平均产值的差异与部门份额差异之间的联系,库兹涅茨提出了两种度量尺度来证实上述的观察结果。
第一种尺度是对人口平均产值最低和最高划分的国家分组间的变动范围进行 对比。具体说,首先根据原
asp 3.5始资料进行人均产值高低的国家分组,然后进行部门产值份额大小的国家分组,最后求出两者的变动范围的百分比。
第二种尺度是反应弹性值(E )。它是某一部门在按人口平均产值中的百分比差异与按人口平均产值的百分比差异的比率(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它表示人均产值变动某一百分比时,部门产值变动份额的比率,计算公式是:
式中:
Ei —部门i 的反应弹性值;
ai —该部门在某一变动期间的最终份额与起始份额之比; r —人均产值在两端间的增长比率。(一般采用20%为r 的标准值) 28.3效益分析法
28.3.1结构的效益分析
衡量产业结构效益,可以用不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构成,即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之比。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结构综合地反映了产业间净产值结构、劳动力比重结构、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劳动生产率又称相对国民收入, 计算公式为:
美国经济学家对40个工业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在1948年至1954年期间的
r a a E i i i /)1(-+=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重
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做了统计分析(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大趋势:
企业公民理论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越小,而两者的比值就越大。在上述国家中,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比值,最高和最低差三倍多(0.83:0.24)。这说明,在后进国家,一方面农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工业比重相对小;另一方面在农业相对落后的同时,工业也落后,这既不能使工业的发展获得来自农业的有力支持,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产生极大的限制,这样就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效应。因此,在后进国家中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比值偏小。
28.3.2结构的相似性分析
比较两个国家的结构相似度,可用结构相似性系数说明。结构相似性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琦君S ij ―两国结构(i 与j )的相似系数; X in ―n 部门在i 国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X jn ―n 部门在j 国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28.3.3结构演变的稳定性分析
产业结构演变的稳定性意味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的有序性,如果产业结构的演进忽略了稳定性,就会造成增长结构性的大起大落,这势必影响到产业结构的效益。
衡量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否具有稳定性、有序性,可采用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来分析。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
)
21i 2
核酸染料
车载雷达天线2
∑∑∑=jn in jn n ij X X X X S ()()2
1
20
20⎪⎭
⎪⎬
⎫⎪⎩⎪⎨⎧⎥⎥⎦⎤⎢⎢⎣⎡---=∑∑n x x n x x σ
式中:
——标准差; ——计量分析期内各年增长速度;
——计量分析期内任意假定的平均数; ——分析期年数;
——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数)
, 28.3.4相关分析
产业结构的变化,既是内部结构相互调节的问题,又是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揭示其复杂的内在机制,在产业结构研究中比较强调采用相关分析法,以揭示产业间的关联性,在产业结构和其他结构之间变动的相关关系中,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按照其分析范围课划分为三个层次:
1、偏重产业间生产的相关分析,它主要依靠投入产出表进行相应的产出关联分析。
卜冰2、偏重产业结构与其他主要有关结构变化的相关分析。例如,日本的佐贯利雄认为,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就必须综合考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职业结构、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空间结构等各种结构变化的相关分析。
3、从某一特定范围(如国家国地区),全面把握社会经济系统的主要方法,来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这一相关分析法,主要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中。
%
100⨯=
x
V σ
σσx 0x n σV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