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发展滞后性

阅读: 评论:0

我国农业发展滞后性
第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比较落后,农业科技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大,导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人均生产粮食仅为1604千克。这些数字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单产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50%左右。农村机耕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5%。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30%。我国人均水资源2300立方米,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26%,干旱缺水涉及全国20个省、市、区,占国土面积的52%,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率不到40%
第二:1949年人均占粮200公斤,1957相对介电常数年人均占粮300公斤多一点,1965268公斤,1984年创历史记录人均占粮394公斤,1990年人均占粮383公斤。粮食生产长期徘徊不前,供不应求。虽然1996年首次实现了粮食生产供大于求的局面,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消费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绝大部分要靠粮食转化。例如我国人均消费鸡蛋由90年代的100/年,到2000年的人均200/年,这就需要每年消耗2400万吨粮食,相当于加拿大的粮食出口量。
第三:建国初期,我国有耕地14.68亿亩,到1957年增加到16.77亿亩,以后耕地面积以每年
600万亩的幅度不断递减,到1994年全国耕地面积仅为14.2亿亩。而我国人口近年却以每年1500万的幅度增加,造成人均占有耕地从70年代的1.55亩下降到1.19亩。尽管1995年我国粮食产量创造了4.56亿吨的历史纪录,但人均占有粮食比1984年还低10千克,增产部分几乎被人口增加所抵消。今后,我国每年减少几百万亩耕地和每年增加1500万人口的趋势不会有大的改变。
第四:1949—1957年,由于农业政策基本稳定,有连续性,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天网防火年的1.132亿吨增长到千代富士957年的1.955亿吨,增产0.823亿吨,增长幅度达72.3%。平均每年增张0.103亿吨,每年递增7%。由此推动同期我国工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递增18%的速度增长,并确保了690个重点工业工程的建设。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由于农业的稳定发展而得到稳步发展。
第五:1958—1961芥川龙之介河童年,由于政策失误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农业连续减产,出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一次大倒退。农业的减产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
第六: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将受到较大冲击,由于农业生产集约程度较差,在粮食等大宗产品生产上缺乏优势,价格与国际市场存在差距,据估计,中国每年的小麦进口
量将从目前的200万吨增至500万吨,这将给中国农民每年造成书目文献出版社55亿人民币的损失。到2005年,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将会比基准情景下降2.1%左右,而城镇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则会增加4.6%。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将会为社会稳定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6:1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xueshu/1791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粮食   生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